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 entries
    476
  • 评论
    243
  • 查看
    3,381,951

珍宝岛上的日日夜夜


Rorschach

403 查看

珍宝岛上的日日夜夜

写的一边倒,此文不带表本人观点

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属黑龙江虎林县管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珍宝岛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四周丛林环绕,中部为沼泽地。据有关资料记载,苏方自1969年冬季起,多次侵入珍宝岛及附近地区,打死打伤中国边防战士和边民。虽然中方一再劝告、克制,但其不仅置若罔闻,而且变本加厉,使一般枪击事件上升为炮击和有组织的入侵。

 1969年3月2日,中国边防站巡逻队30人分成两组前往珍宝岛巡逻,苏军立即出动70余人,分乘2辆装甲车、一辆卡车和一辆指挥车,上岛后分成四路,合击中国巡逻队,中国边防军被迫自卫。苏军打死打伤中方6人;中方击毙苏军7人。3月15日,苏军增兵再次向珍宝岛发起攻击,苏军30余人在6辆坦克、3辆装甲车掩护下向守岛中国部队攻击,中国边防军用75毫米大炮和各种轻武器进行反击,经一个多小时战斗,击退苏军。中午,苏军又出动6辆坦克和5辆装甲车在3架飞机配合下,再次向守岛中国部队发起进攻;下午15时又出动10辆坦克、14辆装甲车和近百名士兵发起新的进攻。17时被中国军队击退。3月17日,苏军再次出动5辆坦克和70余人,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向珍宝岛发起进攻,经一个多小时战斗,我方击退敌军,击毙亲临前沿指挥的苏军上校里昂诺夫。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我边防部队共歼灭苏军200余人,击毁击伤其坦克、装甲车17辆,击毁卡车、指挥车各一辆,并缴获苏军T62坦克一辆,及各种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等。

中苏珍宝岛作战的日日夜夜

1、开赴前线

  一九六九年三月七日中午,一列满载军车、85加农炮和战士的混合列车从大连开出,疾驶在东北平原上,向北开进。这就我们炮兵三十一师四一三团二营,奉中央军 委命令开赴珍宝岛前线。傍晚列车到达苏家屯站,沈阳军区炮兵司令部的首长到车站为我们送行。尔后我们经过了四天四夜的铁路、公路的急行军。在公路行军时,由于路滑,司机没有北方冰雪路上的驾车经验,仅我们连的八台车,翻了十一台次,我们班的这辆车翻了两次,好在没有大的伤亡。于十一日晨到达指定地点--向阳屯待命。连续两次夜里进入阵地,均未成功。到了十三日夜里总算进入了二号桥阵地,我们四连在公路右侧,五连、六连在公路左侧。在灌木丛中构起炮阵地。十四凌晨战斗准备完毕,从三月五日换装及战前准备,算起来整整九宿没有睡个好觉了。战士们又累又困,但寒冷的天气,连个盹儿也不让你打,大家只能在大炮周围踱步取暖。当太阳出来时,战士们才坐在炮弹箱子上,迷糊一小觉。阵地上的第一顿饭是压缩饼干,豆饼一样硬的饼干,本来应该用水泡过后,才能吃的,可哪里有水呢?大家一小口饼干,一口雪,总算填补了饥肠辘辘的肚子

  迷迷糊糊中听到阵地上来了一群人,睁眼一看是十几个穿蓝军裤的战士,他们来干什么?这时排长喊着,“快起来,友邻的防空部队的战友们帮我们剃头,一律剃光头。”全连战士都是在“支左”时留起的头发,准备整训完后再回到“支左”单位。十几把推子,百十来人,不到两小时一个个都被推光了。可以想象,大冷的天,坐在雪地里,冰凉的推子在头上推来推去,是个什么滋味,冻得脑袋直发麻呀。剃完后,赶紧戴上棉帽,好半天才暖和过来。班长把我叫过去对我说:“二炮手在公路行军时,翻车被砸伤,已经住院了。新分来的两个六九年兵,也没经过训练,你当二炮手怎么样。”我当时是副机枪手,一个排一挺机枪设在一班。在新兵连时进行过操训练。我说:“没问题。”班长说:“你试一下。”我来到炮前,抱起一发炮弹,按规定动作,将炮弹填入炮膛,然后向后侧身。班长说:“你的动作符合要求,并告诉我,侧身的动作一定要快,否则,退出的弹壳会将你打倒的。”有人喊:“炮弹运来了,每班先扛二十箱。”我们向百米外的公路边跑去,我还是第一次扛这么重的东西,一百多斤重的炮弹箱,压得我东倒西歪,扛了两趟才算顺过劲,身上觉得热乎起来,再想扛没有了。又过了几个小时,运炮弹的又来了,我们每人又扛了两趟。加上随炮车自带的四箱,一共是四十四箱炮弹,每箱三枚,计一百三十二枚炮弹。从准备的弹药数量,就可知即将开始的战斗,将是一场规模较大的战斗。这天晚上,我们用炮弹箱,围了个半圆,全班就挤在里面,熬过了又一个寒冷的夜晚。

  拂晓,朦胧中听到飞机的声音,由远而近。阵地前面的高山半坡上,齐刷刷地竖起十几门高射炮,噢,给我们剃头的那帮小子在这呢!飞机越来越近了,看清了是苏军的两架直升机,在珍宝岛上空盘旋侦察呢。阵地距珍宝岛不足十里,面前的这条小河就在珍宝岛附近注入乌苏里江,我们看到的直升机像是两只大蝌蚪。食物送上来了,是一群支前民工。大家赶紧吃饭,有面包、饼干、蛋糕、麻花、罐头,大家都挑软的捏,但是,软的也冻硬了。餐后,每人还分到了两个冻蔫了的苹果。班长招呼大家把炮弹出箱,安好引信,榴弹和穿甲弹分别摆放好,让两个新兵擦了十几发炮弹,原来,炮弹上都涂有防腐油,如果不擦掉,装炮弹时,很费事的,当打过十几发后,炮膛热了,装炮弹就容易了。前边传来零星的枪声,接着炮声、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密集起来,战士们一点没有战争的恐怖感,坐在炮弹箱上,啃着苹果,像是在听故事影片的录音剪辑呢。

  原来,三月二日那一次战斗,苏军在军事上、政治上都吃了败仗。从远东军区调来了大批军队,准备实施报复。三月十五日这天,当直升机返回不久,岛上就落下了几百枚炮弹,岛上并没有人,我军的战士都潜伏在江边的开阔地里,当苏军的炮轰停止,我第二十三军的一个营长带领的一个加强连和边防站的半个连,立即进入珍宝岛阵地。这时,苏军的几百名士兵,向珍宝岛冲来,他们必须通过冰雪覆盖的开阔的江面才能接近珍宝岛,而我军战士利用炮弹坑做掩体,严阵以待,战场的态势显然对苏军不利。几次进攻都被我军轻而一举的击退,阵地前留下了几十具尸体,苏军接着又是一阵炮轰,岛上的我军战士大部分撤回。当炮火向我方纵深延伸时,战士们立即登岛,苏军用高射机枪平射掩护士兵,继续进攻,但仍被我军打退,战斗中,营长的被一颗高射机枪子弹击中负伤,岛上的指挥由边防站长孙玉国接替,战斗整整打一上午,珍宝岛仍在我军控制下。到了下午,苏军集结了四、五十辆坦克分两路向珍宝岛扑来,其中有一辆坦克冲在最前面,火箭筒对它根本无效,硬是从岛的中部撕开一个口子,直接开到我方的江叉的冰面上,被埋在冰面里的反坦克地雷,将坦克履带炸断而抛锚。与此同时,其它坦克从四面,把珍宝岛围了起来,有铁壁合围之势。眼看着珍宝岛就要被包饺子了,时间大约是三点半左右,前沿指挥所给我部下达了开炮的命令,全营十八门大炮怒吼了。炮火的目标,首先是集中在停留在我方一侧的苏军坦克,一顿炮火,把苏军的铁壁合围,打开了个缺口,岛上的我军战士趁机从口子中撤回。为了更有效地打击坦克,指挥所从五连调了三门大炮打直接,余下的仍打间接,直接与间接配合,把苏军坦克打得四处逃窜,我们炮火追着坦克打,一直延伸到苏联境内。我部在三五八高地观察所指挥的邓副营长,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一位颇有战斗经验的指挥员,发现逃回的坦克,向一个小山头的后面集中,便把全营的炮火集中向小山后打去,恰巧苏军的一个军官刚下吉普车,一发炮弹落下,当场被炮弹炸死,后来得知是一位上校。

这次战斗,我共装填了一百一十发炮弹。当我装了二十多发炮弹时,我已把棉衣、棉帽甩掉,正好被一位首长看见,捡起棉帽给戴上,后来知道,他是二十三军副军长、前指副总指挥孙明翰。他走过去后,帽子又被我甩掉了,太热了,我的脸和全身像水洗的一样。战斗进行一大半时,我发现瞄准手的右耳被炮声震的流血,我的耳朵被震的听炮声没有开始那么响了。我报告了班长,瞄准手被换了下来,第一炮手张天锡接替瞄准手,战斗继续进行到黄昏。当战斗接近尾声时,我累得直不起腰来了。最后的二十多发炮弹是由两个新兵装的,第一个新兵上去,没装几发,就被弹壳击倒。第二个上去时,全连的其他班已经开始撤出阵地,留下我们班打冷炮。天己擦黑,我看了一下炮筒,略有微红,当十几发炮弹打完时,我们班也撤出了阵地,当我们的炮车没走出一里地时,阵地上落下了几颗苏军的炮弹,好险啊

  我们并没有撤出多远,与原阵地平行的移动了一公里。晚饭只有饼干和白雪了,这一夜我比别人感觉都冷,因为我的内衣全湿透了,全靠体温来烘干内衣,这是阵地上的第三个夜晚,时间仿佛静止了,天总是不亮,整整一宿是在雪地上来回走动着…… "

  3、三月十七日

  这一天,经过边境会晤,我方允许苏军打着国际红十字会会旗,来珍宝岛收尸,运回被击毁的坦克。但是,就是不让运那辆被炸坏履带的新式坦克,后知道是T62型坦克。苏军士兵和医护人员整整忙活了一上午,战场已清理完毕,只剩下那辆T62型坦克了,苏军士兵拿牵引绳,试图接近那辆坦克,但埋伏在我方开阔地里的战士,毫不客气地将其击毙。我们已经接到观察所的指示,不要离开炮位,战斗随时都有打响的可能,各连要充分做好战斗准备。

  午后,仍不死心的苏军,集结了几十坦克,后面跟步兵,向T62坦克冲来,首先是我步兵开火,接着是我们大炮又说话了。苏军的坦克群顿时乱了营,有被击中的,有的掉头就往回跑的,观察所不断地修正我们的射击目标,撵着打,直到把它们赶回苏联境内。没隔多久,苏军的炮火向我步兵的阵地狂轰起来,其实,尽管步兵阵地并没有多少战士,在不足四平方公里的地方,苏军发射了几百枚炮弹,步兵的伤亡是难免的。炮弹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火箭弹,这种炮弹一米多高,直径有二十多厘米,银白色,穿透力很强,落地后,扎进冻土近一米后爆炸,即便是不被炸死,翻起的土块,也把你压死。后来,我们到了209高地后,曾看到了几枚没有爆炸的火箭弹,只露着约四十厘米的尾巴。爆炸后的弹坑有两米多深,如果稍加修整,上面盖上盖,当一家住户的菜窖是没问题的。炮轰后,苏军再次进攻,我们的大炮又响了,这一天没有三月十五日那天打得那样紧张,连长下命,让每人都当一次瞄准手,换一个目标换一个人。轮到我时,打了八发炮弹。这一天我们班又打了一百多发炮弹,一多半是由我装填的,由于不是连续装填,没有出那多汗。傍晚,我们的阵地又转移了。

  之后,苏军的炮兵不停地向T62坦克周围发射炮弹,厚厚的冰层被炸开。他们的用意是,你不让我往回拉,我也不让你得到。终于有一天,坦克落入了深深的江中,与此同时,苏军的高射机枪平射,封锁我军不得接近T62坦克。其实,我军早已派人把坦克里的现代化设备,如夜视镜、红外瞄准镜等,拆卸下来。落入江中的坦克,不过是个空壳而己。

  两次战斗后,我们营打出了名。当时我们番号是639部队,在珍宝岛的部队都知道,这个部队的炮打的好,用三个字概括就是:快,三十年代末期的传统大炮,打得这么快,令人生疑;准,特别是给岛上的步兵解围时,没有一颗炮弹落到我军阵地;灵,撵着苏军打,你跑到那就打到那,还炸死了一名苏军上校,这可是珍宝岛战斗苏军死亡名单中,官衔最大的一个,后来知道叫列昂诺夫。于是各大报记者,八影、新影的摄影师,拥入我们阵地采访、拍照、摄影,我们排还真的打了几炮,让摄影师们拍摄。后来,我还真看到了这部关于珍宝岛战斗的纪录影片,画面的打炮镜头,就是在我们排的阵地上拍摄的。我们营荣立了集体三等功。

  4、艰苦的等待

  我们到新的阵地后的头几天,仍然日夜守在炮位上,没有什么开饭时间了,谁饿了就抓把饼干或吃个面包,渴了就吃点雪。困了就倚着炮弹箱上打个盹。当时流行的说法:”仗好打,苦难熬。”最最难熬的是夜晚,头顶着蓝天,脚踏着白雪,露营在炮位上。三十多年前的三月份,可比现在寒冷多了。大家企盼着第二天的太阳早早出来,驱走这寒冷的黑夜。前边的战事处于僵持阶段,虽然日夜都有枪炮声,那是苏军的“值班”机枪,向我方有目标没目标的乱打一通,以发泄吃败仗之恨。

  每当太阳出来时,阵地上倒安静起来,这时你可以借着太阳的微微暖意,打个盹。到了中午,你可以躺在炮弹箱子上美美地睡上一个“午觉”。你还可以脱下内衣,抓抓虱子,不过动作要快,三月的天,可不比六月天啊。经过两次战斗,战士们一个个都像汽车修理工似的,炮弹上的防腐油都擦在衣服上了,脸上也是黑黑的,爱清洁的战士,你可以趁这时用雪擦两把脸,但小心点,你的脸蛋会像麻土豆一样“美丽”!每天中午,我们都细细地品味着太阳的恩赐。这样的日子慢慢地走过了十天,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在全连传开了,什么问题?便秘。起初,没有人提起。有一天,一个新兵上“厕所”,上厕所要报告的,因为要到几十米外的树林里。好长时间还没回来。有人开玩笑:是不是掉进“厕所”里了,赶紧派人找一下,找到他时,发现他已经躺在屎窝里睡着了,赶紧把叫他醒,还好坚硬的屎蛋并没把他身上弄脏。原来,由于蹲的时间太长,使劲过大,当粪便排泄出来时,一时的轻松,使他昏睡过去。连里知道这件事后,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上厕所要结伴而行;令卫生员将泄药发给便秘严重的战士;向上级报告了情况,并请示炊事班要尽快开伙,因怕暴露目标,炊事班从我们进入阵地就没有做饭。名人说过:士兵打仗主要靠的是胃呀。

次日,全连忙活一天,有帮炊事班埋锅造饭的;有支帐篷的;有伐木搭铺的;十天前我们轻装上阵,扔下的挎包、行李及用品也拉了回来。下午三、四点钟,大家用自己水缸当碗,折一根枝条当筷子,吃上了热乎乎的猪肉煮挂面,这是十天来的第一顿饭。晚上,我们住进了帐篷,虽不能采暖,但可避风。躺在用原木搭起的大铺上,和衣而睡,再盖上被子,比在露天地里,强多了。这一天是三月二十五日。

  以后开饭,上顿是米饭、炖猪肉,下顿是猪肉煮挂面,偶尔能吃上一顿猪肉煮黄豆,那就是吃着蔬菜了。那个年代,应该说是好饭了,可架不住天天吃。有人提议,咱们吃顿饺子好不好?大家一致赞成。按老规矩,炊事班剁馅、和面,各班自己包。整个阵地像过年一样热闹,卸下炮弹箱盖,翻过来,绝好的面板,选一根比较圆的树枝,剥皮后稍加修理就是擀面杖,大家擀的擀,包的包,一个多小时,样式各异的饺子就摆满了几箱盖,最先包的饺子已经冻了,这样好,饺子就不会粘在一起了。把饺子装到两个卸了盖的炮弹箱,抬到几百米外的炊事班去煮,怎么往回端呢?炊事班那点家当,早被分光了,不知是谁提出,用洗脸盛饺子,一时间,洗脸盆成了抢手货,因为上前线时,不是每人都带的。用洗脸盛饺子,吃的照样香,这是一顿令人难以忘记的饺子。这顿饺子从开始包,到各班都吃完,闹腾了三个多小时,那些带洗脸盆的战士,饭后只好到各班去找自己的洗脸盆了。

  一天夜里,大家在睡梦中被推醒。“有任务!”战士们小声地传递着。背上行装,收炮,挂车。一切都在悄悄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炮车起动了,向前边开去。又有仗打了,可能是打直接,大家心里猜想着。到了无名高地,车不能再往前开了。我们在209高地山脚下的小树林里,开出一条能过去大炮的小道,距离无名高地约一千多米,直通已经选好的阵地,面向珍宝岛南端的一块缓坡小树林里。然后,全排战士一门一门地把大炮从无名高地推到阵地,将砍下的小树,盖在上面进行伪装。在距离炮阵地五十多米的密林中支起了帐篷,东方微微放亮,排长招呼大家赶紧进帐篷休息,不要在外面活动了,以防暴露目标。早晨八点钟,岗哨回来,发现大家横躺竖卧一地,睡的好香啊。大概是上一班换岗时,下岗的战士上铺时晃动了,加上搭铺时是在黑夜没有搭好,铺塌了,并没有影响大家的酣睡,大家起来后都笑了起来。排长令大家把铺重新搭好,布置了任务。与此同时,我连二排进入了珍宝岛北面的七里沁岛阵地。从此两个排分离了达八个月之久。

  这一天是四月一日,江还没有开冻,我们的任务是:保卫即将开始的打捞T62坦克工作,当然也不排除苏军要打捞的可能。209高地,是距离江边较近的高地,约五、六百米。距岛的南端是一千零五十米,隔江的苏军只能看见我们阵地的侧面,而这一面又是密密的树林,我们的大炮的方向是珍宝岛,没有飞机的侦察是很难发现的,三门大炮是潜伏下来的三颗钉子。所以,要求我们日夜都在帐篷周围待命,严令不准白天到阵地,并严格了夜间站岗的纪律。炊事班在一千米以外的无名高地扎营,每天通过小道给我们送饭,送水。水对于我们更显得珍贵,每天每人半盆水,可以说是从头洗到脚,根本无水让你洗衣服。乌苏里江就在我们脚下流过,只能望水兴叹。

  转眼十几天过去了,江也开冻了。有一天夜里,我们是在炮位上度过的,原来要打捞T62坦克。这几天夜里常有两台“斯大林100号”推土机,在我们下面的开阔地里,毫无目地的来回开动。苏军发现后,用探照灯晃了几下,好像没有看到什么,但还是打了几枪。这天夜里,还是如此,这是迷惑苏军呢。苏军哪里知道,我军早两天已派潜水员将坦克挂上,在无名高地后面用人工绞盘机,换人不停机,一厘米一厘米的绞了四十八小时了,现在坦克离水面只有一米了。后半夜,两台推土机挂上坦克开足马力,向无名高地开去,T62坦克就这样被我方打捞上来,据说当坦克运到沈阳时,苏方才知道,晚了,追不上了。几个月后,专门打击这种坦克的穿甲弹研制出来。这辆坦克现收藏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里

  “前指”每天都有首长来阵地视察,七十三师师长黄浩是我们阵地的常客。当然最受欢迎的是同来的摄影记者,求他们给照张像。最后,“前指”决定将这“三颗钉子”永久地钉在这,给三门大炮修钢筋水泥工事。材料、民工很快到位。巧的是同一个学年的同学王景祥也在民工队伍里,并得知另一个同学都长路也来支前了。我们白天睡觉,晚上摸黑干活,苦和累自然不必细说。六月初,水泥工事连同人居住的坑道一起完工。各班都搬到自己炮位的坑道里,帐篷就变成连部了。这时才允许给家里写封报平安的信,不得涉及军事上的事,信封、信纸由连里提供,写完后,信封不得封口,由连里检查后统一封口寄出。

  等待的日子,实在难熬,无非是打打扑克,聊聊天。要么就互相剃头,本来头发都不长,十天半月就剃一次头。这一是消磨时间,二是学了理发技能。不知谁先开始了另一种消磨时间办法,制作烟嘴。材料是一种多年生灌木,都叫它“王八骨头”,材质细,且坚硬,学名不知叫什么,一簇一簇的遍地都是,在帐篷周围,随手便可得到。工具比较简单,小刀、锯条、砂纸、白蜡等,最好用锯条做一把刻刀。我们排曾有过自制像章的历史,这些工具他们都带着呢。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取一段烟嘴长的材料,将子弹壳前端较细的部分锯下,在材料的一端用小刀挖一个窝,将锯下的子弹壳镶嵌上,这是关键的一道工序,不能太紧,容易把材料撑裂,也不能太松,容易脱落。用细铁丝将材料中间的空心穿透,用小刀把它削成烟嘴的样子,用砂纸抛光,刻上字或图案,涂上颜料(钢笔水或圆珠笔油),打上蜡,一个漂亮的烟嘴就做成了。全排会吸烟的不过四、五名,他们是这批“产品”的试用者,不会吸烟也向别人要一枝,装装洋相。烟嘴越做越好,越做越漂亮,为了能刻上字或图案,烟嘴越做越大。要刻字,首先要在上面用铅笔写好字,我在全排写字还是可以的,常常要放下自己的“活”,帮他们写字,我记得常写的字有:“珍宝岛纪念”、“北国风光”、“战斗在珍宝岛”等等,再配上相应的图案,是一个珍贵的纪念品,战友们把它当作一件礼品,送给亲友及来阵地检查的各级首长。烟嘴只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当时的烟卷还没有过滤嘴。这种制作活动一直持续到我们撤离珍宝岛地区。

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万物复苏。蚊子、瞎蝇、小咬开始了三班倒,蛇也常常光顾我们炮位、坑道,大多的人对蛇的恐惧胜过对敌人的恐惧。有人说,吸烟可以驱蛇,于是都开始吸烟,把烟头扔在坑道的各个角落,的确有效,几天后,大家再没有看到蛇的踪迹。一场大雨后,我们的坑道的一角出现了漏洞,班长说:找几块石头垒一下,可我们周围很难再找到了。有人说,山顶上有石头,傍晚时我们上去起几块。我们四、五个人,趁着天色刚黑,登上了209高地的山顶,刚要起石头,就听“啾啾啾、啾啾啾”就子弹从我们头上飞过,接着“噗噗噗、噗噗噗”子弹在我们脚下翻一片尘土,大家立即卧倒,就势滚下山来。回头再看我们刚才站过的地方,已被高射机枪封锁住,子弹打到石头上,直冒火星。枪声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听习惯了,但子弹离我们这么近,还是头一回,真有点后怕,全当是又看见了一次蛇。回到坑道里,我们分析了一下才明白:我们在山底下看见天已黑下来,其实山顶上并不黑,四

0 评论


Recommended Comments

没有要显示的评论。

访客
Add a comment...

×   Pasted as rich text.   Paste as plain text instead

  Only 75 emoji are allowed.

×   Your link has been automatically embedded.   Display as a link instead

×   Your previous content has been restored.   Clear editor

×   You cannot paste images directly. Upload or insert images from URL.

×
×
  • 创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