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话说COD系列中的几个细节


Cowboy

Recommended Posts

一、狙击镜

在COD和UO里,无论哪个国家的狙击镜都是“小号”的。。。。

根据大小来判断,这个所谓的“狙击镜”其实应该是战术瞄准镜,而不是真正狙击用的光学瞄准器。。。。

针对当时的地图大小而言,其实加上战术瞄准镜的春田,Kar98等等反而比加上光学瞄准镜更加真实。。。。几百米(多数时候还远远不到)的距离用战术瞄准镜足够了。。。。这大概也是为什么FG42的放大倍率和各狙击枪一样的原因。。。。

到了COD2,除了美军的狙击镜还是保持了战术瞄准镜以外,其它国家(苏联的因为包了层破布看不清楚,但是大小应该是光瞄)的狙击枪上都是安装的光学瞄准镜。。。但就地图大小来说,COD2的地图能用到这个距离的微乎其微。。。

COD4里就全部都变成光瞄了。。。。。

二、步枪装弹

在COD1和COD2中,步枪的弹夹都是5个一排(M1是8个,而且原理不同,不算在内)直接按进枪里的。。。。

但是,实际情况是,那个连接5颗子弹的东西只是起连接的作用,把子弹按进枪膛以后是要把它取出的(具体可参考游戏《红色管弦乐》)。。。。但是COD明显省略了这个动作。。。可能是考虑到装弹时间的长短调节。。。

其它还在思考中。。。欢迎补充。。。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第一点可以看出LZ对光学瞄具的认识有误区,不管是狙击步枪用望远式瞄准镜、ACOG的那种战术望远式瞄准镜还是红点式瞄准镜,都属于光学瞄具。而且二战中没有专用狙击步枪,各国对狙击战术也不重视所以当时的望远光学瞄准具的放大倍率通常在2.5~6被之间,望远光学瞄准具尺寸自然要小于当今的狙击步枪专用望远光学瞄准具。

第二点是对的。后来的COD2改正了这个弹夹的抛出问题。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我再提供二个细节。

一、M1“加兰德”的防尘盖

在COD和COD:UO中当M1“加兰德”打光子弹8发漏夹被抛出后,与抛壳窗一体的装填口上方的防尘盖在空仓挂机的作用下没有关闭是打开的(现实中就是这样)。而到了COD2中M1“加兰德”完成上述动作后与抛壳窗一体的装填口上的防尘盖却是关闭的(与现实和COD、COD:UO不符),可装弹时射手在没有拉动垃机柄以打开防尘盖的情况下就能将弹药装入弹仓中。

二、装弹动作

COD2中给所有步枪(非狙击步枪)和冲锋枪装弹的动作同给M1“加兰德”装弹的动作是一样的。

COD4中给所有步枪(非狙击步枪)装弹的动作同给M4A1的装弹的动作是一样的。

至于COD和COD:UO的装弹动作我没注意过。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P 这么说来,没打光的弹匣,换下去后,一定有人跟着重新填满…… :P

:P 所以之后每次换都是满的弹匣 :P

绝大多数FPS游戏都是这样的,不过《BF2》时不管空的还是没打光的统统扔掉而《武装突袭》是没打光的揣回兜里再拿出还是换下来往回揣的时候那么多子弹,后两者都是现实中的做法。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还有一个就是坦克。。。在UO里盟军的坦克是Sherman,苏联是T34,但德军貌似是4号。。。。4号根本不是Sherman和T34的对手啊。。。。如果换成豹式那Sherman又没戏了。。。。

:P 虎豹虽凶,无奈蝎子多啊…… :P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沒有戰鬥時!就算打了一顆子彈!也想辦法填滿彈倉!!你們打加蘭德時是否會放空槍也要加滿八發啊!!

:P 4242,不过要用过的人才知道 :P

绝大多数FPS游戏都是这样的,不过《BF2》时不管空的还是没打光的统统扔掉而《武装突袭》是没打光的揣回兜里再拿出还是揣的时候那么多子弹,后两者都是现实中的做法。

:P 游戏么,太真实又会让些人念念 :P

:P COD从2开始玩家疗伤能力都异于常人了,真要这样米国乐死了 :P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还有一个就是坦克。。。在UO里盟军的坦克是Sherman,苏联是T34,但德军貌似是4号。。。。4号根本不是Sherman和T34的对手啊。。。。如果换成豹式那Sherman又没戏了。。。。

COD和COD:UO中德军的多数坦克是四号H型,四号H型装有75mm长身管坦克炮、加厚了炮塔与车体主装甲和加挂附加装甲,四号H型与M4系列和T34系列属于一个级并在部分性能上超越对手两个坦克系列的部分型号。此外还有过少量“虎式”初期型。

到了COD2的北非战场与盟军坦克交战的德军坦克就换成了二号坦克,奇怪的是二号坦克装备的是20mm机炮但射速却如同手动装填的火炮一样缓慢。如果说是因为交战距离远为保证精度而降低射速,可即使在近距离与盟军坦克遭遇时依然如此,可见二号坦克的20mm机炮的全自动射击能力在COD2中成了摆设。因此可以断定制作组对二号坦克缺乏考证。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再加上一个。。。。貌似UO中出现过的加了十字瞄具的美军Bazooka火箭筒在历史上从来就没出现过。。。真实美军Bazooka没有加那种阉割式瞄具的。。。其次觉得COD系列中火箭筒的火箭飞行速度是最真实的(虽然没见过真正的什么样)。。。MOH中太慢了,有些游戏中又像反坦克枪的速度一样。。。。。另外感觉英国经典的弹簧弹射式的那个火箭筒(貌似是叫PIAT,英雄连里这么叫的)居然没有还是很遗憾的。。。。想当初在MOH里把这个当迫击炮用。。。最后再鄙视一下单人装火箭弹的设定,支持铁拳式。。。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英军的那种步兵直瞄反坦克武器叫PIAT,这东西是英国人在插口式迫击炮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可重复使用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严格地说PIAT不算火箭筒,它是通过一根弹力约为0.88千牛的弹簧的弹力和少量发射药(与微型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的工作原理不同,与步枪发射药的工作原理相同,实际上PIAT的破甲弹在结构上也更接近于现代滑膛炮的定装破甲弹)的综合作用下发射出去的。PIAT与步兵坦克火箭同相比有两个优点,一、几乎没有尾焰,可在狭小的室内等封闭空间内使用,也不易因尾焰而暴露目标;二、没有微型火箭发动机而不用连接导线,射手可独自装填弹药。但是这东西也有两个巨大的缺点,一、虽然射手可在投入战斗前压好弹簧,每次发射后弹簧就会在火药燃气的作用下重新压好,但由于机械装置不可靠,在发射后弹簧不一定会被重新压好,这就使射手在很多时候不得不重新压弹簧,而拜那根弹力约为0.88千牛的大弹簧所赐给PITA压弹簧是及其费力的,射手只能躺在地上用腰腹、手臂、腿部的力量将弹簧费力地登好,这在战场上不但危险而且很消耗体力。二、又是拜那根大弹簧所赐,PIAT的后坐力非常巨大,射手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接受长期的训练,很像是一战和二战中痛苦的的反坦克枪射手。

《遥远的桥》中英军第一空降师固守桥头的官兵就是用PIAT打退德军装甲部队的多次进攻的。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如CCCP所言。。。。PIAT这个东西在游戏中一出现就变成吊射用的专用工具。。。。

如果后坐力是这么大的话那真的是所有游戏都没有做真实过。。。。不过好像历史上PIAT在欧洲战场使用较多。。。。北非那种开阔环境直接用反坦克枪了。。。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PIAT二战中仅用于欧洲战场,PIAT最早在1943年7月的西西里战役中由加拿大军队首次使用,它在英军中一直服役到朝鲜战争结束。

至于反坦克枪,这种武器最大的威力也不过是在100距离上击穿40mm装甲,还只有极少数型号能做到,大多数的只能在同等距离上击穿大约20mm装甲。这些反坦克枪在对付1939年的中型坦克时威力已显不足。

而使用破甲弹的步兵直瞄反坦克武器(例如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和PIAT)却可在100~500m的有效射程内击穿100~200mm的装甲。因为破甲弹的弹丸飞行速度与其破甲能力几乎无关,所以使用破甲弹的反坦克武器不会像其他动能反坦克武器(例如反坦克枪、反坦克炮)那样随着弹丸飞行距离的增加而使穿甲能力逐渐下降。

二战中绝大多数反坦克火箭筒的有效射程在100到100米之间,但有一个例外德军的Paketenwerfer 43型“洋娃娃”反坦克火箭筒有效射程可达500米。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这里说的事COD系列与众不同的细节,我只提出细节并对提出细节针对的武器与特点作一简单介绍。这帖子不是关于武器性能指标的介绍,再说我如果写出所有武器的介绍我会被累死的。

:P 被你识破了…… :P

:P 不过UO的FG42除非MOD不能选的 :P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Join the conversation

You can post now and register later. If you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now to post with your account.

访客
Reply to this topic...

×   Pasted as rich text.   Paste as plain text instead

  Only 75 emoji are allowed.

×   Your link has been automatically embedded.   Display as a link instead

×   Your previous content has been restored.   Clear editor

×   You cannot paste images directly. Upload or insert images from URL.

×
×
  • 创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