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tiger901001

初级会员
  • 帖子总数

    21
  • 注册时间

  • 上次访问

由 tiger901001 发布的全部内容

  1. 你说的是<<英雄连的资料片:抵抗前线>>,火线对决也叫抵抗前线.现在只有网上下载的,买不到的.你要想买只有等到10月份左右才有卖的 给你个英雄连的网页,在上面你也可以找到英雄连的资料片:抵抗前线的网页.(里面有视频的,你找一下)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wAuSY-yxjY">http://www.youtube.com/watch/v/vwAuSY-yxjY"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mode="transparent" width="450" height="380">
  3. 就在全面支持DirectX 10技术的《英雄连:抵抗前线(Company of Heroes Opposing Fronts)》正式发表后不久,THQ公司证实这款新作同样能够运行在DirectX 9和Windows XP系统中。   日前国外重要硬件资讯网站从THQ公司获得准确消息,使用增强版“Essence”图像引擎的《英雄连:抵抗前线》可以在Windows Vista系统、DirectX 10架构下释放更具震撼力的游戏效果。但这款新作同样可以在Windows XP系统以及DirectX 9系统下流畅运行。所以,《英雄连》游戏爱好者大可不必专门为了体验这款新作,而升级电脑。
  4. 《英雄连:抵抗前线》官方硬件配置 操作系统——Windows XP   DirectX版本——DirectX 9.0c   中央处理器——Intel Pentium 4 2.5GHz或者同等级别的AMD Athlon XP处理器   系统内存——1GB RAM   硬盘——3GB空余空间   显卡——配置128MB显存的Nvidia GeForce 6600或ATI X800   声卡——兼容DirectX 9.0c技术的16-bit声卡产品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
  5. 英雄连 抵抗前线中德国和英国有些什么科技树?
  6. http://search.17173.com/video.jsp
  7. http://original.companyofheroesgame.com/in...1&year=1990
  8. 我对这个游戏十分超级无敌的感兴趣!!!!
  9. 看www.companyofheroesgame.com,注意选择<<抵抗前线>>的网页!!!!!!!!!!!!!!!!!!!!!!!!!!!
  10. 组成个10编队的坦克坦克排,2组工兵,这是决胜打法。工兵压后,TANK在前,肃清后修车占领,十分好的。 兵种的话,还是6个升级枪后的班兵好。组3个,使用压制射击,配合手雷,打炮兵十分简单。这种打法遇到TANK最好逃跑.....粘弹伤TANK HP少还浪费弹药。 最有效的步兵就是 3班兵 1狙击手 1喷火工兵班 杀士兵很简单。
  11. PzKpfw V“黑豹”式中型坦克在二战德军坦克中名气仅次于“虎”式重型坦克,它和苏联的T-3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最好的中型坦克。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德军装甲部队很快便遭遇了苏军的KV系列重型坦克以及T-34/76型坦克,当时这两种坦克在火力及装甲防护上都优于所有型号德军坦克。于是德国根据东线的战场报告决定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的中型坦克,并能迅速投入生产。 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下令戴姆勒-苯茨和MAN公司设计一种能对付苏军T-34的新型坦克,莱茵金属公司则负责新型坦克的炮塔。 1942年3月,戴姆勒-苯茨公司首先制造出样车,其样车是基于以前被否决的VK 3001样车,称为VK3002(DB)。两种版本的VK 3001有不同的悬挂装置,一个是弹簧式悬挂装置,另一个是扭杆式悬挂装置。戴姆勒-苯茨的VK 3002样车大量采用T-34/76坦克的设计,简直是一个德国版的T-34坦克。而MAN公司则在1942年2月初完成了他们的VK 3002(MAN)样车设计。VK 3002(DB)样车的炮塔安装在车体很靠前的位置,就如同T-34/76坦克。样车接受了希特勒的审查,希特勒下令可能的话开始制造200辆。1942年5月11日,VK 3002样车被命名为“黑豹”。 1942年5月14日,当两种样车的广泛测试完全结束后,希特勒决定采用MAN公司的设计。而戴姆勒-苯茨公司的样车则被认为有很多问题遭否决,1945年苏军缴获了该样车。MAN公司的“黑豹”坦克尽管研制时间很短,但德国军方认为它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坦克,所以被正式投入制造。希特勒下令从1942年12月开始制造,他自己坚持使用75mm KwK 42 L/100型火炮,但是由于没有准备好,最终采用了身管稍短的75mm KwK 42 L/70型火炮,该种火炮可以在1000m的射击距离上击穿140mm厚的装甲。这样一来,“黑豹”坦克的火炮穿甲威力可以和“虎”的88mm火炮相当。VK3002(MAN)设计中炮塔位于车体中央,有更好的整体性能,其设计思想受T-34影响很大,本身特征也有很多类似,比如660mm宽的履带(为了更好的牵引力以及增加其越野能力),强劲的引擎,长身管的75mm火炮以及带来更好效果的倾斜式装甲(“黑豹”坦克是德国第一种采用倾斜装甲板的)。尽管和T-34/76有很多类似,不过“黑豹”坦克在尺寸上要大一些,在其他的技术上也有所不同。“黑豹”坦克采用了交错重叠式的负重轮排列,双扭杆独立式悬挂装置提高了其在不良地形高速行驶能力。 1942年7月,MAN公司制造了2辆样车,其中只有一辆安装了炮塔,广泛测试后表明还存在很多的技术问题。1942年后期,制造了20辆“预-生产”型(0系列),都仅仅是装备了轻装甲,前装甲板厚度为60mm,安装在炮塔上的武器则是早期型的75mm KwK 42 L/70火炮(炮口制退器是取自75mm KwK 40 L/43型火炮的),炮塔上有一个突出的桶式车长指挥塔。发动机采用的是马巴赫公司的HL 210 P 45型。这20辆坦克被定名为PzKpfw V“黑豹”/A型坦克,技术上和后期型号的“黑豹”坦克是不一样的。有趣的是它的变型车D1型上安装了PzKpfw IV/H型坦克的炮塔,1944年早中期东线战场上的第653重坦克歼击营就装备了一些作为指挥坦克使用,这支部队还使用过早期型“黑豹”修理坦克以及改装了20mm高射炮的T-34坦克。 1942年12月,改进过的型号--“黑豹”D型坦克出现了。1943年2月,20辆本来的A型被重命名为D1型。D1型(最早的A型)都被作为测试车辆,之后便仅仅作为训练坦克。很快命令便下达了,在1943年5月12日前,必须制造出250辆“黑豹”坦克,这些“黑豹”坦克是德国准备用来参加“堡垒”行动的,除此以外,还要尽可能快再造出750辆“黑豹”坦克来。1942年12月,D型进入生产,到1943年1月11日,首辆“黑豹”D型坦克驶离工厂。相比D1型,D型的装甲防护增加了,新型的75mm KwK 42 L/70型火炮被安装在液压驱动的炮塔上。首批250辆“黑豹”D型坦克都采用了和D1型相同的马巴赫公司HL 210 P 30型发动机。 “黑豹”D型坦克、“菲迪南”坦克歼击车以及其他一些新型装备都在1943年7月的“堡垒”行动中初期亮相,“黑豹”D型坦克装备了第51和第52装甲营。但是由于机械故障(特别是变速箱、传动装置、悬挂装置以及引擎),有很多“黑豹”型坦克在战前或战斗中损坏。当时德国的装甲兵总监海因兹.古德里安事后评价道:“...他们太容易起火了,燃料系统缺乏足够的保护,由于经验不足,损失了一些乘员。” 最初的250辆“黑豹”D型坦克到1943年8月10日只剩下了43辆,这些剩余的后来被改装成指挥坦克。后生产的600辆“黑豹”D型坦克(也称为D2型)发动机换成了更强劲的HL 230 P 30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机,这成为晚期型“黑豹”坦克的标准发动机。车体外形是模范T-34坦克的,前装甲板和侧装甲板的倾斜度较大。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其上方有1个舱门,门前有2具潜望镜,他右边是机电员,机电员上方有1个出入门,门前装2具潜望镜。炮塔顶部左后方安装有桶状指挥塔,指挥塔上没有装潜望镜,只有了望缝。其火炮配有爆炸装药穿甲弹和钢心弹头穿甲弹,其中爆炸装药穿甲弹的初速为925m/s,在900m的距离上命中角为90度时,穿甲厚度为133mm。钢心穿甲弹的初速为1120m/s,在900m距离上命中角为90度时,穿甲厚度为170mm。火炮瞄准镜为TZF12型双目瞄准镜。车内可携带79发炮弹和2500发机枪弹。行动装置采用双扭杆独立式悬挂装置和液力减振器,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负重轮分两排,交错排列,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履带为铰链式,可安装防滑齿,宽为660mm。另外,它的传动装置为机械式的,变速箱是ZF公司的AK7-200型,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 从1943年1月到1943年9月,连同第一批D型,MAN、戴姆勒-苯茨、MNH以及亨舍尔公司一共生产了850辆PzKpfw V“黑豹”D型坦克,底盘编号为210001-210254和211001-214000。 1943年8月,在改进之后 (比如变速箱),制造出了新的型号--“黑豹”A型坦克,“黑豹”A型坦克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相比D型,火力和防护都有了增强,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达到了110mm,车长指挥塔采用了铸造式,车体两侧安装了装甲裙板,辅助武器也增加了1挺MG34高射机枪和1挺MG34型前机枪,其前机枪采用了球形枪座。此外,还强化了负重轮结构及改进了排气装置。诺曼底战役中德军所使用的“黑豹”坦克中A型最多,该战役中,德军损失了400辆各型“黑豹”坦克。从1943年8月到1944年5月,MAN、戴姆勒-苯茨、德玛格和MNH公司一共生产了2000(2200)辆,底盘编号为151001-160000和210255-211000。 对“黑豹”坦克的改进一直在继续,1944年3月,德国制造出首辆“黑豹”G型坦克。G型是各型号中产量最大的,它有很多新的特征,比如驾驶员前部舱门被取消了,加装了一个潜望镜,驾驶员的座位也被提高,使其能在驾驶时将头部伸出舱门。该车在A型坦克的基础上主要加强了防护。车顶部装甲板厚度增加到40mm。车内安装了三防通风装置,在过沾染地区时,该装置可向战斗室供给洁净的空气,乘员在战斗室内不需要佩戴防毒面具。G型采用了新设计的顶部车体舱口、车体侧面更加垂直、其火炮防盾也是新设计的(早期G型和晚期的G型也有所不同,晚期的G型火炮防盾下沿不再呈弯曲状)、排气系统布置和引擎底板也做过改进,1944年10月以后,G型在战斗室内还装了加热系统。G型的负重轮还采用过钢缘的,晚期的G型都采用这种负重轮。1944年,大约制造了24辆。G型从1944年3月制造,一直到1945年4月,MAN、戴姆勒-苯茨和MNH公司一共制造了3126辆,底盘编号为120301-13000和124301-214001。 1944年5月,德国又开发了“黑豹”F型坦克,该车增加了装甲厚度并安装了戴姆勒-苯茨公司设计的新炮塔,安装一门75mm KwK 42/1型或者斯考达的75mm KwK 44/1 L/70型火炮(甚至还有准备安装更长身管的75mm KwK L/100型火炮),其火炮防盾采用了“猪头”式。它的负重轮采用了钢缘式。1944年10月,德国计划1945年3月在柏林的戴姆勒-苯茨公司开始制造F型。到战争结束,只有很少的新炮塔原型以及8辆底盘被制造出来。除了F型,在1943年4月,MAN和亨舍尔公司还研制开发过“黑豹”II型坦克,他们想把“黑豹”和“虎”式坦克标准化。一共制造了两辆样车,对其中一辆安装“黑豹”G型坦克炮塔的样车进行了测试。如今在美国肯塔基州的“巴顿”装甲车辆博物馆可以看到“黑豹”II的展品。 1944年,少数“黑豹”G型坦克被输出到匈牙利,另外1943年瑞典和日本也各得到一辆。1943年2月,MAN公司允许意大利菲亚特公司制造“黑豹”坦克,不过由于意大利在1943年9月向盟国投降,意大利最终没有制造过“黑豹”坦克。值得一提的是,“黑豹”坦克还装过红外线夜视装置,1943年中期开始试验在“黑豹”坦克上安装两种方式的夜视装置:A方案:1944年后期到1945年3月,在G型上试验安装FG 1250型图像转换器以及30cm红外线探照灯。1945年3-4月,大约有50辆“黑豹”G型坦克安装了这套设备,并参加了东线和西线的战斗。这个方案易于在所有装甲战斗车辆上加装。B方案:这种方案是为驾驶员、炮手、车长都提供30cm红外线探照灯和图像转换器。不同型号的“黑豹”坦克都测试成功,不过这套方案似乎在两线作战中都少有纪录。装备红外“黑豹”坦克的部队包括第116装甲师(1944年夏,西线,第24装甲团3连)、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1945年初、匈牙利)、“克劳塞维茨”装甲师、“默齐堡”装甲师。据德军士兵回忆,1944/45年进行的阿登攻势中第116装甲师装备了少量的红外夜视“黑豹”坦克。1945年4月中旬,“克劳塞维茨”装甲师下属的红外夜视“黑豹”坦克在一次战斗中完全摧毁英军一个装备“彗星”式巡洋坦克的排。 德国人自己评价“黑豹”坦克和苏联的T-34/85以及JS-2坦克时说:““黑豹”坦克前部火力明显优于T-34/85坦克(“黑豹”G型坦克可以在800m距离上击穿T-34/85坦克前装甲,而T-34/85坦克却要在500m的距离上才能击穿“黑豹”G型坦克的前装甲),侧面和后部差不多。相比JS-2坦克,“黑豹”坦克在正面占优,侧面和后部则不如JS-2坦克。“1943/44年,“黑豹”坦克可以在2000m的距离上摧毁敌军坦克,一名坦克乘员报告说在1000m的距离内命中率为90%。按照美军的统计,每摧毁一辆“黑豹”坦克就要付出5辆M4“谢尔曼”坦克或者9辆T-34坦克的代价(编者注:美国人似乎有意贬低苏军坦克的战斗力)。从1943年起,苏联就缴获了一些“黑豹”坦克,这些坦克被装备到苏军的近卫部队中,比如索丁科夫中尉指挥的近卫连。到1945年春天,这支部队一直在使用缴获的“黑豹”坦克,布拉格战斗的时候,他们就装备了3辆“黑豹”A型坦克。苏军给予“黑豹”坦克很高的评价,并认为“黑豹”坦克是一种有价值的战利品。缴获的“黑豹”坦克往往作为奖励交给那些优秀的坦克手。甚至在1944年,苏军开始向坦克手们分发“黑豹”坦克的使用手册。一般缴获的“黑豹”坦克都保持其原来的伪装迷彩,使用它的坦克手在上面涂上自己的标志。后来,一些缴获的“黑豹”坦克被涂成暗绿色,再在上面涂上战术编号和一个白色的星用于辨认。英军也装备过少量缴获的“黑豹”坦克(1944/45年,西北欧,近卫第6“寒流”坦克旅4营),加拿大、法国和美国部队也使用过。1944年华沙起义中的波兰本土军也装备过3辆。 “黑豹”坦克也有不少变型车,有指挥坦克、观察坦克,坦克歼击车、火箭发射车以及自行高射炮等。其中最成功的莫过于“猎豹”坦克歼击车,这也被认为是二战中最优秀的坦克歼击车,其装备一门威力强大的88mm Pak 43 L/71型火炮,不过生产数量很少。阿登攻势中德军为了迷惑盟军部队,将10辆“黑豹”G型坦克伪装成美军使用的M10坦克歼击车。主要是在其炮塔及车体上焊接附加金属板,然后涂上美军的迷彩和标志。斯科尔内茨指挥的第150装甲旅就装备了这些伪装的M10替代品。 从1943年到1945年,MAN、MNH、戴姆勒-苯茨、亨舍尔和德玛格公司一共制造了5976辆“黑豹”坦克。总体来看,PzKpfw V“黑豹”中型坦克性能相当好,其火力、装甲、机动三项坦克的主要技术指标都在同类坦克中名列前茅,当然,“黑豹”坦克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早期型的机械故障比较多,其侧面和后部的防护也不是很到位。就我本人的感觉,“黑豹”坦克和苏联的T-34坦克是二战中最优秀的中型坦克。关于“黑豹”坦克的战例很多,我们就列举一二:1943年9月13日科洛马克附近,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下属党卫军第2装甲团1营的7辆“黑豹”坦克在霍尔泽上尉(其座车战术编号为101)指挥下同苏军大约70辆T-34坦克作战。20分钟战斗中,28辆T-34坦克被摧毁,“黑豹”坦克无一损伤。1944年7月28/29日,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下属党卫军第5装甲团2营摧毁苏军107辆坦克,包括T-34、谢尔曼和瓦伦丁坦克,自己仅损失6辆坦克(1辆PzKpfw IV型坦克和5辆“黑豹”坦克)。 战斗全重 45500kg 车长 9.09m 车宽 3.27/3.42m 车高 3.00m 引擎 Maybach HL230P30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46-55/30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250/100 km 乘员 5人 火力装备 75mm KwK 42 L/70 ; 2x7.92mm MG34 弹药 75mm:79发 ; 7.92mm MG34:4200-4800发 装甲 16-110mm 爬坡度 30度 通过垂直墙高 0.9m 越壕宽 2.45m 涉水深 1.9m 德国虎式坦克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要求PORSHCE(简称POR.)和HENSCHEL(简称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设计方案。那时KRUPP负责为他们的方案设计炮塔。HEN.的设计方案基于早期VK3001(H)和VK3601(H)的设计,而POR.的是基于早期VK3001(P)-LEOPARD的设计。这些早期设计方案都没有投入生产,但它们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最初,KRUPP为POR.的VK4501设计了炮塔,该设计在经过修改后被HEN.的VK4501采用。1941年中期,HEN.决定制造VK4501(H1)和VK4501(H2)两种原型坦克H1型装备88mmKwK36L/56炮,安装KRUPP为VK4501(P)设计的炮塔。 H2型装备75mmKwK42L/70炮,安装一种新设计的炮塔——当时还仅有木制模型。1941年末,HEN.决定集中力量研制H1型,1942年4月17日,生产出了它的样车。4月19日,HEN.和POE.的样车都运抵RASTENBURG附近的一个车站,然后行驶11公里达到RASTENBURG——尽管途中不断出现事故。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在东普鲁士的狼穴,这两辆样车都出现在了他的面前。42年7月,在BERKA的坦克学校,两辆坦克都开始了进一步的测试。在测试期间,POR.的样车被淘汰,而HEN.的样车却非常成功。同月,HEN.的VK4501(H)定型,命名为"虎 I",并且开始批量生产。   在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现在列宁格勒的502重型坦克团第一连。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团中出现了虎I式坦克的身影。“虎 I”被装备到一些重型坦克部队,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5年4、5月,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虎I”装备的88mm炮威力巨大,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在战争中“虎I”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团第三连的指挥官在3,900m的距离上击毁了T-34坦克。“虎I”最大的缺点是它的后部防护和发动机——它需要持续的工作,否则一旦熄火就很难启动。   “虎I”只有两种正式的型号——E型和H型,但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始终在进行。早期生产的型号炮塔上的射击窗在中期生产的型号中改为了逃生舱口(也可用来上载弹药);早期型炮手的两个视窗的窗盖的装甲在中期生产时得到了加强,在后期又改为了一个;早期的两个前灯在后期只剩了一个。后期生产的“虎I”的发动机也更换了。“虎I”装备了两种履带:窄履带,用于运输;宽履带,用于战场。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运输,加快装卸速度,还生产了它专用的列车。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5辆。“虎I”最终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
  12. 武器不能简单的用好来评价,要看它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二战期间我认为作用最大的坦克是苏联的T-34. 理由是威力大防护高(相对于中型坦克) 机动性高 可靠性高 易于大量生产。最后两点很重要,德军的虎式火力和防护没的说,确实高。可是它能跑多远呢 能跑多快呢。最要命的是故障率惊人,损失N多的虎和虎王好多不是被盟军击毁的,是因为故障被德军自己放弃的。而且德军的坦克一向制造复杂精密,不利于战争期间大量生产。看看虎 豹 虎王等坦克的产量就明白了。高性能和高产量是矛盾的。这是个辨证统一的问题,T34系列坦克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不差的性能,简单容易的制造工艺。很好的解决了这个矛盾。单纯的强调一个方面的坦克注定不是好坦克。 武器作用的大小是体现在战场上的,不是单挑的。如果单挑的话虎式恐怕还不是鼠式的对手吧,鼠式超强的火炮、超厚的装甲,可能也会出现几辆虎式也不一定挑的过一辆鼠式吧。坦克是种综合性的武器系统,火力、防护、机动性要综合考虑同时还要考虑战时的制造。T34在这几点上是二战时期作的最好的了,而虎式在后两点上做的不够。所以他不能是二战时期最好的坦克。我同意的说的4辆T34才能对付1辆虎式,可能还要更多。但是战争不是电脑游戏。不是简单的1+1=2的问题。
  13. [b]VK3001项目被放弃后,军方手头上还有几辆这种底盘.其中两辆用来改造成重型反坦克歼击车,搭载由128毫米高炮改成的反坦克炮.火炮放在发动机前的炮座上,由重装甲构成的上部车体报护,车身向后延长以容纳战斗室,还附加了一对负重轮. 128毫米 SF L/61被用于东线对苏作战,其中一辆在1943年末被俘,随后在1944年的展览上出现. 战术指标 乘员:5人 车重:35吨 车长:9.7米 车宽:3.16米 车高:2.7米 发动机:迈巴赫 HL116 传动装置:6个前进档,1后退档 最大速度:25千米/小时 无线电:FUG5 主要武器:61倍口径128毫米炮1门 MG34型7.92毫米机枪1挺 旋转范围:左右7` 俯仰范围:-15`-+10` 瞄准具:SFLZF 备弹量:18发炮弹 装甲厚度(毫米/倾角): 炮塔:前部50/14.5` 两侧15/10` 后部15/14.5` 顶部敞开 车体:前部50/8`-13.5` 两侧30/0` 后部15-30/45` 火炮护盾:50毫米/40`
×
×
  • 创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