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好多狗狗啊


K.O

Recommended Posts

SHOEI MG42 气动回膛机枪

IMGP0359crop.jpg

第一次的世界大战于1914年展开,而这场战事,亦是人类开始使用重型机枪互相残杀的日子。这种武器的确可以在瞬间造成大量死伤,不过由于当时的重形的机枪一般都要配上了大型脚架及水冷系统操作,所以一般都只能在一个据点向某几个目标选择性地作出攻击。后来战场上出现“坦克”这庞然大物,它们来到这个世界最初之目的,就是用作反机枪的武器。当时德意志帝国的军队是使用MG08为主力重机枪,由于他们也明白到重机枪本身的缺点,加上坦克的针对性攻击,使得德军着手研究机枪轻量化的计划,务求设计一种可供给“连”(Company)或以下军事单位使用的机枪。而MG42轻机枪,大概就是循着这样的故事线发展出来了。

这支MG42是由日本的Shoei生产,其实他们早在80年代时已经成立,不过作风较为低调,而产品的数目也不多。他们的拿手好戏,乃是出产德军二次大战枪械,曾经出产过仿制品包括FG-42,G43,MP44等。

mg42_001.jpg

融合鉴赏与可玩性

说起他们的MP44,倒也是十分有趣。厂方原本在数年前已经推出了一支“鉴赏用”的MP44,不过后来却意犹未尽,又推出了一支可发射BB弹的电动版本。在波箱是用上了电枪元祖Marui的设计,这其实也在预料之内,事实上有很多日本和香港的气枪匠,其电动产品的都是直接采用Marui波箱设计;至于MP44的电池,是用了像AK系列的条状电。而这支SHOEI刚推出的MG42,是采用了拖喉的设计,不知厂方会否将近似MP44的稍售模式放在MG42上,就是推出此枪的“鉴赏版”呢?

关于MP44可以看点击这里

不过相信玩过Shoei产品的玩家都知道,他们根本不用再为MG42另外推出“鉴赏版”,原因是他们的手工实在是令枪迷们一见如无不垂延三尺,即使这支MP42是一支气动产品,但其仿真程度却媲美同厂的“鉴赏版”兄弟,绝无欺场。那为什么MP44又会推出“鉴赏版”和“电动版”呢?可能这是一个将高质数的鉴赏模型与可玩性的一次试验性融合,说不定Shoei未来会推出的电动与拖喉以外的气动枪械,莫非会是注气式?

首支轻机以MG08做蓝图

要介绍MG42,或许我也要从德国的轻机枪(Light Machine Gun, LMG)发展说起。上文也说过,MG08为蓝图,制作了德军第一支轻机枪。

mg42leftside.jpg

工程人员为原本身体极为庞大MG08拆骨,移去原本的大型脚架,并以一个两脚架取代,此外也为它换上了更细的枪身和水冷系统,并装上一个尾托及手枪式的手柄,这支拥有典型轻机枪外形的MG08/15,就是这样诞生了。它的重量需然亦有17KG,但比起MG08的26KG,实在轻了不少;被称为“轻机枪”。至1916年,改良自MG08/15在通过了德军的测试后,便正式分配给前线部队使用。

mg42usebipod.jpg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由发展出另一支改良型,这便是MG08/18,它的最大特色,乃是用上了风冷系统,使其解决了水冷系统在寒冷地区结冰的问题,重量也比MG08/15轻了4KG,令轻机枪真的变得越来越轻了。自从轻量的MG13,MG15,MG17,也在之后出现了。

通过机枪增加灵活性

不过,对现状不满足是人类的天性,因此在1932年,德国军方又要求更具弹性也可适合多种用途的机枪,这便是通用机枪(General Purpose Machine Gun, GPMG)的概念了,在多次反复测试之后,MG34便终于诞生。基本上,它符合了军方的要求,就是它可以随时化为轻机枪或重机枪的角色,成为突击和防守两用枪。不过由于用弹链的上弹方式在突击任务中问题多多,早前的MG08/18就碰过了钉子了,因此一个为MG34而设的75发图型弹匣就出现了,但由于这个75发弹匣的装填子弹工序也比较复杂,因此于1940年被弃用了;后来有一个可载50发弹匣的,其设计也简单得多了。

mg34-00.jpg

由于MG34的轻便性,一个士兵拿着它来作战根本没有问题,但为了进一步增加其准确性。其后的MG34已在枪前加装了双脚架。此外,其轻便性亦使它的用途大增,除了是作单人使用的武器外,它也曾被装配在军用车辆上使用。MG34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其枪管极之容易更换,有这样的设计,乃是因为它的设计上是需要每250发便更换枪管,以防枪管过热;而旧的枪管在冷却以后,当然也可再次使用。

mg34-06.jpg

大家觉得这支MG34轻便吗?

表面看来近乎天衣无缝的MG34,原来也有缺点,就是造价太贵及生产工序繁复(两者之间当然也有一定的关系),顾此工程师们就想出办法来。就是利用钢板采用压铸加工法来降低射干年产成本,而MG42就是这样出世了。可能是由于采用压铸技术的关系,因此MG42的枪管散热套是方形的,有别于MG34的圆形。

mg42barreljacketrightside-s.jpg

计经得起考验

MG42基本上保留了MG34的各项优点,例如其枪的总重量仍然采用快拆式枪管等。不过起其的发射速竟可高达1500rpm,比起当时MG34的900 rpm实在是相差得太远了,因此操作此枪的士兵都要接受特别的控制火力训练,以提高精确度,并减低弹药消耗量。除此以外,它采用的“反冲滚轴式闭锁系统”(Recoil-operated roller locking system),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很先进的设计。MG42于1942开始服役,至1945年已经制造了75万支了。

mg42rightside.jpg

至今仍有不少军事学者也称MG42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机枪”,这个说法是否会有点过时呢?事实上又不会,因为于1968年由MG42改进而来的MG3,基本上就是MG42的第三代7.62x51mm(NATO)版本,其外形仍然与MG42十分相似,此枪现时仍在德军中服役。至于M60这支同样经典的通用机枪,事实上也是采用了MG42的设计;说得正确点,它是将MG42“馅料”放进德军另一支名枪FG42的枪架内。

气枪配件齐全

mg42_003.jpg

Shoei MG42的全长为1230mm,枪身各主要部分乃是用上了铝合金来制成,另有一些较为细少的部分就用上了亚铝合金,而尾托的部分是采用了真木制成,再加上一串附有5枚7.92x57mm口径的弹链,以及重量十足的前脚架,全套装备合计重约6.5kg。

mg42_010.jpgmg42_011.jpg

mg42_013.jpgmg42_014.jpg

mg42_015.jpgmg42_004.jpg

单看文字描述,相信大家也可感受到此枪的仿真程度。。。。当然这还要有一个像小弟这么高质素的写手配合啦,呵呵~其实这支MG42的气动发射的结构也稍为特别,除了使复古地使用拖喉之外,其弹匣的设计也十分原始。他们复制了一个四方盒子形状的弹匣,只要打开枪身上盖便能装在其近枪膛位置的仿“Feed Pawl” (真枪中是用以勾进子弹链的)下。这个四方形的盒子是可以载250发弹,但注弹的程序较为麻烦,在顶开弹匣下在其中的金属杆,此时弹夹内的尾盖亦随之而拉下,此时才可为其注入BB弹了。

mg42_006.jpgmg42_007.jpg

mg42_008.jpgmg42_010.jpg

跟足真品发射结构

不过这个所谓“弹匣”,其实只可以视为是一个“用以盛载BB弹的四方盒”,因为它的基本结构,是完全没有在上弹程序方面有什么的辅助的作用,而上弹机关操作的主力,乃是落在发射时会前后移动的锤铜。这个锤铜基本上是模仿了真枪的枪机设计,上方有一个突出的位置,而枪身上盖内有一条与近似MG42真枪“Feed Arm”设计的“S”型轨道,当合上枪身上盖之后,这个突出的位置边会在轨道中“走动”,那么为何轨道要设计成为“S”型呢?这便是整个上弹结构的精髓之处,其实这条轨道是有弹弓可左右摆动的,而这也会令到近枪膛位置这个仿“Feed PawI” (左右摆动),BB弹便是靠著这些震动,从弹匣下方的出口“跌”落发射系统中。

mg42_016.jpgmg42_017.jpg

mg42_022.jpgmg42_023.jpg

mg42_024.jpgmg42_025.jpg

其实还有一个玩法,是我们试枪时没有发现的。就在试枪后两日,笔者与一位身在日本的朋友ICQ,在谈及这支MG42时,他告诉我这个仿真的“Feed ARmI”及“Feed PawI”结构,原来有利另一个作用,就是在装上这条装饰用的子弹链之后,它可以令到子弹链左右摆动,一眼看来,真的好像在FEED弹一样,真的要大赞厂方竟然想得到这么周到!不过要说明一点的就是,玩家是不可以同时地既享受真实的“震”弹感觉,又享受BB弹“实弹射击”,而只可以二选一,因为弹链于弹匣,都是安排在同一个位置的!另外,这个日本朋友还告诉笔者,MG42在日本已经断市,现在订货的,也要等到12月中才可以取货。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MP44

side_small.jpg

MP44是现代突击步枪的鼻祖来的,AK47的设计就是延续它的设计思想。在二战时期,德国在后期尝试着用MP44来代替所装备的步枪和冲锋枪,它所用的子弹跟当时的步枪子弹口径是一样的,只是长度短了一点。

经过在欧洲战场和苏联战场的实战经验,德国人总结出步兵交火的最大距离在800米左右。而当时步枪标准子弹的射程是2400米(靠,看都看不见,打个屁呀)。这样,普通子弹的威力太大了,最终决定应用在机枪上了。说起MP44的命运还有点曲折,希特勒刚开始的时候是反对生产MP44的,整个研究工作都在瞒着他的情况下进行,直到第一批试验型号在苏联战场获得成功,希特勒才改变他的成见。他亲自命名这种枪叫“STURMGEWEHR”,就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突击步枪”。呵呵,很有讽刺味道吧?全世界现在的步兵主战武器都是突击步枪,而这个命名来自历史罪人希特勒,搞笑。

还有一个趣事就是:MP44的设计师是HUGO SCHMEISSER,这是真正由他设计的步枪。尽管MP38,MP40冲锋枪说是他设计的,但是实际上只是挂他的名号而已,实际工作根本没有他的份。

vampir_small.jpg

说BB的MP44吧。SHOEI这个名字是否非常陌生?对,我也只是偶尔在一些日本杂志上看到过有关的广告。SHOEI给我的唯一的印象就是贵,而且是仆街的那种贵,但是它出品的东西真的很好,全金属加木头,一级棒。我了解的知识表明,SHOEI是做模型枪的公司(注意,是模型,不是BB)。SHOEI从80年代开始仿制二战时期德军的枪支,其中有相当部分是跳壳带BLOWBACK的CAP枪。而MP44是SHOEI在几年前在MARUI推出电枪后推出的一款BB枪。波箱用的是XM177E2的波箱,估计是从MARUI那里买了许可证的,用EG560马达。电池是AK的条形电池,装在木制的枪托里,很过瘾的是装电池好象电筒那样的,有根弹簧顶住的,过瘾。

SHOEI MP44的材质是钢、铝和木,外观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出色(呵呵,用了好多个非常,可不是打错字哦),重量也很可怕,达到了5.21公斤,大家知道真枪的重量是多少吗?5.22公斤,KAO,真的是仿真程度高到不得了了。SHOEI MP44外观所有的尺寸是跟真枪完全一样的,它仿制的型号是1945年的MP44,又叫STG 44。唯一跟真枪上的区别就是GWZ41镜桥上的后准星,事实上GWZ41镜桥是在MP43/1上应用的。

side_2_small.jpg

对于内部来说没有特别好说的东西,元宝没有亲手接触过它,不好做评论,从网上整理回来的资料中总结一下吧。有个英国人异常疯狂地买了真枪上的零件回来,对枪进行了改装。他换上了真枪上的木枪托,然后换上了130%的弹簧,新的汽缸等等零件,然后配上了9.6伏(8节电池)电池。弹夹是跟真枪上的一样长度的,原装弹夹容量为90发,没有大容量的弹夹,可能是SHOEI的MP44的应用目的不在WARGAME而是收藏家。看它的价格和产量就很清楚它的市场定位了----产量少,价格高达2500美金。前文所说的英国人就买了个真的弹夹回来,自己动手,用M16大容量弹夹里面的零件改了一个出来,容量是700发,蛮厉害的哦。

这支SHOEI MP44还是跟真枪有点区别的。木制的枪托的式样比真枪要多了一份现代感,而且拆卸结构跟真枪的也不一样。快慢机是一个活动的式样而不是穿过机匣的式样,保险被去掉(什么???),枪栓是固定不可以活动的。

上文提到的英国朋友在比利时的商店中买了很多真枪上的零件,把枪托换成了真的,把电池舱掏长了。枪托后面还有个活门,里面装的是图纸和维护工具,工具是用来拆卸导气管和前握把的。英国人把前握把换成了真枪上的金属握把,后准星换掉,前准星和准星护圈也给换掉了(靠,换这么多,买把真的算了)

stgaeg4_small.jpg

片中的大家看到了,最好的附件就是哪个GWZ-4F瞄准镜了。这个瞄准镜的体积小,4倍率放大,质量非常好。其实这个瞄准镜是为了K43狙击步枪设计的,在真的MP44上装备的数量不到1000支,都算罕见的了。

这支枪的HOPUP有点怪异,大家看图片中的的白色那个东西。把它弄松了就可以调节HOPUP,调节好了以后就把这个东西上紧,就可以保持所设置的HOPUP位置了。

stgaeg2_small.jpg

元宝个人认为哦,SHOEI的MP44适合收藏家,而不适合WARGAME友。马达比较小,电又不够大,很难适应上场交战的要求。重量又大,10斤半啵?背死人啊?而且英国人提到了,MP44的快慢机很流哦,他的MP44大概发射了1000多发以后单发就失灵了。

如果你是一个二战时候的德国国防军(WEHRMACHT)的爱好者,你就勒紧裤头,想办法买一支,2500美金,大概9000多RMB吧,再买套衣服。然后元宝就以SAVING PRIVATE RYNN里的CAPTIN MILLER的形象来衬你,然后在你耳边悄悄告诉你:“哥们,我这M1A1才两千多啊。”然后我就扬长而去,很残忍的留你一个人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呕血不止.......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M1 Carbine 8mm Maxi

1.JPG

我名枪店买的这支8MM M1卡宾,不过是在S-3跟大佬一起试枪的,以下报告的根据当时的测试写出来的。名枪店的伙计很没有耐心,甚至不让我用汽水罐去测试枪的威力。

我花了1780港币,大约222.5美金。

2.JPG

外观:

枪身木质件看上去不算很好,感觉上颜色有点,嗯,也许太暗了。除了木质件之外的所有零件都是金属的,金属件的外观色泽有点不是太一致。枪托有些地方没有涂油漆,看上去有点傻,因为露出了木头原来的白色。

3.JPG

结构:

枪很重,因为金属零件很多。不过在木质枪托与金属零件接合的地方有小缝隙,但是这个缝隙不明显,无伤大雅。这支枪给人很结实的感觉,但是晃动它的时候有来源不明的“咯吱”声。上膛机械动作很畅顺,你可以用护木上那个“快速上膛把手”来提高装弹的速度。(这个东西我不是很明白)

4.JPG

弹匣:

弹匣也很重,能装13发8mm的BB弹。我把弹匣里剩余的气体放出来以后,我的弹匣出了点问题,不过名枪的伙计帮我修好了。弹匣放在我的原装弹匣包里刚刚好适合。你一定要多买几个弹匣,在战场上往弹匣里塞BB弹可不是好主意。

6.JPG

威力:

弟兄们,说出来你们肯定不会相信。在S-3,大佬用汽水罐试枪的时候,他右手持枪,左手拿着汽水罐,啪一声,两面罐穿了。“用134a爽两面”,大佬说,“痴线的。”然后,我们用罐底来试,好彩的是,没有穿,只是裂了。这支枪真是猛到痴线的。大家千万不要用猛将,千万不要用红气,千万不要用CO2,会打死人的。

瞄准:

我为这支枪配了个镜桥,不过我没有装东西上镜桥上。因为那个镜桥不好,镜子装不上镜桥上。(晕啊,装不上镜子的是什么镜桥啊大哥?)

其他:

大家看我拍的图片(抱歉,没钱买好的DV),除了枪以外,还有一个腰包,一条枪绳和一把刺刀(对啊,原品喔)。看上去感觉真的好美妙。腰包很难装,最后我把它弄坏了。我花了三个钟头,这三个钟头里我一边尖叫一边用力,总算搞掂了。

总结:

我是二战迷,这是我购买M1卡宾的原因。这支枪是很另类的反狙击武器,但是弹药的成本太高了。这支枪总体上令我很满意,用来对付狙击手足够了。

 

评分:

外观:6/10

威力:10/10(134a)

结构:8/10

升级潜力:5/10

价格:8/10

细节图片(企鹅兄的DV真是不敢恭维,呵呵)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M3A1“黄油枪”

M3A1_2.jpg

文章开头之前,要说明一下,这支M3A1不是一支很流行的枪。首先它是一个非主流的品牌厂商HUDSON出品的;然后这支枪不是什么特别好的东西,呵呵,说白了挺烂的。它的真枪版本虽然名气很大,但是不是什么好名声,而且已经淡出历史舞台相当长一段时间了。

我之所以写它的原因也简单,最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没钱买书了,新东西没有办法报道了,只能翻点旧东东出来吧。而且它好歹算支BB枪吧?呵呵。所以拿出来充数了。

关于M3A1,大家应该有印象吧?当年二战中后期,在太平洋战区,这支武器大量使用。美国好像当年为了向当时在亚洲地区的盟国提供军援而又不想花钱,就做了一大批这种便宜货来援助给当时的国民党啦,菲律宾游击队啦什么的,便宜,好像它就是以“10块(美金)一支”而闻名的。我印象中当时我们的解放军就缴获了N多这种家伙用来打国民党的,嘿嘿,M3A1好歹也为我们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嘛。这支东东在50年代就逐步退出了舞台,但是好像到了90年代,美国还有些改进版在使用,但是谁用就不晓得了。M3A1在制造工艺上非常简单是冲压出来的,样子也很古怪,所以有个外号叫“黄油枪”,我觉得它象那种注射玻璃胶的枪,挖咔咔。怪,样子真怪。

m3a1_title.jpg

关于BB的M3A1,是HUDSON这家公司出品的,很难得的是跟真枪保持了一致的风格,“CHEAP”,全枪是塑料的,总共是4片塑料组成枪身,扳机护圈、伸缩托、弹夹、和弹夹卡笋是金属的,剩下的就是一些螺丝啊什么的是金属的,没了。这支枪其实蛮烂的,就象MARUI那些很烂的电枪一样,咯吱咯吱响的,手感也不好,不装弹夹的话,提在手上轻飘飘的,唉。

我都不知道怎么挑上了这个东西来写,不过也好,看看反面的东西吧。

枪身很烂,最大的问题是它的弹夹仓是塑料的,没有金属加强框,而要承受近700克的弹夹重量,唉,别扭。而且枪身老会变形,枪托在伸缩的时候很难对准卡口的位置,不爽。而且保险也会因为枪身变形而卡死动不了,郁闷啊。。。

left.jpgright.jpg

弹夹和弹夹仓也毛病多多,太紧了,进不去,出不来,里面的毛刺也有,唉,工艺不过关啊。

伸缩托也有问题,它在全缩和全伸的位置都有可能锁不住。后者还可以解决,应为自己把锁枪托的那个卡笋修改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是前者的问题,就要靠自己发挥了。

rear_sight.jpgstock.jpg

保险也有问题,它的保险是按下去的,有时候会失灵,原因也是枪身变形引起的,自己慢慢修补一下吧。

mag_well.jpgtrigger.jpg

这个鸟玩艺真是一文不值啊。。但是作为一支比较稀有的BB,我们还是再看看它的内部吧。它的内部倒是相当好哦,内部结构跟MARUZEN MP5KA4的一样,我不知道是MARUZEN帮他们做的还是授权给HUDSON做的,反正很不错。

inner_barrel.jpginside.jpg

射击的时候跟真枪一样的,把右侧那个抛壳口的盖子打开,翻上去,伸个手指头到洞里,把枪栓向后拉,这样就上膛了,可以开火了。

shell_window.jpgcocking.jpg

弹夹的外型很不错,粗糙,嘿嘿,跟真枪一样的,这点上看,这个弹夹是仿制得最象真枪弹夹的了。不过真的很粗糙哦,弹夹上下两部分接口部分有明显的角度偏差?!怪异。弹夹出气口大家可以看看,跟MARUZEN的结构很象,不知道是不是MARUZEN生产的。但是这个弹夹比MARUZEN的差,它冻得太快了。射击头几发没有问题,很爽,但是弹夹一下子就冻住了。然后就开始“咳嗽”,感觉就是气体膨胀不开,很郁闷。但是要强调的是,测试是在冬天进行的哦,所以,室温对气动的枪有很大的影响。mag_1.jpg

mag_2.jpgmag_3.jpg

实际射击表现来看,它在5米处的集弹性要比MARUZEN 的MP5K要好一点,我认为这个是它的枪管比后者的长所带来的好处。回膛倒是很过瘾的,声音大,力度大,感觉反而不大好,因为老是担心这个东东会散架,hoho.....可见它的回膛有多强劲了。

shooting.jpggrouping.jpg

如果要我给它下个定论的话哦,难,难,难。怎么给评语好呢??烂,的确很烂,但是它也有其值得收藏之处。哦,OK,我知道怎么评价它了。HUDSON的M3A1是一支完全忠实于M3A1的BB枪,忠实程度达到原枪有多烂它就有多烂。对,这个就是我的评价了。其实大家看看它的售价,就应该知道对它不能有太高的期望了,15800日元,比大多数WA的手枪还便宜,市场是很现实的,这样的价钱你别指望能买到很好的货色。“超值”是一个日本人不懂的词来的。

入门的朋友不要买它了,普通的WARGAME友也别买了,对于收藏家来说,如果你是二战军品的收藏家,那你不能错过了,尽管它是塑料的。但是如果是收集BB枪的收藏家,那还是别买了。我们收藏这支M3A1,出发角度应该是把它作为一件便宜的军品,而不是BB枪。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Join the conversation

You can post now and register later. If you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now to post with your account.

访客
Reply to this topic...

×   Pasted as rich text.   Paste as plain text instead

  Only 75 emoji are allowed.

×   Your link has been automatically embedded.   Display as a link instead

×   Your previous content has been restored.   Clear editor

×   You cannot paste images directly. Upload or insert images from URL.

×
×
  • 创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