Jia77 Posted 2008年1月2日 13:42 分享 Posted 2008年1月2日 13:42 中国未来第四代战机想像图 重点型号研制成功是一航沈阳所几代人心血的升华,是一航沈阳所坚实技术积淀和厚重文化底蕴的缩影,是一航沈阳所近半个世纪薪火相传、厚积薄发的写照。 多年来,一航沈阳所航空人秉承了“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理念,将46年来积淀的薪火和豪情揉进了设计人的血脉之中,几代航空人的共同努力换来了今天型号研制的成功,从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到两院院士顾诵芬、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德、李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正是这些中国飞机设计界熠熠生辉的名字奠定了一航沈阳所最为深厚的底蕴,而以孙聪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军人物正在延续着几代航空人的梦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这位年届七旬的儒雅长者,一想到自己有幸能为重点型号尽一份绵薄之力,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拼搏激情。他大胆启用并精心培育青年科技人员,镇定自若、胸有成竹地率领一支精兵强将的英勇团队,向型号工程发起了冲锋,悄然奏响型号工程的序曲。 以孙聪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勇敢地承担起了历史的使命。2001年,孙聪接过了李明等前辈的重托,走上了型号研制指挥的前台。作为型号总师,孙聪时刻感受着老领导的信任以及自己的责任与使命。1993年,刚过而立之年被提升为主任设计师,作为当时总师办公室里唯一的年轻人,李明总设计师对他的要求就是,只要涉及新技术领域,就要求他去跟踪、探索。1995年,34岁的孙聪再一次被破格提升为研究员。1996年,在李明院士的安排下,孙聪踏上了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孙聪说,自己当年研究的课题,都是今天正在攻关的或将来还要继续攻关的项目。当年老领导的远见,让自己有了比一般技术人员多出10年的知识和研究积累。也许是受到这位德高望重的前任总设计师的影响,在他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之后,对自己的下属也一再放权,大胆放手,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独自撑起一片天空。 “这个团队可以没有我,但如果离开这个团队,我将一事无成。”这是重点型号常务副总设计师季晓光的内心独白,也是全所职工的共同心声。年轻科研人员的成长离不开老同志的教诲和指导。正是老同志用自己的行动和教诲使报国精神在一航沈阳所代代相传,正是老同志无私的传授和指导,使工程经验不断丰富,在更高地的起点上创新超越;正是老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使年轻人快速成长,挑起了重点型号研制的重任。 重点型号的研制成功是对几代一航沈阳所人艰苦付出、忘我拼搏、报国奉献的最好褒奖,是一航沈阳所46年厚积薄发力量的体现。 在多年的歼击机研制实践中,一航沈阳所积累了丰富的飞机设计研制的工程经验,练就了应对风险、直面挑战、敢为人先的气质,锻炼和造就了一支敢于创新、勇于承担责任、爱国奉献的工程技术队伍和科研管理队伍。这支具有优良传统和富有创新品质的团队在充分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始终紧跟航空武器关键技术,为重点型号研制成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多年来,这个富有激情和创造性的团队放飞思想、开拓进取,以重点型号研制为契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实现了型号研制的新跨越。探索建立了基于仿真的数字化设计体系,提高了设计质量,缩短了研制周期,降低了研制成本,提升了设计能力;建立了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大力开展项目管理、知识管理、并行工程,研究所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加强能力和平台建设,广泛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先后建成了国家级重点试验室飞机控制工程综合试验室、全机电磁兼容性试验室为代表的25座配套设施齐全的专业试验室,圆满地完成了某重点型号的千余项机上地面试验验证任务,搭建了一套满足第三代重型战斗机的试验验证环境,同时为我国的新一代歼击机的前期演示验证和综合验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探索建立了以“民族精神”、“集团文化”、“科研所文化”三位一体的具有科研所特色的学习型文化,科研所感知和适应外部变化能力不断增强,学习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脉相承的理念,薪火相传的行动。一航沈阳所航空人将秉承和延续这种理念和薪火,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为实施大集团战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引用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More sharing options...
canghaixiao Posted 2008年1月3日 03:20 分享 Posted 2008年1月3日 03:20 貌似YF-22??? 引用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More sharing options...
ufo Posted 2008年1月3日 03:22 分享 Posted 2008年1月3日 03:22 太扁了~~~~~哈哈 引用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More sharing options...
Jia77 Posted 2008年1月3日 13:25 Author 分享 Posted 2008年1月3日 13:25 扁了更可以降低阻力 引用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More sharing options...
ufo Posted 2008年1月3日 13:46 分享 Posted 2008年1月3日 13:46 对生产工艺要求就更严格了~~~~ 引用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More sharing options...
canghaixiao Posted 2008年1月4日 11:12 分享 Posted 2008年1月4日 11:12 扁了更可以降低阻力 是呀,更符合空气动力学~~~~~~~~~~~~~ 引用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More sharing options...
ufo Posted 2008年1月5日 10:10 分享 Posted 2008年1月5日 10:10 是呀,更符合空气动力学~~~~~~~~~~~~~ 哈哈,麻烦你详细说明一下~~~!!! 引用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More sharing options...
Recommended Posts
Join the conversation
You can post now and register later. If you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now to post with your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