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英帕尔战役失败后日军将领的“名言”录


BF1942

Recommended Posts

战役总结:

日军在战役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严重忽视后勤,弹药,油料与干粮准备都不充分,另外日军还忽视了1个千年不变的基本军事常识,那就是能可靠的在战争中为军队运输物资任务的动物只有骡马,而日军在这次战役中把大量的猴子,山羊,水牛用于为部队输送物资,结果战斗打响后,受到枪炮惊吓的牛,羊,猴子背着日军的弹药四处乱窜,造成了大量物资流失,更加加大了后勤危机,战场上如果跑了1头牛那么日军1个中队1星期的口粮弹药就没了,这些牛羊猴子的逃跑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印帕尔作战相关名言录

印帕尔作战发起之前,牟田口的发言如下:

说起大东亚战争,那是我的责任。在卢沟桥下令开第一枪的是我,因此(作为间接责任人),我必须设法尽早解决这场战争。

第15军小畑参谋长以后勤为理由,反对发动此次作战。牟田口的回答是:

没有补给,就不能打仗?那怎么能行!日本军队能够忍受任何艰难困苦。粮食可以从敌人那里夺取。

在进行作战计划讨论时,牟田口说道:

关于此次作战,我们已经详细地讨论过各个细节,并全部解决了。因此,成功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部下相内禎助大佐(后来成为法务部长)讽刺道:军司令官阁下讨论的细节里,似乎没有把敌人的抵抗计算在内。

在渡钦顿江之前,第31师团佐藤师团长的“饥饿训示”:

诸位,今夜我们要开始横渡钦顿江了。在此之前,我有话要对大家说明白,请好好听着!

只要不发生奇迹,诸位的性命将会在即将发起的此次作战中丧失。但是,不是倒在枪弹之下,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将会饿死在阿拉干山里。请做好心理准备!

在日军第15军司令部,牟田口每天早晨集合司令部全体官兵,宣扬他的长篇大论。说得最多的就是:

如果此次印帕尔作战不成功,无法晋升为陆军大将,我(牟田口)决不会返回日本的。

(出自 高木俊朗「全滅」)

在收到前线日军部队的要求补充粮食的电报后,牟田口的回复如下: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是草食民族。你们被那么茂密的丛林包围,居然报告缺乏食物?这算怎么回事!

第31师团佐藤师团长放弃了从15军获得补给的希望,直接给第5飞行师团的田副师团长发了一封SOS电报:

我们没有得到一发子弹、一粒粮食的补给。只能依靠夺取敌人的弹药粮草来继续攻击。现在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空中补给。敌人不要说是弹药粮草了,他们的武装兵员都在我眼前降落。只能是感慨!感慨!

同样地,第15师团的山内师团长也向田副师团长发送了类似的电文:

我军已无可攻击之弹,如今在暴雨和泥泞之中,饱受伤病饥饿折磨,战斗力尽失。事情走到这个地步,完全是15军和牟田口的无能所致!

战后,佐藤师团长在回忆印帕尔作战时,这样说道:

此次作战冠以“解放印度”这样的“大义名分”,那么如此大规模的作战至少也应当由大本营立案,在南方军的指导下,由缅甸方面军来具体实行。而仅让一个军司令官来担当如此重任,实在是。。。

更何况在最后的紧要关头,方面军也罢,南方军也罢,没有派出一名参谋前来助战,反倒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躲得远远的。。。

结果,那些傻瓜招惹来的责任,反倒让我们三个师团长来承担。。。

(从前线返回的佐藤师团长离开15军司令部次日)牟田口召集了司令部全体人员进行训话:

诸位,佐藤师团长违背军令,擅自抛弃了柯希玛战线。因为没有食物无法战斗,就擅自撤退。这样的人还能称之为“皇军”么?“皇军”即便没有了食物,也必须继续战斗的。

没有武器弹药和食物就不能打仗?这决不能成为正当的理由!……

没有子弹的话,不是还有刺刀么?没有刺刀的话,还有拳头呢。没有拳头的话,可以用脚踢的。就算这些都没了,不是还可以用牙齿咬么?……

不要忘记日本男子应该有的大和魂!日本是神州,神灵必定会保佑我们的……

由于牟田口的训话时间长达1个多小时,部分营养失调的军官因脑贫血而接连倒下。。。

出自-高木俊朗氏著「抗命」(文春文庫刊)

一支败退下来的日军部队经过牟田口身边时,骑着高头大马的牟田口吼道:

喂!你们是哪支部队的?怎么不停下来向我敬礼?

早已必备不堪的日军士兵没有一个人搭理他。这支部队的带头军官忍不住了,反问道:你怎么不先下马来慰问一下士兵们?

这时候,牟田口继续吼道:你们以为我是谁?我可是你们的最高司令官!快给我敬礼!

(出自 高木俊朗「全滅」)

当时日军前线士兵为牟田口起了「鬼畜牟田口」的外号,还编了一首歌讽刺他:

「牟田口閣下のお好きなものは、一に勲章、二に女、三に新聞ジャーナリスト」

(牟田口阁下喜欢的东西:一是勋章、二是女人、三是新闻记者)

当印帕尔作战的失败已经是显而易见的时候,牟田口司令官来到了15军司令部,当着我们众多总部军官的面,以微弱的声音对藤原参谋说了这样一段话:

藤原,这次作战死伤了那么多部下,损失了那么多武器,作为司令官,我应该负起责任。如果我切腹自杀的话,是不是可以求得天皇和众多阵亡将兵的原谅呢?我想听听你的意见,请毫无保留地说出来。

我们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倾听着这段对话的下文。司令官真的从心底里感到自己的责任了么?真的会有人把自己的作恶向别人诉说么?刚才那些会不会只是形式上的套话?

只见藤原参谋正在写字的手丝毫没有停下,看都没有看司令官一眼,甚至面部表情都没有变化,以激昂的语调说道:

自古以来,口头上喊着要死要死的人从未有过真正想死的。如果司令官和我商量关于自尽的事情,作为下属幕僚,在形式上我有责任不得不制止您。。。

只是,如果您真的感受到了作为司令官的责任,想要以死谢罪的话,那么请在没人的地方悄悄地切腹,谁都不会阻拦您。请您毫无牵挂地自尽好了。

说完这番话,藤原参谋又继续专注他的工作。

“啊,是么?我明白了。哈哈……”说完这些,表情尴尬的牟田口司令官带着自嘲的笑声,在我们面

前离去了。我们也像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继续自己的工作。。。

原来,司令官又上演了一出戏,只是他没有想到对方没有配合自己罢了。。。

出自“第15軍司令部の中井悟四郎中尉の手記 (高木俊朗『抗命』)”

牟田口之后接到调令准备离开缅甸,返回内地。在缅甸方面军为其举办的欢送会上,牟田口做出如下发言:

我不认为印帕尔作战是一次失败的战役。

正是因为攻打了印帕尔,才使得敌人没有夺取整个缅甸。如果当时没有攻打印帕尔的话,缅甸战区现在可不得了呢。

战后,参加了印帕尔作战的日军从军记者 高木 俊朗 这样评价牟田口:

东条下台了,牟田口失败了,二人的征服印度的野心破灭了。。。

在卢沟桥开了第一枪的牟田口中将,把“大东亚战争间接因我而起,我有责任尽早结束战争”这句话当成了口头禅。事实上,他的确做到了。。。

只是,他不是用(日本的)胜利换来战争结束的,而是用(日本的)战败来提前结束的。。。

战后,在一次印帕尔作战的老兵聚会上,有这样一段谈话:

问:军队不是应该保护国民的生命安全么?可是印帕尔作战却让日本白白损失了上万国民(即士兵),这不是前后矛盾?

答:你误解了。当时的日本军队拼死守护的既不是日本国民,也不是天皇。他们只不过是想保住军队这个组织而已。。。

余谈:

战后,牟田口被盟军以战犯身份逮捕,不过没有被起诉,后被释放。

牟田口在东京开了一家料理店,并起名为“ジンギスカンハウス(成吉思汗饭馆)”。

在参加旧部下的葬礼时,牟田口为了强调自己没有责任,在葬礼上大肆散发为自己的辩解小册子。

一旦听到有印帕尔作战战死者家属来访,牟田口要么托病不见,要么提前溜走。

在受到报纸、杂志、媒体采访时,牟田口不放过任何为自己辩解的机会,并不忘把责任推到部下身上。甚至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在就卢沟桥事件请他做谈话录音时,牟田口强烈要求增加原本节目中没有的关于印帕尔作战的相关采访录音。

牟田口死前还不忘让儿子在自己的葬礼上散发辩解传单。

日军参战部队详细资料:

第15师团(祭兵团)

本队:

司令部

步兵5个中队(从步兵51/60/67联队抽出)

工兵第15联队

右突击队:

步兵第61联队(欠1个大队),炮工兵一部

左突击队:

步兵第51联队(欠1个大队1个中队)

本多挺身队:

步兵67联队第3大队(15军直辖)

师团总兵力:15280名

伤病死:3678名

失踪:747

后送伤患:3703

健全撤回:3300

过江火炮数:41式山炮10门,31式山炮6门(2门为战斗中追送),94式速射炮6门,95式野炮3门(战斗中追送),91式105mm野战榴弹炮4门(作战中追送),共29门

撤回火炮数:0

第31师团(烈兵团)

本队:

司令部

步兵第124联队

山炮兵第31联队第1大队

中突击队:

步兵第138联队(欠第3大队)

步兵第124联队速射炮中队

山炮兵第31联队第3大队

右突击队:

步兵第138联队第3大队

左突击队:

步兵第58联队

山炮兵第31联队第2大队

工兵第31联队第2中队

师团总兵力:14999名

伤病死:5764名

失踪:—

后送伤患:不详

健全撤回:5000

过江火炮数:94式山炮18门(战斗中追送1门),41式山炮6门,94式速射炮6门,共30门

撤回火炮数:94式山炮1门

15军直辖部队

第33师团(弓兵团)[15军直辖]

第33步兵团:

步兵第213联队

步兵第214联队

步兵第215联队

山炮兵第33联队

工兵第33联队

辎重兵第33联队

通讯队

卫生队

其他15军辖属部队:

步兵第151联队(第53师团抽调)

步兵第61联队第1大队(第15师团抽调)

步兵第154联队第2大队(第54师团抽调)

独立速射炮第14大队

战车第14联队

野炮兵第54联队第1大队1中队(方面军调派)

野战重炮第3联队

野战重炮第18联队

独立工兵第4联队

第33师团总兵力:14280名

15军直辖参战总兵力:约17000

伤病死:5855名

失踪:405

后送伤患:3740

健全撤回:2200

第33师团过江火炮数:94式山炮18门,41式山炮6门,94式速射炮6门,共30门

第33师团撤回火炮数:94式山炮6门

战车第14联队战车投入数:52辆

战车第14联队战车撤回数:3辆

野战重炮第3联队火炮投入数:96式150mm野战榴弹炮12门

野战重炮第3联队火炮撤回数:96式150mm野战榴弹炮5门

野战重炮第18联队火炮投入数: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16门

野战重炮第18联队火炮撤回数: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4门

日军盟军参战部队编成:

印度国民军步兵第1师

印度国民军步兵第2师(战役中期投入)

印度国民军步兵第3师(战役后期投入)

缅甸自治军步兵第1师

泰国陆军大象输送营

印度国民军步兵师均为4个步兵团,1个辎重团,1个装甲营,1个山炮营编制,每师约14000-15000人,但印度国民军步兵第2 / 3师只有部分兵力参战,两师实际参战各约10000名左右,只印度国民军步兵第1师全编制参战

日军在瓜达卡纳尔岛以及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的惨败(不是“悲惨的”失败,而是“凄惨的”失败),并没有使大本营参谋本部和军令部的参谋们清醒。他们又发明了一个叫做“转进”的名词来掩盖自己的失败和无能。到后来这个“转进”就被频繁使用,而皇军就一直从新几内亚“转进”到关岛塞班岛,再经马来半岛,菲律宾一直“转进”到冲绳,最后差一点还“转进”到在日本本土登陆。

和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那些以往皇军打的仗一样,瓜达卡纳尔岛上还是饿死,病死的比战死的多。这已经是一条规律了。可以一直追溯到日本陆军的建军时代去。

梅克尔少校可以说是日本陆军的启蒙总教头,他对他的学生们有一个极为恰当的评语:“很容易充满妄想”。梅克尔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举了一个例子,一次参谋旅行(就是带着陆大的学生和实战部队的参谋们到现地去进行演习并讲评)时,100多号人在参谋方案中都提出了要把当时手中的36门炮布置到阵地上去以加强火力。

但是没有人注意到那36门炮在山这边,而当地人烟稀少,征不到民夫的。大炮怎么翻山?用士兵来搬炮的话,没等你把炮搬过去可能就已经没敌人歼灭了。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日本陆军轻视情报,轻视兵站的特点。

过去日本军队里有这么一句话:“辎重如果能算兵,蜻蜓也能算老鹰”。也就是说后勤兵不是兵,兵站参谋不是参谋。

瓜达卡纳尔岛总算把皇军们给打醒了一点。开战以前,如果有人提起后勤问题,参谋本部永远是一条既定方针“现地调达”。不论这个方针如何糊涂,比如南方地区除了热带雨林就是大洋孤岛,荒无人烟。你就是抢劫,也没有抢劫对象对不对?但不管怎么说,反正是强盗出身,抢惯了,遇到问题就本能地反应,也算是人之常情对不对?想得通。

而开战初期在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的得手,让这些皇军参谋们充满了自信,不由得自己问自己:“是不是自己在吓唬自己,这英美鬼畜好像也没有什么可怕嘛”。参谋总长杉山元和军令总长永野修身就公开表示“美国不足畏惧”,就算他能多生产点可口可乐什么的,但他们的国民绝不会听罗斯福的,那像咱们皇国,全听天皇的。

你看那时候的《帝国资源方针》:“帝国的资源圈,以日本,满洲,支 那及西南太平洋为轴心,同时把澳大利亚,印度作为资源补给国”。口气怎么样?够大吧,大半个太平洋已经是他们家的了。

但是就忘了去想想,就算是大半个太平洋是他们家的,军队怎么往前送?东西怎么往回运?梅克尔当年的学生们的后辈也还是一点没有长进。

当时日本全国100吨以上的货运船总吨位是650万吨。企画院(院长就那甲级战犯铃木贞一)算下来是维持国内生活最少要300万吨的运输能力。而陆军开口要的是150万吨,海军要的是200万吨,正好合适。

铃木答应了各给所要求的80%,但有个条件,就是四个月以后你得还回来,要不然国内的生产生活没法维持。这点参谋本部,军令部都没意见,大家都同意了。

且慢,有一个问题,还得回来吗?人家美国海军就让你来去自由?

据说已经考虑过了。开站第一年损失50万吨,第二年损失70万吨,而日本当时的造船能力是年间45万吨。这样造船厂加加油,好像拼拼凑凑得也能过得去。

这就是海军的石川大佐的算术。其他的人可不是这样算的,有人算出开战的第一年最坏的情况下会损失170万吨运输能力,只剩下130万吨。

真实情况呢?开战以后当年损失5万吨(别忘了开战是12月),1942年88.5万吨,1943年167万吨,1944年369.5万吨,1945年172万吨。

整个一个倍数为2的等比数列,最后一年倒不是出了差错,而是没有可以被美军炸的船了。能炸的全给炸完了。

铃木贞一在战后说:“维持国力的航运能力最少要300万吨。低于这个水平就无法进行战争所需物资的再生产。这个低水平持续4到5个月尚可忍受,长于5个月的话就无法继续战争了。最大的问题是战争进行半年后,当初征用的民用船只不但不能返还,而且还要追加征用,从这点来看,第一年的时候,战争就已经失败了。”

这就是前面所说的田中新一和佐藤贤了大出打手及田中怒骂东条英机“八格野郎”的由来。

到了这步田地了,赶快想法子收圈子吧。

不,不但不收圈子,还发明了新理论“绝对国防圈”。

这个“绝对国防圈”理论是一个很典型的陆军大学校式的发明,不管客观,不看事实,随心所欲。那个“圈子”是从千岛群岛,萨哈林,经中国大陆到缅甸马来,再从新几内亚到关岛,塞班画了一个圈,说这个圈子保不住,日本就玩完了。

这不就是现在日本攻占了的圈子吗?在日本攻占这个圈子以前,日本就没有“国防”了?陆大毕业生们可不这样想。他们的想法是:要保卫日本,就要占领朝鲜半岛;要保卫朝鲜半岛,就要占领中国东北;要保卫东北,就要占领华北;要保卫华北,就要占领全中国;就要占领南洋;就要占领澳大利亚;就要……。

再典型不过的侵略扩张主义理论了。

可是有那个胃口,有那个能力吗?不要说那么远的“绝对国防圈”,先来看看就在中国大陆旁边的缅甸发生了什么吧?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六十一)

当然没有第15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就不会有英帕尔战役。但是牟田口并不是用日军最常见的“下克上”的方法打起来这场战役的,英帕尔作战是参谋本部,南方总军和第十五军在长期研究达成共识以后才进行的。而且指挥官牟田口本人在这场战役中虽然指挥昏庸,行事有悖常理。但是他并没有过明显的“抗命”行为。所以英帕尔战役的失败,仅仅是反映了从大本营参谋本部,南方总军开始的日本陆军整个作战指挥参谋系统的无能和失败。

所以战后一直到1966年牟田口死去为止,在所有参加过未参加过英帕尔战役,当事者非当事者几乎全体一致认为作战从一开始到最后就只是一个失败的连续的时候,牟田口还是单身一人为英帕尔作战辩护。当然牟田口这人本身已经有点疯狂异常了,但是不也说明其实他觉得非常冤枉:为什么失败的责任要本官一人来负?好吧,本官就干脆不承认失败!

早在1942年5月第15军占领了缅甸以后,南方总军就提出来了成热打铁,进行英帕尔作战,攻占印度的计划,得到了参谋本部的同意和批准。称为“第21 号作战”。但是当时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中将(陆大27期)和任第18师团长的牟田口本人是坚决反对这个计划的。认为太不着边际了,简直是开玩笑。加上当时瓜达卡纳尔岛打的正紧,这这么给搁了下来。

但是到了1943年3月,新成立了一个“缅甸方面军”,牟田口也跟着官升一级,成了15军司令官,这时突然成了已经是废案的“第21号作战”的积极拥护者,要去打印度去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一个原因;英军的游击部队的神出鬼没,皇军得去“扫荡”也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陆军大学校里学来的一条“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就因为这些莫名其妙的原因,牟田口中将对自己当时反对“第21号作战”那件事是痛心疾首,再化痛心为力量,又成了他那么异常地固执于英帕尔作战的心理原因。

这时候缅甸方面军的司令官河边正三中将(陆大27期)正好是7.7事变时“支 那驻屯军第一连队连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的旅团长。对牟田口的发疯也只当没看到,东京的东条英机也正在做着只要把那支叫做“印度国民军”的印度伪军送上印度国土,顿时就会像滚雪球似的膨胀起来,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嗖”的一下就会完蛋的美梦。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东条英机,牟田口似的会把瞎想当真,所以牟田口这个计划也鼓捣了快一年。一开始就有第十五军参谋长小畑英良(陆大31期),缅甸方面军高级参谋片仓衷(还记得9.18满洲事变吗?)和大本营参谋竹田宫少佐(陆大50期)等人反对。小畑是从陆军中很罕见的辎重兵出身的兵站参谋干起来的,在回答补给上有没有信心时很响亮地就回答了一句:“没信心”,结果在1943年5月被听话的久野村桃代少将(陆大37期)更迭了,这一下第15军内事没人敢说话了。

而竹田宫由于是皇族,所以其反对反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结果8月7日,大本营正式下达“ウ”号作战命令,进行英帕尔作战。

参谋总长杉山元对直皱眉的真田作战部长解释说:“这是寺内的想法,就让他去干吧”。

寺内寿一元帅是南方总军司令官,一般认为寺内能做到这个位子,与其说是他本人出色,不如说是他投胎出色:他老爷子是日俄战争史的陆军大臣,一次大战时的总理大臣寺内正毅。

就这么位二世祖,能拿出什么想法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读大本营的命令是很有趣的。据说为了“不对现场指挥官拘束的太严”,整个命令除了废话没什么内容,真正的重要点再电话或者去人口头联系,结果往往是出了事就大家互相赖,反正到最后谁也没有责任。太平洋战争打了那么多败仗,由于指挥上的失误而丢乌纱帽的几乎没有。

给了第15军三个师团,只要一看那三个师团长的名单已经就知道这仗没法打了。

第15师团长山内正文(陆大36期),是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的,长期担任驻美大使馆武官,和疯疯癫癫的牟田口自然合不来。实际上,第15师团原来驻屯在华中的武汉,为了英帕尔作战被船运到泰国。到了泰国以后就没有了能用的公路,到缅甸的1700公里是用脚花了三个月量出来的,所以一直到1944年2月才赶到。这本来不是第15师团的过失,但牟田口中将公开地把山内少将称作“胆小鬼”。

第33师团长柳田元三(陆大34期军刀组),是情报参谋出身。由于他的经历,对这个英帕尔作战从一开始就持反对态度,但小畑参谋长的被免职使他闭上了嘴。但在第15军军部看来,这小子肯定怀二心。

就剩了一个第31师团长佐藤幸德(陆大33期)是和牟田口一路货色,有点疯疯癫癫,这两人能尿到一个壶里去了吧?嘿,还是不行。佐藤当少佐的时候,是皇道派的中坚人物,那时就和统制派的牟田口中佐斗的你死我活,现在那些历史问题还没纠缠清楚呢。

就这样一支大家心怀鬼胎,勾心斗角,互不信任的第15军,开始了被称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愚战恶斗”。

还没有正式开战,第15军的补给参谋又换人了。本来“小畑参谋长事件”以后,大家都闭嘴不说,可是这回是第15师团长山内在找补给参谋确认:“能不能对补给问题负责?”,这位薄井参谋的回答非常简洁明了:“不能”。废话,说了“能”的话到时候山内少将没了补给能把他给枪毙了。这就重换补给参谋。

山内少将呢?也算知道怎么回事了,问也白问,反倒把些可怜的补给参谋的乌纱帽全给问飞了,何苦呢?自祈多福吧。果然到后来因为补给问题第31师团的佐藤少将造了一回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反:率全师抗命。后文再表。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六十二)

这就要开打了。

开战以前反复出现的问题就是后勤补给。要说牟田口就一点不关心吃饭问题那倒也不是事实。开战前他问南方总军要过150个汽车中队(连),可把南方总军吓坏了,南方总军总共有没有150个汽车中队还是个问题呢,就只给了他26个中队。

其实就是给了牟田口150个汽车中队也没用,那地方根本就没有公路。第15师团不就是走到缅甸去的吗?不但补给运不上去,连本来就没有多少的坦克,装甲车,重炮都全部轻装,两个师团像光屁股似的只带了轻武器和三周左右的粮食就翻过了阿拉贡山。

下面的参谋们倒也没有闲着。看看就知道这实在太扯淡了,这不是去打仗,是去送死。于是就开动脑筋,群策群力,发挥想象力,“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知是谁受英军游击部队使用军驴的启发。说可以利用驴,马,牛,羊,象来运东西,还给这个计划起了个酷酷的名字叫做“成吉思汗的智慧”。一下子在全缅甸掀起了一个抢劫各种动物的高潮,把全缅甸的活物全征集起来了。

想法倒也没有大错,就是漏了一点:人家英军用的那是军驴,经过严格训练的。一般家养的农畜或者肉畜是没法子当军用的。一开始给每个师团配备了3000匹马,5000头牛,但缅甸的牛走起来慢,用鞭子抽,用刺刀刺甚至用火烧都走不快,一生气了还就干脆躺倒不干了,或者逃之夭夭,别看他走起路来慢,逃跑可快了,反正你追不上。

就这样,刚过了一星期就不得不打消用牛的主意,还得派兵放牛。要不然那些没人管了的牛会把路给堵的结结实实。

至于羊呢,每天只能走三公里,所以没几天也就全走到皇军们的肚子里边去了。

那皇军的后勤给养怎么办?好办,皇军不要那个,用牟田口中将在将补给参谋薄井撤职时说的一句话就是:“操心个屁,遭遇敌军,朝天打三发空枪,保证敌人肯定投降”!

牛不牛?这比那主张皇军以一当十的辻中佐要牛得多了,难怪一位是已经是中将了,而另一位还只是中佐,气势不一样。

可是实际是怎么回事呢?印缅边界的司令官是蒙巴顿勋爵。早就带领几万雄兵在印缅边界气鼓鼓地要去解放缅甸呢。要不是艾森豪威尔坚持欧洲中心主义,坚持先打希特勒的话,要按英国人的想法,十万英美中联军就去缅甸打扫卫生去了。

所以英帕尔战役,其实不是进攻和防守的问题,而是一场遭遇战。应该说蒙巴顿勋爵在战役的一开始是犯了错误的。他没有预计到没有后勤支援的日军会如此疯狂,居然送来了8万多大军,他原来的估计也就是一个大队,两三千人左右。

双方都犯了错误,但是史迪威将军的一句话是最经典的:“日本军队没有纠正错误的能力”。

英帕尔战役对日军来说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纠正这种错误的方法就只有一个:撤出战斗。这种机会在整个战役期间有过好几次,但一是主官牟田口的异乎寻常的疯狂,二是整个指挥参谋系统的稀奇古怪的僵化,使日军无法撤出战斗,结果在这架自己组装发动起来的绞肉机里被搅得粉碎,留下了一条“白骨街道”。

应该说日本陆军的局部战斗能力还是很强的,尤其是连队(团)以下的运动作战能力不容忽视,“分进合围,迂回包围”就是从日语来的。开战后三周不到的3月13日,日军第33师团就把印军17师给包围起来了。

可是打了十天,由于缺乏重武器而打不下来。日军的缺乏重武器到了什么地步?这个第33师团在所有三个师团中的火炮和炮弹拥有量是最多的,总共有77门各种口径的炮,比其他师团要多出几乎一倍。33师团甚至还拥有60辆坦克,这是其他师团所没有的。

但是弹药呢?第33师团拥有的16门10公分加农炮是拥有炮弹最多的,每门炮有800发炮弹。其次是12门15公分榴弹炮各拥有400发炮弹,其余三个师团所有的火炮拥有炮弹几乎都在200发以下。拥有加农炮的只有第33师团,其余的大多是38式野炮或94式野炮。口径大多在7公分以下,就是说本来就没有多大杀伤力的火炮还没有炮弹。

所以打不下来,柳田师团长在收到部下的“做好了玉碎的准备,向任务迈进”的报告后,迅速决定撤出战斗,不打了,放印度17师走。同时向军司令官建议:放弃整个作战计划,这仗打不了。

这其实已经是第15军能全身而退的最后的机会了。但牟田口一听,暴跳如雷。立即命令追击,同时派人到第33师部向参谋长田中督战,这个师团长,不要了。

结果总算在4月5日,包围了英帕尔。这天是日军第15军的顶峰,也是大日本帝国陆军的顶峰。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包围敌人了。从此,只有被包围的份了。

可是再也没有力气了。没粮食,没武器,没弹药。反观被包围在英帕尔的5000英印军,在美军的C-47运输机的支持下,反而活得越来越滋润。

怎么能不滋润呢?看看作战期间联军向英帕尔地区空运的物品清单吧:

919吨粮食,5000只鸡,27500个鸡蛋,维生素525万片,燃料83.5万加仑,香烟4342万支,总共62.5万吨。

再看看日军,5月31日第31师团在师团长佐藤少将的率领下开始撤退,撤退的理由是:“60天内没有得到一粒粮食,一颗子弹的补充”,这次要“撤到能够接受补充的地方”。这是日本陆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抗命”事件,单位是师团。

日本陆海军在二战时的作战表现应该说是不错的,即使在从瓜达卡纳尔岛以后一直是那么悲惨的作战,小队(排)以上集体投降,开小差的事件是没有的,这在参战诸国军队中是独一无二的。

但这次就出现了也是参战诸国军队中独一无二的师团单位“抗命”。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六十三)

牟田口手下有三个师团长,全部被他撤了职。5月10日第33师团长柳田少将被撤职,5月31日,第31师团长佐藤少将被撤职,6月22日第15师团长山内少将被撤职。

日军制度,师团长直属天皇管辖,叫做“亲任官”。其余人等无权过问,而这次牟田口公开藐视军纪,无视天皇,怎么办?大家装聋作哑,只当不知道。那位抗命的师团长怎么处分?也装聋作哑,既往不咎。

前面说过日军已经成了一个官僚机构,军队内部就是大家互相糊弄。战后除了牟田口中将以外,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当事者都一口咬定自己是反对英帕尔作战的,主张早日停止的。有趣的是其中绝大多数人还都能够拿出证明出来。

那为什么还在打?4月末参谋本部次长秦彦三郎在视察缅甸时,和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的意见是一致的:“英帕尔作战已经失败,应该中止”。

河边司令官对秦次长是这么说的:“中央要是发布中止作战的命令,我很高兴。但要我来发这道命令,我可发不了”。

为什么?据说皇军的字典里没有“撤退”。

同行的有一位刚刚从陆大毕业的大本营少佐参谋叫后胜(陆大57期),和大本营作战参谋杉田一次(陆大44期)商量说这是不能再打了,而杉田在瓜达卡纳尔岛干过,知道英美军的利害。回去以后在5月15日的大本营会议上,秦次长报告说“英帕尔作战胜利的可能性很低”,杉田补充了一句:“完全没有胜利的可能。”

东条英机大怒:“谁说皇军不能胜利!”

结果得出这么一条结论:作战部队不提出中止作战,就继续进行作战。

6月26日,牟田口终于绝望,向缅甸方面军提出中止作战。7月1日,方面军作战参谋青木飞往马尼拉向南方总军提出结束作战。经过大本营许可,7月2日,南方总军才正式下令中止英帕尔作战。

第15军86500人的参战部队,损失率在80%左右。除阵亡大约20000人以外,全是饿死或由于饥饿而伤病而死

英帕尔作战的当事人们几十年一直在讨论的,也是:“为什么不能尽早停止作战行动”。

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尽头的?就像“为什么不能不打瓜达卡纳尔岛战役?”;“为什么要袭击珍珠港?”;“为什么要进驻印度支 那?”;“为什么有7.7?”;“为什么有9.18?”……,没有尽头。

因为有这个天皇领军,因为有那个军政独 立,因为有那些精英参谋。

大本营参谋,精英中的精英,参谋中的参谋,都是些什么人呢?

陆大毕业10年以内,军衔不高,一般从大尉到大佐,年龄不大,一般从30出头到40不到。

最重要的是,几乎都没有上过战场,不要说吃猪肉,连猪跑路都没有见过。

来看一位“昭和的名参谋”,濑岛龙三的例子,就知道这些精英们是怎么指挥战争的了。

日本人说起陆军参谋,一般都会想起石原莞尔,辻政信,濑岛龙三这三人。前两人好理解,可这个濑岛龙三是何方神圣,怎么也并列昭和参谋的三大代表?

这濑岛龙三可是位人物,他是在有名的日本综合商社“伊藤忠”的董事长的位子上退休的,怎么样?是一位很成功的企业家和经营者。

濑岛龙三是富山县的一个农家子弟,不过到龙三出生时,他父亲已经不务农了。他父亲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都得到了勋章,所以就在郡役所(相当于中国的区政府或县政府)管征兵。

濑岛龙三在1925年考上金泽陆军幼年学校,是招收的五十名学生中的第五十名,但是毕业时是第一名。1930年考入陆军士官学校,以次席的成绩毕业,1936年考入陆军大学校,是第51期的,1938年作为首席生而得到在“御前讲演”的荣誉,但是不巧的是那天天皇本人并没有来,由侍从武官长“代听”,不管怎样,也算是发表了“御前讲演”。

“御前讲演”是日本陆军的最高荣誉,就意味着将来肯定能进参谋本部的领导层。一开始在佳木斯的第四师团,后来在第五军实习。当时是战时体制,实习参谋一般立即就参加实际的作战计划的制定,但濑岛不知怎的没有参加过实际工作,据濑岛后来自己说,可能是现场指挥官怕他出了错而被上司斥责就干脆把他冷藏起来了。实习一年后,果然调到参谋本部第一部第二课(作战课)任作战参谋。

也就是说濑岛没有任何实战经验。

原来的作战课,分成四个班:对北方班,对支 那班,航空班和兵站班,现在又新加了一个对南方班,其中兵站班的班长就是大家熟知的辻政信中佐,课长是服部卓四郎大佐。课里又把北方,南方,支 那这三个班合成一个作战班,班长是櫛田正夫中佐,濑岛龙三大尉呢,就是櫛田正夫的副官,帮着统管三个作战班。

就是这样,一个考试成绩特棒,但没有上过战场,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军刀组参谋,就在地图上指挥着几千上万公里以外的上百万部队。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Join the conversation

You can post now and register later. If you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now to post with your account.

访客
Reply to this topic...

×   Pasted as rich text.   Paste as plain text instead

  Only 75 emoji are allowed.

×   Your link has been automatically embedded.   Display as a link instead

×   Your previous content has been restored.   Clear editor

×   You cannot paste images directly. Upload or insert images from URL.

×
×
  • 创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