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psycho0222

中级会员
  • 帖子总数

    2,181
  • 注册时间

  • 上次访问

由 psycho0222 发布的全部内容

  1. 中国国防部网站今起上线试运行 解放军报北京8月20日电 记者孙学宝报道: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于今天零时上线试运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域名为www.mod.gov.cn,目前开通中、英文两种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是国防部官方网站,主要发布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权威信息。国防部网站旨在对外传播中国国防政策,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展示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国防部网站整体页面简洁大方、清新美观、特色鲜明。网站中文版内容由新闻频道、数据资料和专栏专题3部分构成。新闻频道设置今日要闻、高层动态、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国防教育、国防科技、军事行动、军事外交、军控裁军等栏目;数据资料包括军委总部领导人、军事法规、武器装备、军事历史等;专栏专题有国防视频、热点专题、军事图片等。英文版内容将更多考虑海外网民对中国国防信息的关注点和阅读习惯,更加符合对外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将在试运行期间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完善网站设置和内容,扩充信息量,适时正式开通运行。 www.mod.gov.cn
  2. 美媒:印度国产核潜艇未装核反应堆和武器系统 2009-08-20 10:38:52 来源: 东方网 跟贴 20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 据美国战略环球网18日报道称,在经过十多年的设计与建造之后,印度于7月26日下水了其首艘核潜艇“歼敌者”号。文章称该潜艇并没有安装核反应堆,故不能依靠自身动力前进,而且很显然也没有配备武器系统。 东方网8月20日报道据美国战略环球网18日报道称,在经过十多年的设计与建造之后,印度于7月26日下水了其首艘核潜艇“歼敌者”号。但近日有消息称“歼敌者”号核潜艇下水时并未安装核反应堆,而其核反应堆可能会在未来一年内安装。目前,核反应堆何时能够准备好的问题,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歼敌者”号在一段时间内将只能重新回到干船坞进行安装。 文章称,目前“歼敌者”号核反应堆的完成进度仍不得而知——有可能仅完成了一部分,也有可能只是缺少燃料元件芯体。可以肯定的是,“歼敌者”号不能依靠自身动力前进,而且很显然也没有配备武器系统。而且,其他主要系统也可能存在缺失的情况。至于 “歼敌者”号下水的原因,文章称,这很可能是因为印度的研制工作已经超过了10年,但却一直没有成绩可言。文章称,“歼敌者”号只有安装了能够运作的核反应堆与武器系统,并接受为期两年的测试与海试,然后才能够正式列装印度海军。 文章介绍说,“歼敌者”号以俄罗斯“查理-II ”级核潜艇为基础研发,因此两者的外观非常相似。印度将从俄罗斯租借一艘“阿库拉II”级“猎豹”号攻击型核潜艇,以供印度新兴核潜艇部队训练之用。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俄罗斯便退役了其全部“查理-II ”级核潜艇。1988年至1991年的时候,印度租借了一艘该级潜艇,并对其有了充分的研究。“查理-II ”级核潜艇配备有8个用来发射反舰导弹的发射管。 文章指出,虽然“歼敌者”号配备了垂直发射管,而且很明显能够用来发射巡航导弹,但并不能够用来发射印度的潜射弹道导弹——如“萨卡里卡”潜射导弹,该款导弹太长,不能够从“歼敌者”号发射。事实上,“歼敌者”号核潜艇安装垂直发射管的目的仍不明确。印度海军对新潜艇的了解程度并不深,直到两年前印度政府还对其核潜艇项目讳莫如深。 文章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印度新型核潜艇指的都是“先进技术船”(ATV)级潜艇。该级潜艇共有5艘,其中首舰运转良好。“先进技术船”约重5000 吨,常被用来与中国新的093“商”级核潜艇作比较。在历经10多年的建造后,“商”级潜艇已于两年前列装,其排水量为6000吨,是中国的第二代核动力潜艇。当前,印度正试图从中国核潜艇的建造吸取教训。而这也正是ATV项目如此保密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该项目中包括大量发展紧密、轻型水反应堆的技术,而这反应堆反可能会被用在潜艇上。按照其他核潜艇的标准,功率为85兆瓦反应堆会让" 歼敌者"号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而且印度为这艘潜艇所设定的最快速度为每小时55公里。 一旦“歼敌者”级核潜艇研制成功,印度便能建造其改进版--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而且,这也是诸如中国等其他国家都已做过的工作。印度方面的计划是,先让一艘核潜艇进入运行,然后再对潜艇的设计进行修改,加入一些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不过,"歼敌者"号核潜艇已经安装了垂直发射管,但是其直径及长度却不足以发射印度现有任何潜射弹道导弹。(编译:春风) (本文来源:东方网 ) 冯家杰
  3. 奥巴马送金正日iPhone?《环球时报》自摆乌龙 2009年08月11日 14:35 BJT 奥巴马送金正日iPhone?《环球时报》自摆乌龙 发表评论 (28) 作者: feng.wang 标签: 综合, 媒体, 环球时报 (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北京读者 维达/文 曾经在路透中文网上看过几篇关于国内媒体自摆乌龙,一本正经地把国外网站上搞笑的假新闻当国际大事翻译过来报道的文章。作为新闻从业者,我也感到很丢人,但总觉得是个别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没想到没过多久,我随便上网遛遛也发现了此类把人鼻子气歪的作品。 (路透合成图片) 而且,这次乌龙事件的始作俑者、注定成为国际笑柄的,不是那些那些我们一贯认为水平低下的门户新闻网站,而是国内发行量数一数二、被广大新时代民族主义者奉为圭皋的《环球时报》。这条脑残“新闻”说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私人电邮曝光:送金正日苹果电脑”。摘抄正文前几段如下: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唐娜报道,据英国《卫报》10日消息,奥巴马不仅创造了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的历史,而且是第一位在职期间收发私人邮件的美国总统,他还是黑莓手机的使用者。在一项特别的“民主透明度”试验中,奥巴马也选择性地公开一些高度机密的私人邮件内容。奥巴马的私人电子邮件会定期公开,以下是最近公布的一些邮件。收件人包括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和美国副总统拜登。这些邮件显示,奥巴马将向金正日赠送苹果电脑、Iphone手机,同第一夫人米歇尔探讨子女教育问题,也对有人指其出生证明造假自嘲。 第一封: 收件人:金正日 (邮箱地址:dearleaderNK@reclusivemail.com) 邮件主题:回复:被释放的美国记者 内容:哥们儿,冷静点。首先,这显得十分傲慢。我不在乎您是否是一位在世的神灵。其次,我想提醒你这里面没有任何官方交易。这仅仅是一种友好姿态。和我们讨论的一样,我正在安排将以下物品发出。尽管我不相信您称这些物品为消费文化的产物,仅仅是出于研究目的而想得到它们… …” 我做过国际新闻采编,乍看题目并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奥巴马政府在公关方面的确有些创新的小手腕,比如“啤酒峰会”什么的,就算真给“亲爱领袖”写几封电子邮件也没有太大稀奇,不过这也实在太离谱了吧:“哥们儿,冷静点… …”?还有,金正日的电子邮件地址是dearleaderNK@reclusivemail.com (”亲爱领袖.北韩@闭关锁国mail.com”)? 任何有大脑的编辑会把这当作真新闻吗? 下面那些条“奥巴马曝光秘密邮件”我都懒得看。 虽然我并不总是认同《环球时报》刊登的一些观点,但还一向认为它至少是个比较专业的报纸,总比《北京晚报》强吧… 唉,看来非也。这种弱智的错误,对任何一家严肃媒体来说,出一回就够丢半年人的。要是我是《环球时报》主编,先给这个版面的编辑放两个月无薪假,回新闻学院去重修国际新闻。 不用说,《环球时报》这篇奇文自然被同样脑残的互联网新闻编辑们转得满地都是,随便一搜就知道新浪、搜狐、网易、 新华网、人民网、国际在线、CCTV、中华网等知名网站个个中招。最丢人的是,这里面多为官方媒体的官方网站。就这水平,还砸给他们几百亿来向全球宣传中国?还是省下这笔钱用来防治新生儿先天缺陷吧。我们可以像《环球时报》那样整天指责外媒歪曲中国,但就凭国内媒体这水平,谁有足够的底气说自己能公正、客观、准确地报道中国、报道世界? 为广大中国媒体挽回了最后一点点面子的是,的确有网络新闻编辑慧眼识假,看出了这个不冷不热的笑话。谨在此严重表扬腾讯网编辑:在他们转载的这条新闻前面,人家用粗体字作了这样的编者按: “腾讯新闻编辑注:该文系卫报专栏作家Oliver Burkeman(奥利弗-布克曼)的讽刺专栏,全部系杜撰而成。此前出现的奥巴马邮件多是该作家杜撰。请网友注意甄别。” 什么也不用说了;中国网络新闻界,毕竟还是有几个聪明人的;希望,我们还是看得到一点点的。(完) 编者按:《卫报》讽刺专栏原文链接如下,供读者们参考。
  4. 时间:2009/08/13 出处:朝鲜日报 北韩“示好”是因为中国严控边境贸易? 朝鲜日报记者 姜哲焕 愈来愈强硬的北韩突然改变态度,通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北韩行”向美国传递柔和讯息,而且还允许现代集团总裁玄贞恩访北,对南北关系发出积极信号,其背后有何原因呢? 就此,北韩消息人士和脱北者们认为,让北韩改变态度的主要原因在于,北韩所信赖的中国破例采取强硬的制裁措施,这直接对北韩的粮食情况产生负面影响。 据熟知北韩和中国消息的人士们透露,中国以与北韩接壤的边境地区为中心,就对北出口品进行彻底监视和控制。往返于北韩和中国之间从事贸易的一位企业家表示:“不仅是核和导弹,中国政府还禁止向北韩出口可用于制造军事武器的一切金属和化学物资,并警告称,将对违反这一规定的中国企业严格予以处罚。”他还说:“中国如此向北韩施加压力,以前从来没有看过。”实际上,上月底,中国截获了北韩企图通过北中边境地区丹东偷运的钒矿(vanadium)。中国在北韩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竟达70%以上。 中方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让北韩“痛苦”的就是对粮食出口的限制。 一位消息人士表示:“中国政府上月起以本国粮食状况为由,中断了对北粮食出口,而且只允许个人最多携带25公斤粮食出境。” 另据居住在中北边境地区的朝鲜族称,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已通过居民演讲会等方式,向延吉市一带的边境地区农村下令“帮助因缺粮而逃离北韩的居民。费用由政府支出。” 去年中国公安部门因奥运会而加强了对脱北者的搜查工作,但据悉,目前该行动也几乎中断。中国公安部门有关负责人称:“只要脱北者不参与贩毒等严重犯罪活动,就不会逮捕。”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7月份公布的报告《农业产量预测及粮食状况》中称:“北韩因自产粮食不足,海外援助减少,在秋收之前,将有600万名以上的居民饱受饥饿痛苦。”目前北韩因粮食问题大伤脑筋,而中国此举对北韩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近日平壤的北韩官员表示:“对平壤市民的粮食发放已经中断了好几个月,致使平壤的核心阶层也开始担心会像地方一样,粮食发放变得有名无实。”
  5. http://www.shanzhaiji.cn/news/20090812/12464.html 2009年8月9日下午,中国电信汝阳分公司一名员工张某(当时身穿黄色天翼宣传服),来到汝阳联通主营业厅滋事,保安将其劝出,他在营业厅门口遇见身穿联通宣传服的员工,他拽住一人,从身上抽出一把长达三十多公分的砍刀,意图砍杀,该名员工及时躲避,他又转向另外一名联通员工,将其砍伤。   他接着又追刺门口的其他员工,接着有追砍躲避的其他员工,在数十名联通员工和围观群众的追围下,他竟二次返回联通公司实施犯罪行为,并闯入联通公司院内,联通公司及时关闭大门,防止伤到围观群众。张某在联通公司院内仍挥刀乱舞,并大声叫喊要杀人。   在公安人员到场后,其仍气焰嚣张、持刀抵抗,在其家人亲友到场劝说后,扔然叫嚷要杀死一个才行,警方为避免出现问题,出动了武装巡逻警察,他之后以自杀相威胁,最终在与公安人员对峙2个多小时后,被公安人员强制拿下。期间,沿街有数百名群众目睹,大家义愤填膺,纷纷要求严惩暴行。   万幸被其刺伤的联通员工躲避及时,未被其刺穿肝脏部位。经120及时救护,暂时无重大危险。
  6. 11月15日16时许,吉林省四平市委常委、四平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谷常山因随地小便被当场撞死。 死亡时,谷常山下乡途中,停车小便,一辆大型货车因其小便位置视线不利,将其撞死。 55岁的谷常山,男,汉族,中共党员,1953年11月出生,1973年8月参加工作,吉林省东辽县人,本科学历。现任四平市委常委、四平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协助市长分管工业、发展改革、公安、司法、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工作。 事发当日,谷副市长到伊通参加一个关于油田项目开发的会议,下午在由伊通去往辽源的公路上,途中下车,正在解手时,被从后面驶来的一辆翻斗车撞上,致其死亡。 昨日,记者来到了吉林省东辽县金泉公路的事发地点,此处距离辽源至四平的国道303线近1.5公里左右,车祸地点北侧10米左右是一处弯道。在事故现场记者看到,道路西侧一颗3米多高的松树已经由北向南被撞断,旁边散落着一只皮鞋,还有已经碎裂的汽车风挡玻璃。 据事发地点附近一些等活的出租车司机介绍,当时,一辆“4500越野车”由北向南行驶到事发地点后,汽车停了下来,一名男子到车后小便。此时,一辆货车从其后面的弯道驶出,一辆车迎面开来,此时货车无法超过停下的越野车,刹车又来不及,于是将越野车连车带人一同撞入路旁西侧的耕地。 记者在东辽交警部门的院子里看到了此案的肇事车。车主杨某,40岁左右,外号老宝子。据杨某的一些朋友说,杨某曾因盗窃林木被判刑,现保外就医。事发后,杨某逃逸。记者从辽源市交警部门了解到,当日21时许,杨某已投案自首。据了解,当时车上只有谷常山和司机两人,司机伤势不重,但受到严重惊吓。 新闻延伸:小便的注意事项 据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陈浩介绍,在露天场所小便,必须要选择相对安全地点,避免在拐弯处小便,避免在有在建工地等建筑楼下小便。更不能在有摄像头的地方小便。
  7. 央视主持人为“WMA”网上“叫板”微软 微软与中国武术,这两样不搭界的文化近日“打架”. 央视主持人张宇东在网上发表博文称,微软的一种音频格式wma与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的缩写相同,建议微软为此改名.截至今天上午,该博文的访问量已超过22 万次,共有1万多条评论.微软并未对此回应.央视主持人张宇东是中国首届武术职业联赛 WMA(Wushu Masters Association)的解说员,记者在他的新浪博客上看到了这篇名为《微软WMA可否为中国WMA更名?》的文 章. 张宇东称,7月26日武术职业联赛揭幕战后,他在网上搜索相关报道,结果发现搜索出的“WMA”均是对微软音频格式“Windows Media Audio”的解释. 为了更好地在国际上推广中国武术,张宇东提议微软公司更改wma音频格式的名称.“与其等到联赛走向世界时与微软发生争锋,不如现在就善意地给微软公司提个醒.”张宇东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张宇东说,中国的武术职业联赛刚播出两期,就有日本、德国等国家希望引进,央视希望联赛进一步成熟后再向国外推广,“到时候肯定会与微软的音频格式缩写产生一些冲突,所以不如现在就把问题解决.” 不过,张宇东也承认,从法律上来说,两者完全不同,一般不会产生冲突,但联系到微软在互联网的垄断地位和“黑屏事件”,不能不让中国体育人加以提防. 记者看到,大部分跟帖的网友支持张宇东的提议,认为微软应为中国武术改名,还有一些网友借跟帖的机会发泄对微软“黑屏事件”的不满. 截至记者发稿时,微软公司并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8. 朝鲜媒体“荒唐”主张…“将军是21世纪幽默大家” 劳动新闻:“特点是涉及面广和感化力大” [2009-08-10 17:29 ] 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9日以题为“用非凡的睿智让万民惊叹的伟人”的报道称赞金正日是“21世纪幽默大家,首屈一指的政治家,名人”。 报纸说:“很难再找到像伟大的将军这样熟练掌握幽默的伟人。”“我们的将军使用的幽默具有涉及面广,涵盖的内容和深度不可限量,具有巨大的思想精神感化力的特点。” 报纸还说老挝的一个报纸曾报道过金正日的幽默,强调说:“敬爱的将军的幽默第一哲学性强,第二富含人情和爱情,第三能够非常完美地迅速使用上恰当的幽默。” 报纸介绍老挝的报纸刊登的内容说:“国际社会还不太清楚金正日将军的幽默。国际社会广泛知晓其幽默能力是2000年6月在平壤举行南北最高层会晤的时候。”“伟大的将军接见南方各位代表时,用幽默抓住了所有人的心。” 报纸还说:“当时南朝鲜的出版报道媒体和外信报道说‘金正日国防委员长的笑容和幽默比长篇大论或文句更能感动人们的心’,‘金正日国防委员长证明了笑容和幽默能改变人的表象,打破互相之间隔阂的事实’。” 报纸特别评价道:“如果不是具有诙谐和幽默、通俗的言论和非凡的洞察能力、博学的知识、聪慧的头脑的伟人,就无法构思出这样的幽默。”“国际社会高度称赞用丰富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的真理以及经验澎湃的幽默带动世界的敬爱的将军是21世纪幽默大家、首屈一指的政治家和名人。” 还说,美国时报还选金正日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领导者,中国有名的网站还选金正日为“世界强盛政治人”。 报纸还说:“全世界赞扬和致以最高敬意的伟大领袖金正日的思想、领导、风采是任何伟人和政治家都望尘莫及,是最伟大的人物和名人中的名人。” [记者李尚勇]
  9.  据英国《太阳报》和巴西媒体8月7日报道,现年51岁的华莱士·索萨是巴西著名犯罪电视节目《自由运河》的主持人、制片人兼老板,一直以来,该节目以绝无仅有的犯罪现场报道傲视同行。然而巴西警方最近揭露称,为了追求收视率,华莱士竟然亲自“策划”犯罪行为,甚至不惜雇用杀手至少制造9宗杀人命案,然后制作出“精彩”的电视节目!   前警察变身王牌电视主持人   据报道,现年51岁的华莱士·索萨曾是一名警察,现为巴西右翼政客。近年来,他和他的兄弟福斯托、卡洛斯共同经营着一档名为《自由运河》的热门犯罪电视节目,身兼主持人、制片人和老板于一身。华莱士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由他主持的《自由运河》节目由于画面冲击力强、情节惊险刺激,一直深受巴西观众喜欢。   近一年来,《自由运河》由于接连独家报道了多宗轰动的谋杀大案,因而在巴西大受欢迎。作为一名电视主持人,华莱士总是身先士卒地与警方一起参与突袭和逮捕犯罪团伙的活动,第一时间出现在犯罪现场,进行直播报道工作。有时为了收视效果,华莱士甚至坐上直升飞机,从高空发回现场报道。令人窒息的警匪追逐镜头和惊心动魂的直升机全程空中俯拍,几乎成了该节目的招牌特色。由于《自由运河》节目独一无二的精彩内容,无论是观众收视率还是广告收入都在巴西电视界中傲视同行。   为抢收视率“策划”9宗命案   然而近日,巴西警方却揭露“雷人”真相:华莱士为了追求独家报道和高收视率,竟然涉嫌亲自“策划”9宗谋杀命案,甚至不惜雇用凶手杀害至少9人,然后据此制作出“第一手”的报道节目!   警察局长托马斯·奥古斯托·科瑞尔表示:“调查结果显示,他们自己制造了犯罪现场。为了生产节目中的新闻,他们策划了该制造什么样的犯罪活动。”   本月初,警方在搜查华莱士寓所时,一举查获25万美元和1.5万巴西雷亚尔(约合56000元人民币)现钞,同时找到大批枪械和子弹。随后,华莱士由于被控策划犯罪、贩毒、恐吓证人、私藏枪械等罪名被捕并且面临监禁。同时被捕的另外15人,其中包括跟华莱士一同主持节目的两名兄弟福斯托和卡洛斯,以及华莱士的儿子。堂堂王牌电视主持人竟然“策划”犯罪,消息传出,巴西举国震惊。   ■链接   情节酷似大片《死亡直播》   此事令人不禁联想起由影星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好莱坞电影《死亡直播》》(15 utes)中的情节。在这部影片中,一家电视台的犯罪纪实节目为提高收视率,不惜邀请罪犯现身说法,令罪犯不仅得到金钱,还赚得名气。当2名东欧罪犯来到美国后,发现美国的杀人犯竟然可以成为名利双收的“明星”,于是决定将自己的罪行拍下来兜售。为了令自己成名,这2名罪犯绑架并杀害由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干探,然后把死亡录像片段以高价出售。电视台为取得独家新闻,出价100万美元购下片段播出。讽刺的是,2名罪犯最终以患精神病为脱罪理由,然后著书和出售电影版权赚大钱。特约撰稿袁海
  10. ZT 执政党要建立基本的政治伦理——国庆60周年前夕万里的谈话 建国六十周年了,听说正忙着阅兵准备,我已经老了,腿脚不灵了,可能去不了天安门城楼了。以前,我不分管宣传报道这一块,但我知道,为了六十年大庆,会有很多大规模的宣传,主要为了宣传国家的成就和进步,这是六十年来的老办法了,一直没有变过。前些天,中央党校一位年轻的教授到我这里来聊天,他很年轻,很有思想的。他总说他是改革的一代,而我这样的老头子是革命的一代,现在的年轻人思想很活跃,给我出的难题不少,有些看法好像冒犯了我们党的一些说法和做法。可是,和他们谈得多了,我就越相信,他们还是真诚的,没有乱来的意思。有时候,我觉得被他们的问题冒犯了,这可能说明我本人还不如这些年轻人真诚,我只是经常告诉他们,年轻人要多知道一些历史。 前些天,他又来了,说要向我请教历史,问题还不是他提的,而是他教的那个地厅级干部班的学员提的,他说他回答不出来,就把问题提给了我。那些学员干部在讨论时提出的问题是:建国都六十年了,我们国家的哪些东西没有变?为什么没有变?会不会变?他的意思我明白,六十年大庆的宣传报道天天向老百姓说发生了什么样什么样的变化,能不能换个角度来想一下,一个国家让一个政党领导六十年了,也不算短的时间了,这六十年到底应该怎么来概括、怎么来总结,我们党有责任向老百姓说清楚讲明白。一时说不清楚讲不明白,有疑问,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要讲出来,公开讲出来,不要藏着不讲或私下里讲。建国都六十年了,还不能公开地讨论一些问题,这六十年该当何论呢?我们是过来人,有责任说清楚讲明白,尤其是一些基本事实,一些基本道理,不能令已昏昏,也不能让人昏昏。 我告诉年轻教授,建国六十年了,我们这个国家没有变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最基本的事实是,这个国家还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事实谁都明白,但这个事实的背后是什么呢?比如说,我们党有7000多万党员,是一个最大的党,而这个党至今还没有在社团管理部门登记过,这个事实背后又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国家还没有一部 “政党法”,六十年了,还是空白,没有变,我们国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制度。“国家还是党的国家”,而不是“党是国家的党”。六十年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个概念没有变。在财政上,党库与国库之间的那堵墙还没有建立起来。再看看,数百万军队还叫解放军,没有变,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武装力量。军队的最高领导人还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党军一体没有被国家对军队的领导来代替。六十年了,这一点也没有变。即便在党内,六十年了,也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性选举制度,更不用说在国家范围内了。经常说到的协商,实际上还是战争时期的秘密运作传统。这都是一些基本的事实,它们能引伸出什么基本道理,应该好好讨论。这些讨论离不开这些基本事实的,年轻人真应该多多了解历史。我记得建国初期,几个民主党派人士给中央写信,建议把中南海还给老百姓,这个皇家园林最好作为公益文化的纪念物保存下来。80年代初,书记处又接到过类似的建议,还加了一条:党中央机关应该挂牌办公,办公厅、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等,都是执政党的机关,不是非法的地下机关,这个建议转了好几个书记的手里,最后没有上会讨论。这两件事,也是六十年来没有变化的。 后来,教授告诉我,他自认为对一些问题特别有研究,但还是没有想到怎么样来理解这么一些基本事实。我通过很多渠道知道这十多年来的新思潮、新提法,不管什么样的理论什么样的流派,对国家六十年变化了的东西、没有变化的东西,先要搞明白基本事实。有些东西应不应该变、可不可以变、能不能变,要区分起来,比较困难。要讨论问题,那就从搞清楚基本事实入手。我对年轻的教授说,你提那么个问题,我别无选择,只有说事实,基本的事实。基本事实搞明白了,有头脑的人就会思考了,这种“没有变化”是一种政治优势吗?还是一种政治惯性?还是一种政治停滞?都要好好研究,要具体分析,不要下空洞的结论。 前些年,一位老同志病重,我去看他,他花了一个多小时向我说他对国家、对党的现状的种种担忧,说很想对中央领导同志直接谈。他说他没有这个机会了,我说,我保证转达到。后来,一位常委同志来看我,我就传了话,我特别忘不了的是,这位老同志专门提到,革命了一辈子,到头来怎么向老百姓、向历史作个交代,还有那么多疑点没有搞清楚,怎么交代才好呢?建国六十年了,我想,这是好机会,应该好好总结,好好讨论的。我是个老头子了,为国家为党也工作了一辈子,那种感情是怎么也割舍不了的,可我一直就不同意“辉煌五十年”、“辉煌六十年”的提法。这不符合事实的。大跃进困难时期那三、四年,“文革”动乱那十年,总不能说是辉煌的吧,宣传用的词,也要讲究精准,要符合基本事实。你不把那几年扣除,老百姓在心里会扣掉的,历史学家也会扣除的。普通党员也会那么做的。在90年代的那几年,我说过不止一次,政治宣传离事实太远,那叫什么?那就是不文明的,是野蛮的宣传。那几年治理码头车站上的野蛮装卸,这野蛮宣传也要治一治。我的话没有人听。这六十年来,为什么这一点没有变,不但年轻人要想一想,我们这些过来人更要想一想,这叫反思。六十年了,应该好好庆祝了,也应该好好反思。要举国反思,要举党反思。一个执政党,一个大国的唯一的执政党,执政了六十年的执政党,总应该有起码的反思勇气吧。这实际上是一种责任,是政党的责任。这反思,肯定会引出许多不同的看法来,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要是搞得气氛紧张,搞一些封杀动作,这显得我们共产党人太没有气度了。在我看来,老百姓的看法,民主党派人士的看法,专家学者的看法,政治上不得志的人的看法,这四类人的看法,尤其应该好好听听,封杀不得,六十年了,我还在这里说一些一千多年前古人说过的那些道理,想起来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有一位八十年代初主持书记处工作的老同志,晚年在深圳住过几年,有一次我去看他,谈到他那曲折的人生经历,他说,对这个国家、对这个党,他有一大欣慰,两大遗憾。欣慰的是,他亲手推动的华南地区的改革开放成为国家发展的先行者。一个遗憾的是,没有能为党的历史上一个重大冤案平反,另一个遗憾的是没有推动党对不同意见的容忍政策。他的话不多,说完了,我们俩只是相对无语。建国都六十年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些政策有些政治上的理由,那也不至于六十年来都是如此呀。那些理由现在还存在吗?还站得住脚吗?如果那些理由还站得住脚的话,那么,六十年的政权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还能用“辉煌”两个字来概括吗?容忍不同看法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只能说明,斯大林主义的那一套还在作怪:革命建设越成功,敌人的反抗就越严重。否则,何至于六十年在这一方面还没有变化呢?那位老同志前几年已经故去了,他的夙愿还依然是个夙愿。这怎么向老百姓交代、向历史交代?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分裂开始,到1949年我们赶走国民党,国民党压制了我们22年,封杀我们的报刊,捕杀我们的党员,在学校里压制不同的意见。历史证明,他们失败了。我们绝对不能用类似的手段来对待不同意见,对待其他人士。六十年对二十二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时间概念? 我曾经是这个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现在享受着很高的政治待遇。我问年轻教授、由我来说出这些话,是不是让他觉得不可思议呢?他老实告诉我说,他真的不知道是不是不可思议。我想要说的是,正因为是高级干部,就更应该从历史责任的高度来考虑问题,否则,高级干部就等于高级官员,这万万要不得。历史责任就是一个政治伦理的问题,对一个政党要负责,就要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 我这样说,是因为我对许多问题想了很久。记得七十年代末的时候,乔木同志有一次党内讲话时提到了政治伦理这个词,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有一次开会休息的时候,我专门向他请教,他说他经历了党内太多的风风雨雨,政治伦理问题真是一言难尽。可惜他后来再也没有谈过这个问题。是啊,到了建国三十年,党内才有这么一位大秀才提了这么一句。之后,又不提了。又是三十年了,还是没有人再提。我是做具体工作的,没有那么高的理论水平,可脑袋里一个疑问转了三十年了:我们共产党人就那么不堪谈政治伦理吗?我要说的是,人家封杀我们22年,我们就有必要花六十年时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这样的道理不就是政治伦理问题吗?我们不公开谈,能阻止老百姓去想这样的问题吗?这么多问题,在那次深圳谈话以后,一直在我的脑袋里撞来撞去,赶也赶不走。说老实话,我还没有想明白,这恐怕不能用“只缘身在此山中”来解释。这正是需要大家一起来好好研究的。 去年,在电视上看到我们的领导人在国庆那一天到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行礼献花。后人向过去为主义、为理想的献身者表达敬意,不正是一种基本的政治伦理吗?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共产党掌权,这是基本的事实。可是,有谁站出来向老百姓解释一下,为什么过去五十多年就没有这样做?没有,连个简单的交代都没有。看来,要一下子找回政治伦理也难。你属下几千万党员,你治下十几亿国民,五十多年了,连个庄重的致敬仪式都没有,是不是应该有个庄重的道歉呢。谁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谁做错了事情,谁就要站出来担责任的。这是起码的伦理。我们党有不少人总是习惯夸耀说现在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同时,却对过去为什么不做正确的事情连个起码的交代都没有。人们常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这金不换要有前提,就是要有反思,要有承担责任。我们这么一个泱泱大国,这么一个堂堂大党,总这样含混过去,成了什么样子!用人用错了,举荐的人不负责任,考察评价系统也不负责任,协商机制不负责任,纪律检查委员会也只管查处,不管用人过程中的失察责任,把人关起来了或者枪毙了,就算了结了,还要说查处此人是伟大的成就。这样,这个国家不就成了没人负责任的国家了吗?我们的党不就成了没有人负责任的党了吗?这么下去,这政治伦理又从何谈起呢? 仔细想想,我们党的那些重大失误都属于撞到了南墙上才回头的,这堵墙是自然规律、国家发展的客观规律,你违反了规律,就头破血流了。为什么会这样?六十年了,我们国家没有成长起应该有的社会性力量来与我们共产党竞争,来提醒、来监督我们党,那些不同意见统统因为不能反映我们党的正确就听也不听。那么全权施政,那就全权独担责任吧,又不是。六十年里有多少时间,国家发展受到阻碍,国民的发展机会失去了,宪法权利也得不到实现。这种现象是很不伦理的。那位让我传话的老同志对我说过:你我都垂垂老矣,怕的是盖棺难定论呀!我已经走到了晚年的晚年了,这样的自责总摆脱不了。 人一旦有了伦理责任,肯定活得不轻松。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大概也是如此。我这么一个老人总想和年轻人在一起,就是要竖起耳朵,听听这些后来人怎么说我。这位年轻教授对我说,六十年了,我们国家还没有出现完整意义上的选民,我们党也没有出现权利完整的党员,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来容许其他人发挥政治作用的制度,这些是不是您个人最大的不安?我和教授的忘年之交,是因为他通过我的孩子转给他写的一篇短文,他说他不为了发表,只是希望能在党内流传,引起讨论,文章说的是“党章”上的那么多权利为什么落不到实处,为什么落不到实处却又不加修改。我就找他来谈了很多次。还是要从基本事实说起。从建党的时候起,我们党就说自己代表了农工,四九年以后,又说代表了几万万中国人民,到建国六十年的现在,还是这么来讲。大家同时还看到,六十年了,并没有严肃严谨的政治程序来赋予那种代表权,选举的、非选举的,都没有。 老家的一些省市长经常来看我,我总是对他们讲,你们的职位是需要选举才能得到的,要凭自己的本事来当选,不要老是寄希望于人大代表团中党组织的幕后作用。靠这种作用选上的,脸要红的,对有选举权的党员进行党纪约束来统一贯彻党的决定,这就是“议会中的党员活动”,应该是合法的,可是,在很多情况下,这就变成了压制不同意见的优势,哪里有像共产党这样大的党团呢?这不是平等竞争的机制,六十年来都是如此,没有变,很难说这样的程序是严肃的、严谨的。依照现在的选举法,这没有违法之处,但却是违背政治伦理的,等于一家政党掌控了选举机器,民意要真正表达,就是一件难事了。这是谁都看得见的。 党校这位教授告诉我,六十年来,共产党应对各种危机,比如政治动荡、内部纷争、舆论压力、人事不正常变动,已经有了许多很定型的危机处置办法了,人才也聚积了不少,有这么大的优势,为什么还没有打算搞平等的党际竞争呢?我说,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总觉得竞争选举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现在还有人说,在中国搞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选举,条件不成熟,这好像是说,中国农民多,素质不高,中国没有民主传统,这都是劣势。可是,当这些劣势转变为优势了,共产党组织的优势可能就没有了,到那时候,就又有理由不开放民主选举了。这政治伦理上的死结,什么时候能彻底解开?六十年已经过去了,还要再等几十年? 建国六十年了,应该回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上去。这个国家国民的意愿到底是什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表达真正的民意?这个问题,苏联没有搞明白,六十九年就亡国亡党了,我从来就不是一个民粹主义者,凭我几十年的政治阅历,我敢说,表达民意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设施”,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进步、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我总能收到许多老百姓写来的信,我就让秘书挑一些让我看看,多年来都是这么做的。去年,接到山东一位农民的信,他问我:你们北京的领导到底知道不知道我们在想什么、想要什么?我就想起六十年代困难时期,毛主席他老人家号召我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我下到农村,走了两个月,汇总起来报告给毛主席党中央一大堆问题,其中就有这个问题。四十年过去了,这个问题还是让老百姓又问出来了。老百姓从我们的广播电视、报纸上找不到答案,就又问到我们头上来了。当然,民意本身是很复杂的,有各种各样的人,就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关键是,我们党是不是正视了民意,又在用什么样的制度来保证民意能获得充分的、真实的表达。现在电视上报道了老百姓想致富想发展、想生活得好一些。这是一个进步,因为以前不让公开这么讲。这不让讲的责任,由谁来负?现在老百姓老想发财致富吗?他们想参与更多的社会政治事务,想要有更多的权利,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些为什么不让公开讲?这不让讲的责任,又由谁来负?六十年了,我们是不是应该说,在民意处理上的失误,是我们共产党最大的失误,这是要写进史书的。90年初那几年,有不少签名信、万言书、公开信,我说过多少次,不要大惊小怪,不要乱查封杀,人家有话说,就让他说出来,有什么忍受不了的。我的话就是没有人听。一位管思想宣传的领导跑到我那里说,我不敢不管呀,中央说守土有责,我是管这个的,不管就是失责,你看看,这就是他的责任观念,就是不对民意负责。 让我特别痛心的是,有许多人还把对民意的引导庸俗化、功利化。歪曲民意,挟持民意为“人质”,来抵制对改革的正当要求,抵制对一些错误决策的修正。这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更是违反政治伦理的。九十年代末的时候,一些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同志给中央写信,要求禁止一些学者发表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认为,这些研究修正了过去的一些定论,让他们感情上受不了。这是民意吧,可这是什么样的民意呢?这些老同志到底了解那场战争多少?那些专家则不过是到前苏联那里查了刚刚公开的档案,做了学术上的研究。这有什么错?有一个学者写信给我喊屈叫冤,我给有关领导转了他的信,最后还是石沉大海了。那些老同志脑袋里的定论到底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他们的。要用事实来纠正他们的一些老观念,就说不行,就说要照顾老同志们的感情,就说“党史无小事”,这是什么政治逻辑? 六十年了,许多应该变而且可以变的东西,在这样的逻辑下,就变成了不能变、不可变的东西,要树立起基本的政治伦理,还有许多障碍要克服。第一条,六十年了,我们党把国家的治乱要系于一身,过去那么多年的折腾,没有不起因于我们党自身的折腾的。这让我痛心,我们党的折腾殃及了国家,殃及了老百姓。这么多年了,我们告诉老百姓说,这个国家没有共产党的话,就会大乱的,老百姓真是怕折腾怕到极点了,他们对稳定的盼望,就成了我们党再单独执政下去的“民意”,这一循环什么时候能够打破呢? 第二条,涉及到怎么样让老百姓认清历史、认清现实,就是要认清一些基本事实。六十年来,我们说得最多的一段话是“几千万革命先烈换来了红色江山”。这是关于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最大理由之一。为了新中国,死了数千万人,这是基本事实。还有一个事实是,他们是为什么牺牲的?他们前仆后继,为的是当时我们中国共产党设立的目标和理想,现在,有多少老百姓知道那时共产党设立了什么具体目标?我知道,90年时,出过一本书,书名叫《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承诺》,很快被查封了。我让秘书找了一本我看看,用了一个周末的两天,我全部看完了,我还找了一些专门研究那段历史的专家来问了情况,他们告诉我,这本书里收集的,全部是我们党在三四十年代公开发表的社论、评论、声明,没有一份是伪造的。当时,我们党向全中国人民做了承诺,要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独立的国家。那时,国民党不搞民主,不给自由,也没有能力让国家真正独立,才有共产党肩负那些承诺来取而代之。这些承诺的确吸引了无数志士仁人。那些牺牲的人就属于这部分人。其实,那些承诺在毛主席三四十年代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可是,到了五六十年代都被那个毛泽东著作编辑委员会修改掉了。我看到过一份文献研究室送来的原稿与修改稿,当时让我心里震动很大。现在,我能公开说出二十多年前我脑袋里就产生的疑问,这么个修改法,那几千万人不是白白牺牲了吗?那是白纸黑字,确实推翻了当年我们党的承诺。说轻了,这是不尊重历史,本质上,这就是违反政治伦理,这就等于是把我们党执政掌权的基础建在沙滩上,这能牢固吗?历史总会把真相还给老百姓的,六十年不行,七十年,七十年不行,八十年,老百姓总要知道的。91年的时候,有专家给中央写出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报告,说是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毁掉了苏共、毁掉了苏联。我在这个结论下是划了大大问号的。照我看,不是公开性搞错了,而是搞迟了。在许多事情上,我们有一些人总是把经验当教训,把教训当经验,这不改是绝对不行的。 建国六十年了,还有多少事情没有向老百姓说清楚,80年起草《决议》时,许多同志提出了许多疑问,后来都被一句“粗线条”打发过去了,这个原则在今天还在起作用,被一些人用来做为掩盖真相、推卸历史责任的挡箭牌,让我们党的改革更加艰难。去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候,一些当事人就那个历史转折的真相做了一点披露,但还是被设置了许多规矩,以致“活人讳”、“圣人讳”成了一种习惯,难改。那一年我到广东视察,就有一些当事人向我聊起1976年月10月6 日的一些事情,印证了我以前的一些道听途说,这一事件的内幕,我们的老百姓在去年的一份南方报纸上看到。在处理“四人帮”过程中,党的秘密情报机关起到了特殊作用,难以说明、又不可缺少的作用,老帅要利用自己的亲属与情报机关作沟通打招呼。这一事实被隐瞒了整整三十二年。谁承担这种隐瞒的责任?一个执政党的领导人运用亲属、情报机关、军队的力量来解决党内纠纷,这种“下不为例”的事情,真的下不为例了吗?周总理在建国之初就告诫过李克农同志,情报机关不要卷入党内斗争,他的告诫防止了我们党内的那些不规范行为了吗?六十年了,执政党即使不方便向老百姓说清楚,至少也应该先向几千万党内同志讲清楚,在赞扬那些为国家进入新局面作出了特殊贡献的人的同时,也应该明确地否定他们所使用的手段,这才符合基本的政治伦理。现在,还没有听到这种否定。一个执政党执政了六十年还不注意这一点,要执政能力有什么用?没有政治伦理为基础的执政能力,会变成什么样的能力,我想,大家会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 我们党执政六十年了,开始说到了决策科学化,开始说到了权力制衡,但做得到底怎么样?看来不说到政治伦理不行,光说到还不行,还要有办法、有制度来落实这种伦理。毛主席在没有建国的时候,就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这是最高的政治伦理目标,可是怎么为人民服务,他老人家没有回答好这个问题。这“服务”不知要比 “执政为民”要谦卑、要诚恳多少倍,但做得怎么样呢?我的结论是,光有“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的宗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一宗旨也还是要有政治伦理作基础的。有一个姓康的年轻学者前几年提出第三种合法性来源,说是一个政党只要发誓为老百姓服务,就有了执政的合法性,我看,这种看法是不成熟的,对基本事实都没有搞清楚。 六十年了,只要关心国家发展前途的人,都会想到怎么样推进政治民主的问题,我们的老百姓、社会团体对国家政治生活既表达不了独立的看法,又参与不了实际政治过程,又监督不了执政党,人微言轻,这种“三不”状态总不能这样延续下去吧,不能总是一成不变地讲话如仪、视察如仪、批示如仪吧。要多想想执政党对国家、对老百姓、对历史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我这么老了,说了这么多。有些年轻人会骂我,在位的时候怎么不说,怎么不做,这种责骂是有道理的,我个人不能用客观环境、客观因素来推卸我应该承担的那一部分历史责任。说了那么多政治伦理,我本人就要好好养成那种政治伦理。80年起草《决议》的时候,小平同志说,他最有资格来评价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政治品质。可他却认为,这种评价应该让后人去做。这么一来,难题就留下了。如果后人既没有小平同志那种资格,又不讲基本的政治伦理,这事情又要赖给后后人了。总要有人出来讲话的,我算是其中的一个吧。 (此稿由四次谈话整理而成,经谈话人审定。标题为整理者所加)
  11. “管吃管住,解决问题” 安徽姑娘李蕊蕊被带进聚源宾馆的时间是8月3日晚8点,确切说是被带进宾馆东侧的简易房中。当时天光逐渐黯淡,简易房内横七竖八地躺坐着几十号人,其中,34岁的王云丽刚喝过三天以来的第一顿玉米面糊糊,45岁的张建秀则困倦地躺在床上。“看着是个胆小的女孩子”。在王云丽的印象中,李蕊蕊性格内向,被带进这里后话不多。 6个小时之后,李蕊蕊在简易房内遭到强暴,多人指认涉嫌施暴者正是简易房的“看守”之一。在被关押的人们跑出宾馆向洋桥派出所报案后,刑警已将嫌犯控制并连夜进行讯问。 综合宾馆服务员和宾馆老板的说法,聚源宾馆与河南桐柏县驻京机构有着特殊的“业务关系”。 仅从外观上和宣传上看,这家位于北京南二环陶然桥西南角、毗邻北京南站的建筑没有任何特点,进入悬挂着大幅广告牌的大门右转,四层灰色老楼闯入眼帘。比邻的北京市民熟悉了类似的事实:两三年前开始,常有很多外地口音的人被各地工作人员从车里卸下,带进楼边的简易房中。透过家中的窗户能看到他们吃饭洗脸,夜里会传出争吵和尖叫声。 张建秀和王云丽被带进聚源宾馆的原因相同。她们来到北京想向有关部门反映各自的问题,随后被来自老家的工作人员找到,“找个地方,管吃管住,解决问题”。 目前尚无从得知20岁上下的李蕊蕊是带着何种心情,又是因何被带入聚源宾馆的。进入宾馆大门右转,穿越一条20米长的走廊,被带入平时封闭的木门,她就进入到简易房内。 木门内的世界不为外界所知。南方周末记者8月5日实地探访发现,150平米空间内,包括一个30平米左右的大厅,其他部分被分割成很多10平米左右的小间。每个小间内像大学宿舍一样摆着5-6张上下铺的床位,一些铺位上凌乱堆着破烂铺盖。而厨房和厕所紧挨着。在这里,手机信号是被屏蔽的。木门外,就是那7个身强力壮的“看守”。 对于这个简易房的用途,工作人员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一个女性宾馆工作人员说这是仓库,没关过人;另外一个男子说,这是食堂。而在一个角落,一位工作人员低声对我们说:人昨天都被带走了。 只有打开另外一边的一扇大铁门才能见到阳光,而那个门通常只有饭后才打开一小会,因而白天房间内都亮着灯。房内空气浊重,人们不能走出这150平米的房间,也无法与外界沟通。 按照多位“住户”的说法,这里有七十多个男女老少混住在一起,一半以上是老人,还有几个失去父母的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着。7个看守者住在大厅中,他们都是男人。其中那个叫做“小强”的年轻人看上去很帅,1.8的个子身材健壮皮肤白皙,但却经常打人骂人。 8月3日当晚,李蕊蕊被安排到了大厅中紧靠门的位置,上铺。下铺就是小强。 “灰屋”里的噩梦 年轻的李蕊蕊还没有时间适应这里的一切,但王云丽有。李蕊蕊的到来给王云丽带来了不祥之感。 从7月1日到14日的两周内,这位4个孩子的母亲被关了半个月——王云丽用“噩梦”二字形容自己的经历。 直到8月1日第二次被带到这里前,她害怕到这里来,但选择权显然不在她手里,“他们说名额早就分配好了”,不止一个人回忆说,“适应其中的生活完全凭借个人能力”。 除了封闭,还要适应简易房内的生存环境。仅有的几样菜是带瓤的冬瓜、咸菜和老茄子。没有枕头和被子,床上只有薄薄的一个褥子,七十多个人只有一个厕所,排队往往要40分钟。一个年轻小伙子因为想看电视新闻得罪了一个想看电视剧的看守者,被打了一顿。一个老人因为到厨房用洗涤剂也被打了。 王云丽挨打的理由是“门敲得太重了”。她被一个叫王学力(音)的年轻男子按着脖子推到两三米外摔倒在地。扶着床半天才起来,她又挨了两拳。有人抗议说“要告打人的人”,但打人者声音更高:“随便告!” 本报记者获知,宾馆所属的北京洋桥派出所曾介入调查,有打人者曾被带入派出所询问。在这些进京反映问题的人们被圈禁的时光中,这是他们惟一的希望。 王云丽也曾向警察寻求帮助,她被打之后努力争取到输液的机会,逃出宾馆外拨打了110。在警方介入后,她终于因此被调出大房,享受了聚源宾馆二楼5平米小单间的待遇。那里有被褥枕头和小电视。 来自男性看守者的威胁让女人们更为害怕,闷热的晚上睡觉根本不敢脱衣服。第二次被带进来后,王云丽特意选择了一间最靠里的床位,外边包裹着一层男访民,“这样安全些”。 预感还是应验了,漆黑夜里一个叫做老赵的中年看守者爬到了她的床上,她把他轰走了。老赵又爬到了另一个韩姓女人的床上,一次喝醉了还摸她。这个胆小的女人此后跟王云丽挤在一张一米宽上铺的硬板床上。 漫长的白天有人睡觉有人聊天。其他访民大多在互相倾诉彼此安慰,实在憋闷了,大家就一起唱革命歌曲,比如“东方红”。“希望外边的人听到,帮我们出去”。 对于新来的李蕊蕊,还没有人来得及告诉她这里发生的一切。 沉默中的强暴 8月4日凌晨,时间在狭窄、燠热、散发着酸臭味的空间里推移到大约凌晨两点。睡在大厅里的安徽金德人王春听到门口钢管焊成的床架有大的声响。黑暗中,隐约能看到看门的小强站在床下,往新来的女孩身上摸。“当时没有多想,以为是通奸呢。”王春说。 在稍早一些时候,这个奇特的人群中,的确存在过“看守”和“住户”之间的“爱情”。 据多个“资深住户”回忆,一个叫韩丽的女人在凉菜盆里挑了几粒花生米被打出了黑眼圈,一天没吃饭后想通了,不久就跟那位打了她的看守者“好上了”,由此换来被带出几个小时的优待,出去散步,购物、吃东西、打电话。 在旁观者的叙述里,她和看守者之间的关系有些像斯德哥尔摩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心理情节)。但“恋情”的确让韩丽开始相信这里的合法性,她曾很诚恳地安慰后来者:这里免费给你们提供吃住,还帮你们解决问题,安心住下去吧。 小强的手伸向李蕊蕊的时候,她已经睡着了。李蕊蕊事后面对镜头回忆说,被摇醒过来后,她听到小强说,走吧,出去玩。李蕊蕊拒绝了。 6个小时之前,当她被拉到这里的时候,小强就已经注意到她。彼时夜幕已降,李蕊蕊独自趴在床上发呆,小强曾站在床下,拍着她的屁股,喊,美女,出去逛逛。但李蕊蕊以“我不认识你为由”,拒绝了。 李蕊蕊到聚源宾馆的时候,晚饭已经错过。据王云丽回忆,大约10点左右,李蕊蕊曾拿钱给小强,央求后者去给她买了三包方便面。她自己留下了一包,并送给了自己的年长老乡和同时被关进来的人各一包。 王春看到,强壮的小强爬上了李蕊蕊的床。他听到李蕊蕊叫喊的声音,他开始确信是强奸而不是通奸。但屋里其他人都和他一样保持了沉默。“听说看守有家伙,他们人多,我们这边多是老弱妇幼,黑灯瞎火怕吃亏。”8月4日中午,王春为人群的沉默辩护。“我怕他们。”来自河南的老邢说。“小强经常打人,随便找理由打人,我们都怕他。”8月5日早上,记者在聚源宾馆隔壁的马家堡23号院了解到,临近的居民经常听到隔壁传来很大的吵骂声,“但我们都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王春和老邢事后说,他们都看到小强爬上了李蕊蕊的床,用床单盖住自己,趴在了刘的身上。 8月4日中午,在去派出所报案的路上,面对一个好心人的镜头,李蕊蕊对这一个过程的讲述如下:“他开始站在我床前,在我脸上亲,我推他,推不开。他亲了一会就爬了上来,又往我脖子上亲,我还推,我喊你下去,还是推不开。他把我胸前的东西都撕开。我不让他摸,他非摸。我把他的手推不开。然后他把他的裤子脱掉,把我的裤子也脱掉。” 在镜头里,这个瓜子脸,细长眼睛的年轻姑娘语调近乎漠然,在叙述的结尾,她猛地激动起来,声音尖利,。 事发时有人似乎听到一个老者喊,“你再不下来我用棍子敲死你”。二十多分钟后,小强下来了。老邢看到李蕊蕊从床上坐起来喊,“他强奸我,别跑”。 “我们的事情不要你们处理了” 绝大多数人,是在天亮之后才知道发生了什么。因为几乎每个夜晚都有吵闹、哭喊以及梦魇,所以当晚睡在里屋的人们并没有从李蕊蕊哭喊中听出什么异常。 天亮之后,住在里面的人开始出来抱怨说昨夜外面太吵。但人们很快看到李蕊蕊白色的床单上,蝴蝶状的淡红血迹。几个目击者开始讲述强奸事件。群情开始沸腾,有人已经被关了4个月。 李蕊蕊已经在洗手间里清洗过自己。不止一位目击者称,血迹留在水龙头下。开始,李蕊蕊担心这么多人看到自己被强奸,以后没法嫁人,决定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但前一天吃过她方便面的两个女性提醒她,“如果就这么认了,以后小强逮到你的软,会经常占你便宜”。“当时李蕊蕊呆呆的,都有些神志不清。听到一些有社会经验的妇女这么说了以后,便开始找小强哭打,抓他挠他。”王云丽说,小强当时就坐着,也不还手。 早晨六点多,往日,已经是大家开始做早饭的时候了。但是当天没有人张罗,人们只想着离开牢笼。女人们开始在大厅的右侧拍打铁门并高喊:“有人被强奸了,救命啊。”外面没有任何声响。小强曾尝试着阻止女人们的叫喊,但他的骄横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威力。“要冲出去报警,给小女孩讨一个公道。”二十多个小时后,王云丽已经回想不起当初是谁最早提出这个提议,但彼时,这是群情激奋的人一个共同的想法。 次日,与聚源宾馆一墙之隔的马家堡23号单元楼的很多居民,听到简易房传来巨大的叫喊和打砸声。看到女人们的叫喊无人应答,男人们开始盯上了大厅另一侧通向宾馆前台的木门。老邢等几个人拉着门上的铜把手,连拉带踹,门很快就被踹坏。人开始水一样往外涌。 几个人抱着证据、沾有血迹的白色床单、白绿条纹的垫褥跟着人群往外走。小强站在门口试图阻挡人群,走在前面的几个男子一下子冲开了他。七十多个被关押的人,除了三个残疾者,都跟了上来。 走廊里有四五个工作人员试图劝阻。“你们的事情都还没有处理呢。” 人群高喊:“我们的事情不要你们处理了!” 出了狭小的宾馆大厅,就是院子,院子外就是广阔的城市。老板大喊,“你们如果去了,你的事以后就不处理了。” “我们今天就处理你们强奸人的事。”人群高声回答,涌向距离聚源宾馆不到500米的洋桥派出所。 宾馆老板的呼喊还是分解了队伍,一些人被解决问题的说辞劝回;有一些则惧怕于宾馆里的生活而直接回老家了。等到最后到洋桥派出所时,人群已经稀薄了。 8月5日凌晨,在洋桥派出所,干警介绍说,刑警已经迅速介入此案。在派出所的密闭审讯室里,刑警对当事人的讯问持续到事发次日凌晨。目击者中多人被要求配合警方调查,而包括小强的弟弟在内的3名嫌犯已被控制。派出所干警说,受害人的家属已接到通知,即将赶往北京。 而这个晚上,那些冲出宾馆的被关押者们,则打算在一个街道花园里,度过他们出逃后的第一个夜晚。 (文中王云丽、张建秀为化名)(本报记者丁补之亦有贡献)
  12. 国家统计局高层褒奖"GDP负增长"地区统计部门 2009-08-06 13:58:2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核心提示:今年上半年个别地方公布GDP呈现负增长得到了国家统计局高层的褒奖。 据称赞誉和褒奖一是来自于对当地统计部门实事求是勇气的肯定,二是来自于对当地党政领导实事求是精神的肯定。 中新网8月6日电 国家统计局网站今日刊出署名肖慧的题为《从“个别地方GDP负增长”说起》的研究文章指出,维护“公信力”在统计系统相当迫切,因为真实可信本是统计工作的铁律,真实做好数据统计既是对本地区负责,也是对全国全局负责。统计部门敢于统计为GDP负增长,体现了当地党政领导对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政绩观的追求,对科学应对危机、夯实发展基础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浮夸攀比不实之风的唾弃。 文章说,统计系统每当公布GDP数据的时候,这一指标的高低在受到社会重视的同时,也往往会遭到舆论的质疑。然而,今年上半年个别地方公布GDP呈现负增长的“独善”之举,不仅赢得了舆论的赞誉,据说也得到了国家统计局高层的褒奖。 赞誉和褒奖一是来自于对当地统计部门实事求是勇气的肯定。真实可信本是统计工作的铁律,实事求是地反映经济的变化是统计工作者的职责。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铁律被淡化了,职业操守被淡忘了。于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敢于真实统计的人们被人尊敬。 二是来自于对当地党政领导实事求是精神的肯定。如果没有压力,恐怕大多数统计人士是有一颗真实的心的。在某种程度上党政领导的实事求是精神和由此而来的宽松的统计环境是统计真实的重要因素。统计部门敢于统计为GDP负增长,体现了当地党政领导对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政绩观的追求,对科学应对危机、夯实发展基础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浮夸攀比不实之风的唾弃。 文章说,我国的统计制度是以GDP为中心的。尤其在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GDP数据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是把握重大国情国力、掌控经济运行、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GDP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政府的施政决策。 与此同时,GDP还是一个考量各级政府政绩的核心指标。在现行的政治体制下,各级政府评价下级政府的主要标准和尺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据GDP的总量、增长速度和排位。因此,一些地方和部门受不正确的政绩观驱使,片面强调经济增长指标,少数领导干部甚至人为地“做大”GDP数据,形成了所谓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GDP无疑承受了过重的不该承受的压力。 国家统计局主要负责人最近屡屡强调能否做到依法统计、排除干扰,是对统计系统统计能力的检验,是对统计人员职业操守的检验,是对统计系统公信力的检验。其实,这位统计系统的“掌门人”如此反复强调统计系统的“公信力”,不仅表明了这个字眼在这位负责人心目中的分量之重,更反映了维护这个“公信力”在统计系统是何等迫切。 文章说,一个地方的数据的真实不仅是为当地党政领导服好务的前提,而且还会影响到左邻右舍。因为一个地区经济总量迅速“做大”,位次迅速上升,不仅会把这个地区的数据搞坏,还会招致相互攀比,带坏一片。因此,真实做好数据统计既是对本地区负责,也是对全国全局负责。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13. 因觉删除可惜 IT工程师50元卖154部黄片获刑3年(中国)东方网 (2009-08-06)   我市某知名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在某房地产公司负责网络维护的工程师,因为与网友“分享”154部淫秽影片,收取了50元“劳务费”,前日被江北区法院以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   杨力(化名),今年30岁,江北区人,在我市某房地产公司做网络维护,考取了相关专业的工程师资质。   杨力交代,对黄片的钟爱起源于2007年,他在一个论坛上发现很多黄片,他一部一部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看。   杨力称,两年来,他下载的七八百部黄片占据了400G的空间,自己的电脑已经装不下,他就转移了部分黄片到妻子的电脑里。   观阅这些黄片后,杨力觉得删了“太可惜”,总得“废物利用”一下。于是,他想了贩卖。   今年4月初,杨力在某IT论坛上发了一个帖,称大量出售“生活片”,还附上自己的手机号码。   4月18日,男子罗某跟他联系。他们约定,杨力卖给罗某102部黄片。当天,罗某在江北区五里店杨力家里拷走102部黄片,支付了40元钱。   4月23日,男子李某跟杨力联系,称要买20G的黄片。杨力叫他当天晚上7时到家中来拷。李某正在拷贝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竟是警察!   原来,市公安局网监总队民警在监控时发现了杨力的帖子,通过技侦手段查到杨力的家。警察进屋时,李某刚好拷完52部黄片,放了10元钱在电脑桌上。人赃俱获,警察将杨力抓获。   杨力告诉警察,自己只是想跟网友“分享”从网上下载的电影,至于收费,纯粹是“表示个意思”,下载了那么久,总该收点劳务费。   尽管杨力牟利甚微,但他卖了154部黄片,当天,他就被警方以涉嫌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刑事拘留。   根据杨力的交代,警方找到罗某,并将罗某和李某所买的电影送往市公安局专门机构鉴定,结果杨力所卖出的这些电影都属于淫秽物品。今年5月26日,杨力被江北区检察院批捕。   前日,江北区法院审理后,根据“贩卖100部以上淫秽物品处3年~10年有期徒刑”的法规,一审判处杨力有期徒刑3年。   听到判决结果,杨力失声痛哭:“我真的没想到这是犯罪,更没想到还犯了个大罪。”旁听席上杨力的妻子也是泣不成声:好好的一个人,竟因50元给毁了。 (来源:重庆晚报)
  14. 上海:大规模抓捕行动 百名干警擒大盗http://www3.xinhuanet.com/chinanews/2009-08/05/content_17302663.htm ...... 20号楼301室是此次行动最难啃的“骨头”之一,这套房子装有坚固的防盗门,而且门朝外开,很难强行突破。此外,房子两侧各有一个阳台,都用玻璃封闭,阳台内屋子的窗户也紧锁,如果要通过阳台强攻,必须连破2层玻璃防盗窗才能进入室内。运兵大巴刚刚停稳,身穿黑色战训服的特警队员就像一道黑色的洪流,刷地分成两队,一队迅速散开形成警戒,另一队扛着云梯攀上二楼,将云梯架在阳台上,如猿猴般敏捷,似闪电般迅急,4名特警队员分成两组,从阳台两侧分别破窗进入,一层窗破,再破一层。 仅仅用了1分20多秒,12名特警队员已经全部攻入屋内,里面的4名犯罪嫌疑人刚要逃跑已经被牢牢按住,抬起头来,脸上已被戴上黑色面罩,他们只能绝望地听着警告:“我们是上海特警,你们已经被捕了。” ...... --------- 华丽的幽默分割线 ---------- http://is.gd/22PBS 关于今日警方特大行动--658名警察抓获65名罪犯真实情况!!我就是20号301的业主 今天凌晨4点,警方对我借给我朋友,群岛机械有限公司的办公房进行了突然袭击,我就是业主,我姓王,手机号码13311950129,对以下说明我负法律责任。 今年5月25日,我将银都路2688弄20号301室的复式办公房借给朋友的公司做驻沪办事处,今天8月4日凌晨4点,警方突然对该房屋进行了突然袭击,破窗而入后,公司里一个正在上厕所的员工吓得跳起来,立刻被警用甩棍直接打倒在地,然后所有的房门被硬性踹开,里面三个人(一个负责人,叫谢青松,手机号:13817386627,一个江苏公司派来的女财务,一个谢青松的研究生同学,叫陈峰,手机号:13124829728,被打的就是陈峰。----房子有200多平方,有三间宿舍,每人一间。 被打倒后,三个人被勒令双手抱头,蹲在墙角边,屋子里所有物品都被乱翻,三个人交出手机钱包等等物品,当时还有好多记者跟着进来拍照摄像,对着三人一通狂拍狂照。 等了很长时间以后,一个负责人进来,对照了身份证后,轻描淡泻的说了句:“搞错了。”,随着对讲机里的一声“收队”,所有警察全部撤离,没有一人对此作出解释和道歉,三人追下楼拦住一个警察,警察说了一句:“会赔你们的。”留下一个江湾派出所的电话23036454,让找一个蔡先生处理。 6点钟,我朋友打电话给我,我立刻赶过去,天,屋子里比招了贼还惨,所有的房门都被踹破(2间办公室和3间宿舍),陈峰侧着身子斜趴在办公桌上,那个20来岁的女财务已经话都要说不出来了,只会哭和打哆嗦。我那朋友谢青松看着一地的物品和破门在发傻。 我立刻报警,110让我们自己到就近的田园派出所,我不肯,坚决要求110出警,15分钟后,警察来到,我立刻下楼,这时,好多人立刻围上来,一问,才知道都是被警察破错门的,最少有4到5户,都在对着警察哇哇叫,我说明原委,要求警察上楼查看并且评损,警察不肯说:“这么大的行动,我们怎么一点不知道,我得回去问问。”在所有人的坚持下,陈峰和另外两家被破错门的人家坐上了警车去警局做说明。 陈峰到了警局后,打来电话,说:“验伤单已开,让自己到医院验伤,派出所打了好几个电话后,对他说,是803出警的,803接手的事情,他们小地方派出所就没法管了,让我们自己联系803.” 打到803,803让我们找当时留电话的那个,23036454,这个电话一直打到9点半,才有人接,说了事情原由后,接电话的那个人说他不姓蔡,但是知道这个事,也说是803的事,没法管,让我们找附近的派出所解决。 尻啊!一圈皮球又退回田园派出所。不知道谁给我们解决。 你们镜头里看到的那个云梯破窗的房子,就是我那套,那个被从复式房楼体带下来的女子,就是那个财务,穿黑衣服双手抱头的男子就是谢青松,在办公室,打赤膊的,背上被打伤的,就是陈峰(那一棍真的很厉害,皮都没了,很长的一条肿块)。 现在电视也播了,好事情,已经准备起诉,公司的律师明天到上海来,已经录下了电视上的镜头,和保存新民晚报电子版的图片新闻。 操,真她妈的河蟹,破错门,打错人,还好意思上电视再邀功!!!日!!!!!
  15. 火星了 用这个方法现在也看不了视频了 我都直接下载了看
  16. 克林顿会晤金正日 朝鲜特赦美国记者 2009年 08月 05日 08:17 据 朝鲜政府媒体报导,朝鲜将特赦今年3月扣押的两名美国女记者,此前美国前总统克林顿(Bill Clinton)前往平壤会见朝鲜领导人金日正(Kim Jong Il),并请求朝鲜释放这两名记者。 朝鲜媒体的报导没有说这两名女记者李丽娜(Euna Lee)和凌志美(Laura Ling)会在何时离开朝鲜,不过她们可能会随克林顿一道离开。克林顿是在当地时间周二早上带领一个小规模随访团抵达平壤的。 Getty Images 克林顿与金正日的合影 克林顿此次意外出访平壤,主要目的显然是争取朝鲜释放这两位女记者;但此举也给奥巴马政府带来了政治和外交方面的风险,还有可能改变朝美两国过去一年日趋敌意的关系。 克林顿周二早间乘坐私人飞机,从阿拉斯加首府安克雷奇直飞平壤;随访人员包括他任总统时的白宫办公厅主任波德斯塔(John Podesta)。据提供给国际新闻机构的电视录像显示,长期负责朝美关系事务的朝鲜外交部副部长金桂冠(Kim Kye Gwan)和几位其他朝鲜高级官员会见了克林顿。 克林顿的随访人员中没有美国政府成员,美国白宫和国务院等政府机构均拒绝对克林顿此次访问置评。白宫发言人吉布斯(Robert Gibbs)表示,白宫不会在克林顿还在朝鲜的时候置评,因为白宫不想影响到克林顿的工作成果。 李丽娜和凌志美是今年3月17日在中朝边境被捕的,她们当时正在拍摄一部关于朝鲜难民的报导。今年6月,朝鲜一家法院认定两人犯有非法入境罪,并判处两人12年监禁。 奥巴马政府高级官员周二表示,克林顿的任务纯粹是人道主义的,他并没有向朝鲜带去奥巴马总统关于朝鲜核问题或其他战略问题的信息。 美国外交人员强调,华盛顿无意与朝鲜进行谈判,认为朝鲜希望以落实它与美国前几届政府达成的裁军协议为筹码,通过谈判获取经济援助。最近几周,华盛顿对朝鲜涉及核项目的公司和个人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制裁。 没有美国政府的官方人员与克林顿同行。不过,朝鲜很可能会把克林顿此行视为奥巴马政府的一次官方外交接触,并且可能向本国民众如此描绘,将此行描述为美国尊重金正日的标志──来访的是克林顿这样的人物。 分析人士正在关注是否有迹象显示,克林顿访朝以及朝鲜释放两名女记者所传递出的善意,可以改善美朝双边关系。美国在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联合韩国对抗朝鲜,并在此后一直保护韩国免受朝鲜可能发动的攻击,美国的这种态度大体决定了美朝关系的框架。 Reuters 双方举行会谈 韩国前政府官员、参与了与朝鲜很多对话的Park Chan-bong说,这次邀请克林顿访问朝鲜有望成为美朝之间在某些问题上的桥梁,使两国能在更加重要的问题上成功展开双边对话。他认为,朝鲜邀请克林顿来访并不仅仅是要讨论释放被扣留记者的事。 韩国联合通讯社(Yonhap News Agency)援引朝鲜广播电台的报导说,金正日周二设宴招待克林顿。朝鲜媒体刊登了克林顿与金正日会晤的图片。 分析人士指出,朝鲜外交部副部长Kang Sok Joo也出席了晚宴。他是2000年克林顿政府与朝鲜所达成核裁军协议的关键策划者。据这些分析人士说,负责朝韩关系以及美国在朝鲜半岛驻军问题的Kim Yang Gun也出席了晚宴。 朝鲜官员很可能敦促克林顿讨论两国间更广泛的紧张局面。在朝鲜今年进行了数次导弹试验和一次核试验后,朝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升级。 作为对这些试验的回应,奥巴马对朝鲜采取了更加强硬的立场。近几周来,美国和联合国对大批朝鲜军工企业和参与核武器计划的朝鲜高层官员实施了制裁。 尽管美国表示克林顿的此次访问是私人性质的,在朝鲜官员来看,克林顿作为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丈夫的身份将模糊官方与非官方之间的界线。 这样的模棱两可使双方都可以用一种在政治上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宣传此行。 克林顿是2000年奥尔布莱特(Madeleine Albright)访问朝鲜以来地位最高的访朝美国人士。当时奥尔布莱特担任克林顿政府的国务卿。 Evan Ramstad / Jay Solomon
  17. Bill Clinton in North Korea, meets Kim Jong-il SEOUL (Reuters) - Former U.S. President Bill Clinton made a surprise visit to North Korea and met its reclusive leader on Tuesday to try to win freedom for two jailed American journalists in a move that could re-energize nuclear talks. Clinton, husband of Secretary of State Hillary Clinton, had what North Korea's KCNA news agency described as an "exhaustive conversation" over dinner with the ailing Kim Jong-il and top North Korean officials. Arriving in an unmarked jet on a trip to North Korea he had hoped to take before leaving office in January 2001, Clinton was presented with flowers by a girl dressed in traditional costume before he was led to a black limousine and driven away. Confusion rose quickly about the delicate diplomatic negotiations he was engaged in. The North Korean news agency said Clinton passed on a verbal message from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Kim Jong-il expressed thanks for this," KCNA said of the message. "He welcomed Clinton's visit to the DPRK (North Korea) and had an exhaustive conversation with him. There was a wide-ranging exchange of views on the matters of common concern." But the White House denied Clinton carried a message from Obama. "That's not true," White House spokesman Robert Gibbs told reporters in Washington. Clinton's objective was to gain the release of two journalists, Euna Lee and Laura Ling of U.S. media outlet Current TV co-founded by Clinton's vice president Al Gore. They were arrested on the North Korea-China border in March and accused of illegal entry. A North Korean court sentenced both of them last month to 12 years hard labor for what it called grave crimes. SIDE BENEFIT? Clinton's visit could have a side benefit of improving the atmospher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North Korea that could restart talks over the isolated state's nuclear weapons. North Korea's chief nuclear negotiator, Kim Kye-gwan, was among those greeting Clinton -- whose administration was reported to have considered bombing the North's Yongbyon atomic plant in the early 1990s during a prior time of tensions over Pyongyang's nuclear ambitions. "As soon as he arrives, he will be entering negotiations with the North for the release of the female journalists," South Korea's Yonhap news agency quoted a source as saying. Many analysts predicted Pyongyang would use the journalists as leverage to wring concessions from Washington, which sought to place U.N. sanctions on the North for a May nuclear test. The White House described Clinton's visit as private. "While this solely private mission to secure the release of two Americans is on the ground, we will have no comment. We do not want to jeopardize the success of former President Clinton's mission," Gibbs said in a statement. Clinton's trip followed months of military provocations by the impoverished North, which has turned its back on negotiations with regional powers,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o convince it to give up ambitions to build an atomic arsenal. In Washington, Republican Sen. Lindsey Graham of South Carolina said it was not clear whether Clinton had been authorized to discuss policy issues. "It would be nice if it's the foundation for a better relationship," Graham, a prominent member of the 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 told NBC's "Today Show." Yun Duk-min of the Institute of Foreign Affairs and National Security in Seoul said the visit held out the possibility of "a dramatic turnaround by North Korea that could lead to a new phase of negotiations." "WRONG SIGNALS" It is the second time a former U.S. president has headed to the communist state to try to defuse a crisis. Former president Jimmy Carter flew there in 1994 when tensions were running high, again over the North's nuclear weapons program. Carter helped broker a deal at that time whereby Pyongyang suspended construction of a 50-megawatt plutonium reactor in exchange for heating oil and other energy aid. A former White House staffer to Bill Clinton said it seemed likely that Clinton would be successful. "The fact that he's there on the ground, I think means that a lot of groundwork has been done. I can't imagine that he's not going to leave without those two," the official said. Secretary of State Clinton, flying to Kenya for a trade conference, enraged Pyongyang's leaders last month by likening them to unruly children seeking attention. One analyst said that was exactly what the former president's visit was doing -- rewarding "bad behavior." Clinton's arrival coincides with mounting speculation over succession in Asia's only communist dynasty. Several reports suggest that an increasingly frail-looking Kim Jong-il, 67, has settled on his third son to take over. "It's just what they (North Korea's leaders) need," said B.R. Myers, an expert on the North's state ideology at the South's Dongseo University. It allows the government to show to a domestic audience, facing deepening poverty, that the nuclear weapons program is making the outside world take it more seriously and the visit will be certain to be portrayed as tribute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 will confirm to North Korea that bad behavior will be rewarded further, Myers said. "It sends all the wrong signals." (Additional reporting by Yoo Choonsik in Seoul, Lucy Hornby in Beijing, David Morgan and Ross Colvin in Washington; Writing by Jonathan Thatcher and Steve Holland; Editing by Patricia Wilson and Philip Barbara)
  18. 男子遭同事奚落后一掌将其拍死 2009年08月02日08:28 华龙网-重庆晨报 本报讯 (通讯员 张卫) 因为工作上的事,被同事责问和辱骂,“高手”许某一巴掌把同事打倒,致其重型颅脑损伤死亡。昨天,记者从北碚区检察院获悉,许某近日因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被批准逮捕。   据了解,家住渝北区的许某自幼喜爱武术,在2002年的重庆市散打比赛中获得第二名。2006年,许某曾与一青年发生抓扯,一拳击中对方头部致其死亡,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许某为某建筑公司安全员。今年5月8日下午,许某和同事贺某,在北碚区一公路段两端维持交通秩序。期间,男青年田某(化名)骑着一辆摩托车路过该路段,强行“过关”向北碚区金刀峡下口方向驶去,贺某打电话叫许某帮忙拦下这辆违章摩托车。许某将田某拦下,并扣押了车钥匙。不料,田某用自备钥匙打开摩托车,驾车扬长而去。   贺某找到许某,发现摩托车已不见了,开始不停地责问和辱骂许某:“还会武呢,连个摩托车都看不住。”许某非常气愤,一怒之下,扇了贺某一耳光,致贺某当场昏倒在地,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19. 下载:http://kingtiger.qupan.com/4203389.html
  20. 旧中国的毛瑟手枪 在旧中国的各类枪械中,恐怕没有什么枪能象毛瑟手枪那样装备的那么广泛,发挥的那么淋漓,受到那么的青睐,富有那么多的传奇色彩了,在民国军事历史题材的小说和电影中,被俗称为“大肚匣子”、“盒子炮”、“驳壳枪”、“二十响快慢机”、“自来德”的毛瑟手枪,就象美国西部片中的“左轮”一样,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当然,就现在的眼光来看,毛瑟手枪的体积是大了些,质量是重了些,但如果我们把它放到50年前到100年前去看,它曾拥有过的辉煌则是任何一支手枪都不可与之媲美的。 关于毛瑟手枪的诸元与在德国诞生的经过,网上可以轻易搜出,无需我来贅述。 我只说它在中国的历史。 从1921年开始,汉阳、青岛、太原、沈阳、大沽、长沙等11家兵工厂先后进行仿制。这还只是政府控制的规模较大的兵工厂,那些军阀自办的小型兵工厂,也都纷纷效仿,到底有多少家兵工厂生产毛瑟手枪,又生产了多少毛瑟手枪,已经难以计数。各国的仿制品有的是原样仿制,有的又略有改进,德国也一直不停地改进,这样,就使各种型号的毛瑟手枪达到数十种,还不算同一型号的不同枪管长度的手枪。 虽变形枪很多,但毛瑟手枪的原理和基本形状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口径多数仍为7.63毫米,少数有7.65毫米和9毫米的。而9毫米口径的手枪又分为发射9毫米毛瑟手枪子弹、9毫米拉果手枪子弹和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子弹三种。毛瑟早期的试制品中,还有8.15毫米口径的,未批量生产。枪管的长度,一般来说,以132毫米和140毫米为多见,短管的则多为97毫米,西班牙制的毛瑟仿制品中,枪管长度有155毫米和181毫米数种,这都只是较长见的,实际上远不止这么几个标准。 国人区分毛瑟手枪的方式很多也很不一致,因为都是俗称,各地区的叫法和标准也有区别。较多使用的有“头把”、“二把”和“三把”(或“三号”)的区分方式。但这“几把”是怎么区分的,说法却各有不同。一种说法是:“头把盒子”口径9毫米,长枪管;“二把盒子”口径7.63毫米,长枪管;“三号盒子”口径7.63毫米,短枪管。另一种说法是:“头把”指的是长枪管即140毫米枪管的毛瑟,也称“长苗盒子”,此称在冀中用的较多,小说《烈火金钢》、《小英雄雨来》等书中都有对此枪较形象的描述。“二把”指的标准枪管即132毫米枪管的毛瑟,“三把”与上一种定义相同。但不管怎么定义,用的最多的都是“二把盒子”。另一种叫的比较多的是“大镜面”。一般是对毛瑟手枪中一款“平坦侧面”样式手枪的通俗叫法。此枪最显著的特征是机头大而圆,机匣两侧无任何凸起与铭记,光滑如镜,故称大镜面盒子。大沽曾仿制此枪。有回忆文章称杨靖宇将军最爱的就有一支“金鸡满槽十响大镜面匣子”、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开头描写的武工队梁队长使用的“金鸡圆眼大镜面盒子”均指该枪。该枪是十响半自动的。至于“二十响的长苗大镜面”,指的则是西班牙造阿斯特拉902式手枪。对应大镜面的,还有小镜面一说,但很少使用。此枪系指由国内某个小兵工厂仿制的一款小握把短枪管毛瑟手枪的俗称,原因是该枪其它地方都类似毛瑟警用型,连机头也是小环的,但机匣侧面则是光滑平整的,故称小镜面。小说《烈火金钢》中区委书记齐英所用的一支,就应该是此枪。由于此枪生产量极小,流行面极窄,故“小镜面”一称也极少听到。在山西,还有仿制的11.25毫米口径的毛瑟手枪,俗称“大眼盒子”,为数极少,仅在阎锡山晋绥军中列装。在冀中,又有称作“马匣子”的毛瑟卡宾枪,其意为“可以兼作马枪使用的匣子枪”,德国在一战时即曾生产此枪,天津的大沽造船所亦有仿制。其特点是木制枪托固定在枪上,枪管达254毫米甚至更长。该枪多数是半自动的,天津造则还有全自动的,故也称其作冲锋枪。也是在小说《烈火金钢》中对此枪有描写,即汉奸高铁杆的卫兵中,有二人使用的就是“马匣子”。七七抗战时的二十九军也曾配备此枪给副排长使用。 7.63毫米口径的毛瑟手枪子弹初速为425米/秒,作为手枪来说,如此高的初速,为毛瑟手枪所独有。 1927年前的各型毛瑟手枪,全部都是半自动的,采用固定式弹仓供弹,容弹量多数为10发,少数8发和6发,还有二十发的半自动毛瑟手枪,则极罕见。到了1927年,西班牙生产的毛瑟手枪(在西班牙,并不称毛瑟手枪,而称皇家手枪和阿斯特拉手枪,因都是仿造的毛瑟手枪,为方便,故都将其称作毛瑟手枪),首次使其具有连发功能。毛瑟的故乡德国自然不甘落后,很快的,毛瑟M712式冲锋手枪问世了,这便是后来流传中国最广的人们最常说的“二十响大肚匣子”。 西班牙生产的毛瑟冲锋手枪有固定弹仓和可拆弹夹两种,固定弹仓的容弹量又有10发、20发两种,可拆弹夹除了常见的10发、20发外,还有少见的30发、40发弹夹。德国生产的毛瑟M712式都是10发和20发的可拆弹夹。对毛瑟手枪情有独钟的中国在几年内就仿制了毛瑟M712式冲锋手枪。具有的文献记载,曾有15响和24响毛瑟冲锋手枪,为数应该不多,但有一些影片中还是有体现的。比如文革前老电影《独立大队》中老三使用的快慢机手枪,还有反映西南剿匪的老影片《云雾山中》解放军便衣侦察员使用的毛瑟手枪,从弹夹的长度上看,虽然长出了枪身弹匣插口,但长出部分不多,不及握把,肯定不是二十响,估计应该是十五响的。前几年新拍的电影《飞虎队》中,飞虎队员使用的毛瑟冲锋手枪,从影片的的特写镜头看上去,其弹夹的长度已经超出握把许多,估计应该是二十四响的。 武器的有效射程要满足两个条件,通俗的说,一要打的中,二要对目标达成理想的毁伤效果。对于手枪来说,主要是第一条不好满足。因毛瑟手枪子弹的高初速,长枪管,使得其有效射程较其它手枪大,达70米。如果将木制枪盒结合在枪尾作为枪托抵肩射击,有效射程可达150米。但这都只是对一般的射手而言的。旧中国,许多武装人员将毛瑟手枪的有效射程发挥到极至。据有的资料载,当年东北的胡子(土匪)能够在二百步开外用毛瑟手枪打中高梁杆。为抗日而英勇牺牲在东北土地上的抗联主要领导人杨靖宇将军,在被敌包围后,孤身一人,手持毛瑟手枪与敌对射,使数百想活捉杨将军的猖狂之敌迟迟不敢靠前,最后只好在远距离上将其射杀。因在敌伪中,早就传说杨将军能够在二百步距离上用毛瑟手枪左右开弓打落苹果。象这种例子在革命战争年代还可举出很多。 因毛瑟手枪枪管长,瞄准基线长,许多优秀的射手根本不用缺口和准星,只是根据手感概略瞄准射击,便能打落空中的飞鸟、抛掷的铜钱,这些早已不是夸大的传说了。中原大战中冯军失败,冯军的一个营在营长刘树森的带领下向黄河北撤退,因兵单势薄,两次遇到叛军拦路,意图缴刘营的械,刘一边与之周旋,一边用盒子枪甩手打下空中飞鸟,两枪两中,吓退两股叛军。抗战刚刚胜利时,国共美三方军调小组到新四军第五师驻地调停内战,曾流传着小组中的美军代表和师长李先念赛枪的故事。其时,美军代表用卡宾枪射击空中用降落伞飘落的小型靶标,而李先念则用毛瑟手枪射击向空中抛掷的砖头瓦块,枪枪命中,令在场各方人员惊叹不已。 电影《飞虎队》中,毛瑟手枪有很突出的表现,可惜好看是很好看,但使用则并不恰当,其一是片中的毛瑟手枪动辄连发,且实施长点射,就不是完全合适。因为毛瑟手枪是冲锋手枪,不是微型冲锋枪,和后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主要是作为手枪设计的,只有在需要时,比如近距离的遭遇战、突围作战等场合才实施连发射击。其二是持枪的姿势不对。受后坐力的作用,手枪射击时,枪管有一个向上的跳动,毛瑟手枪也不例外,如果按射击教范的动作,即将枪身直立,缺口准星水平朝上,则实施连发射击时,除第一发弹外,其余都将越来越高地射到天上,这也正是外国人不愿意使用毛瑟手枪,特别是不愿意用其进行连发射击的主要原因。中国人使用毛瑟手枪进行连发射击时,是将枪身翻转90度,将枪身平放,这样连发射击的枪弹,就会借着枪管沿枪身轴线的上跳,很自然地成一个扇面横扫出去。在这点上,仍然是文革前的老电影比较忠实于历史也与战术动作相一致。比如《南岛风云》中由仲星火饰演的张强这一角色,在掩护炊事员抢粮这场戏中,曾使用毛瑟冲锋手枪御敌,在远距离上,是将木制的盒套配接于枪把上抵肩行短点射射击,当敌人逼近时,则一边向后撤,一边单手持枪并将枪身平放向敌横扫。这是国人创造的一个奇迹,无怪那些老外们惊呼:这么一个伤透了脑筋也没有解决的难题,被中国人轻轻地动了一下手腕,就解决了。 自上个世纪初毛瑟手枪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国人无比的青睐。不管是正规军、游击队,还是地主豪强的私人武装、打家劫舍的绿林豪杰,都以能够佩戴毛瑟手枪为荣。不论其装备的数量,还是发挥的程度,都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军队所无法与之相比的。据保守的估计,从各种渠道进入中国的德国造和西班牙造的毛瑟手枪不少于50万支,而中国自己仿造的则多至无法统计。可以说,不管是德国还是西班牙,他们生产毛瑟手枪的主要出口,就是一个――中国。有一个事例不难说明这一点,因为中国仿造的毛瑟手枪在质量上还无法与列强相比,同样是佩戴毛瑟手枪,是不是德国造,已经成为一个带枪人身价的象征,这大概就和现代人开什么车,是不是原装车才算牛气一样的道理。于是德国毛瑟厂商投其所好,在后来生产的毛瑟手枪上,不仅有毛瑟厂的厂徽标志,还用汉字打上“德国制”三个字以为标榜,其生产和销售的目的,不言自明。 在当时的中国,不仅仅高级将领的卫队和基层指挥员配备,就是作战部队也大量装备。1924年孙中山北伐韶关时,曾带两辆铁甲车(属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随行,该两辆铁甲车上配备了多少名官兵我没找到原始的数据,但两辆车上新配了手提机枪18支和驳壳枪250支却有据可查,足见驳壳枪所占比例之大。再以1933年编制的国军骑兵旅的轻高射炮连为例,其编制官兵148人,即配备毛瑟手枪56支,再如该旅的装甲汽车连,其编制官兵134人,配备毛瑟手枪竟达89支之多,亦可见毛瑟手枪之灸手。具一些曾参加抗日战争的前国民党军人回忆,中国军队的近战火力密集度较日军为强,其实这就得益于毛瑟手枪的大量配备。擅长近战的西北军中,更是重视毛瑟手枪,从军到旅的各级长官,都直接控制着从团到连规模的手枪队,每到战斗的关键时刻,手枪队便成为一张王牌。1926年国民军与晋军战于晋北,石友三部曾一次集中3000人的敢死队,每名队员一把大刀,一支盒子炮,可见其装备数量之多。中原大战之前,西北军还曾编有手枪旅,后来由西北军分化出来的韩复榘第三路军中,也长期地保持着手枪旅的建制。几千人的部队,全部以手枪作为装备,这怕是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同样是以近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红军中,毛瑟手枪也被大量使用。宁都起义后任红军第五军团军团长的季振同,起义前任国民党军第七十四旅旅长,该旅前身即为西北军冯玉祥之手枪旅,起义时,绝大多数官兵仍保持着手枪旅的三大件:盒子枪、步枪、大刀,后该旅全部加入红军。红二十五军中也曾编有手枪团,是军长徐海东很惹眼的一个亮点。持毛瑟手枪奇袭、突击,在红军的战例中非常普遍。创造了惊人奇迹的抢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飞夺沪定桥的二十二勇士在突击行动时,便每人配备了一支毛瑟冲锋手枪。抗战时期,对于活动在敌后的我各抗日游击队、武工队来说,既便于携带,又有很强火力的毛瑟手枪,就更是勇士们的必备利器。就象左轮手枪对于美国西部牛仔一样,毛瑟手枪也已成为我敌后武工队员的最明显的标志了。 因着毛瑟手枪的密集的火力和极富雄性美的威猛外型,使其不仅是特种部队和基层指挥员的必备,既是许多高级将领,也往往对其爱不释手。就象冯玉祥在其回忆录中所说的那样:“那时的带兵官,见了盒子枪,没有哪一个手指头不痒痒的”。军阀混战时期,身为直鲁联军副总司令、统兵数十万的褚玉璞,经常手持两支匣子枪上阵搏杀。民国时期热河的两大匪首李守信和白凤翔,更是对毛瑟手枪爱到须臾不可离的地步。抗战前后,二人先后投敌,一个当上了伪蒙古军的总司令,一个当上了伪东亚同盟军的总司令,各辖五个师的兵力。就是在这个时候,身边一直有大量亲随卫队的情况下,李守信身上也一直携带着两支二十响的快慢机,白凤翔更是连睡觉时,两支二十响也别在腰里,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么多年带惯了,不带睡不着。就连张作霖在做到安国军大元帅后,身为一国元首了,随身也一直带着一支长苗盒子,其在皇姑屯被炸时,这支长苗盒子枪就在身边。朱德在井岗山斗争时期,每遇战斗最紧张时,往往持毛瑟手枪亲自带队冲杀。叶挺在皖南事变的突围战斗中,也曾手持二十响出现在最危急的时刻,亲手射杀敌兵。红军西路军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将军牺牲时,双手仍各持一把打空了的匣子枪。长征途中,朱德、刘伯承被困在四方面军张国焘手中,生命安全几遭不测。朱德身上,一直有两支毛瑟手枪和一支小手枪与之形影不离,刘伯承则随身带了包括两支毛瑟手枪在内的五支手枪。张国焘最后没敢下手,固然是害怕包括四方面军在内的广大红军指战员不会饶他,但两位名将的骁勇声威和他们那从不离身的盒子炮,怕也是文人出身的张国焘所不能不悸惮的。 在那个年代,毛瑟手枪还是高级将领之间互相馈赠的礼品。早在清末,刚刚接受招安的张作霖,便曾以毛瑟手枪对清军将领行贿,颇见成效。抗战时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的马占山将军驻节绥蒙,与蒙族军官联络感情时,也往往用毛瑟手枪作为赠品,很受蒙族官员的欢迎。清末民初驰名豫西的绿林大侠王天纵,民元时归顺起义民军张钫所部,王第一次见张时的晋见礼也是两支当时还很罕见的德国造毛瑟手枪。樊钟秀南下投靠孙中山时,孙为表达对樊的感激,给予了樊从精神到物质的极高的奖励,这物质的奖励,便是一次性的拨付毛瑟手枪800支赠给樊部。抗战时期,与新四军驻地相邻的川军第一二七师师长陈离,曾以四支二十响毛瑟手枪作为礼品,赠与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以答谢新四军对其训练游击干部的支持。在冀中,为了与敌后的国民党军建立统战关系,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曾将自己心爱的二十响毛瑟手枪赠与河北民军副总指挥乔明礼。当时吕很舍不得,政委黄敬一再做吕的工作,并答应将自己的二十响手枪给吕,吕出于统战需要,才将枪赠乔。上述事实足以说明,毛瑟手枪在当时是何其珍贵。 上个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是冲锋手枪大量销售和生产的黄金时期,但尽管如此,在国外,这种武器主要还是配装于治安部队,作为军用在战场上使用的很少。只有中国例外,不仅在游击队和治安部队中广泛配备,就连作战部队也大量配装。毛瑟手枪为什么偏偏在中国最受欢迎,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是旧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形态和长期不间断的战乱需求所决定的。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上个世纪初,又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战乱,各列强除在中国倾销他们的包括武器在内的各种商品外,还从各自不可告人的利益出发,积极地扶植他们在华的代理人进行战争,这是中国长期军阀混战的一个主要原因。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中国的武器,特别是轻武器的生产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和连年的战争消耗相比,还远远供不应求,在质量上也无法与列强相比,于是不得不向外国求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虽然也是战胜国,但各列强在中国的特权有增无减,他们千方百计地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禁运的武器种类包括步枪在内的所有军事装备,但手枪则排除在外,这给了那些削尖了脑袋想向中国销售武器的军火商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大的可乘之机。当时往中国倾销武器的渠道主要有三,一是国民政府通过正常渠道从德国采购。北伐完成后,国民党中央军的陆军开始以德军为样板进行装备与训练,有蒋介石的铁卫队之称的中央陆军教导总队,就是率先按德军制式装备,并按德军操典训练的。为数不少的德国军事顾问服务于中央军。而为首的汉斯。冯·泽克勃将军又正好是一个毛瑟手枪的爱好者,用现在的话说,够的上发烧友级。因为他的极力推荐,毛瑟手枪很快成为中央军的制式装备。1930年暴发的蒋冯阎中原大战中,中央陆军教导总队参加了这场战争。据一位参战的老人回忆,当时他所在的一个团的全部士兵,除了应配的步枪、机枪、小炮等装备外,每人还另配有一支德国造的毛瑟手枪。抗战刚刚开始时,仅1938年1月至3月,国府就分两批从德国购进毛瑟手枪共4万支,由此可见毛瑟手枪在中央军中的装备情况。二是通过欧洲的代理商联合公司卖给日本的军火商,再由日本转卖给中国。三是直接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和销售代理商进行销售。德国、西班牙、美国等国的枪械制造商们都在上海设有专门推销武器的办事处。推销的武器主要是各种自动手枪和左轮手枪,这中间最有竞争力的当然还是毛瑟手枪。因为当时的中国人,购枪的目的主要的还不是收藏和玩赏,也不仅仅是自卫,而是用于战斗。各路军阀搜刮来的钱财,80%以上用于军费开支,仅从上海这一渠道直接卖给中国各派系军阀的毛瑟手枪就有40万支。 其二,是中国军队自动火器严重不足的客观现实所决定的。由于军工生产的落后和列强对中国的军事禁运,一直到抗战结束前,机枪和冲锋枪在中国军队的编制中一直很少,自动火器严重不足。以北伐时期的叶挺独立团来说,这样一支人枪都超编制配备的部队,一直打到武昌城下,重机枪不过数挺挺,花机关枪(德国造MP18冲锋枪,因枪管外散热孔而得此俗名)不过数支,轻机枪一挺也没有,半自动的毛瑟手枪便成了北伐军的利器。当时的敢死队就是每人一支驳壳枪,几枚手榴弹爬上武昌城的。包慧僧在回忆录中说过,黄埔学生军东征时,叛军最怕的就是学生军的驳壳枪,因那时机枪少,步枪发射速度慢,而每个连的九支驳壳枪却可以半自动发射,容弹量也比步枪多一倍,当然是了不起的了。一直到抗战时期,这种状况没有任何变化。毛瑟手枪用作枪套的木头盒子,结合在枪尾后,整支枪就成了一支卡宾枪,对于M712式连发手枪来说,就是一支微型冲锋枪了。其10-20发的装弹量,150米的有效射程,每分钟40-120发的战斗射速,填补了步枪与机枪之间的火力空白,增大了近战时的自动火力。本来这个火力空缺是应该由冲锋枪来承担的,但那时的中国,除阎锡山晋绥军等少数部队外,冲锋枪所占的比例很小,毛瑟手枪也就勉为其难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正规军也要大量装备的原因。 其三,是中国特定的战争样式决定的。中国的军事斗争,自古就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在“奇”与“正”的利用上,中国更注重以奇制胜。到了二十世纪,包括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在内的近半个世纪的战争,多数是非常规战争,特别是中共在抗战胜利以前所进行的战争,游击战就更是主要的作战样式。化装奇袭、伏击、村落战、地道战、挑帘战等小部队的作战行动是敌后抗日游击战的主要战法,在重武器与自动火器严重不足和重视轻装机动的游击队中,毛瑟手枪便成了游击队员得心应手的最好伙伴。对比一下中国和世界其它各国对二十世纪军事题材影片的表现视角,就会发现,外国最有名的是《解放》、《诺曼底登陆》、《虎虎虎》等,表现的是几十万几百万人参加的大规模正规作战,其中的兵器主角是飞机、军舰、大炮、坦克等重型武器,中国最脍炙人口的则是《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等,表现的无不是小规模的游击战斗,其中的兵器主角则始终毫不例外的就是一个――盒子炮。这是中国军事斗争的缩影。除了中共所领导的人民战争是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样式外,既是军阀之间的战争,“奇”战,仍占据有相当大的比例。因为各派系之间完全是为了一已的私利而战,谁是敌人谁是盟友全无原则,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是其主要特点,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成为对手,刚才还在推杯换盏,转眼就是刀光血影。在一部民国军阀史中,有数不清的“鸿门宴”式的战斗,如冯玉祥之诱杀郭坚、宝德全,张培荣之诱杀孙美瑶,刘郁芬之诱杀李长清、方振武之解决徐寿椿等,无不是在谈笑之间进行的。进行这样近距离的搏杀,除了冷兵器外,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既便于暗藏携带,又使用灵活,还具有密集火力的毛瑟手枪更合适的呢。“鸿门宴”到不一定每天都有,那些见惯了“鸿门宴”的带兵官们却不可一日无备。就连与冯玉祥携手组织抗日同盟军的方振武在到冯的住处开会时,也要随带两卡车的手枪队护卫。二人一个是同盟军的总司令,一个是前敌总指挥,在当时既要对抗日寇,又要对付国民党军的内外压迫之下,尚且如此,其它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因为这个特点,各大小军头身边都有人数不等的卫队跟随,而卫队的装备则毫无例外的全是毛瑟手枪。因此,军官的卫队也称手枪队。抗战时光荣殉国的川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将军,在与敌遭遇时,日军就是从那众多而又密集的驳壳枪声中,判断出对方必是一名高级军官的指挥机构,从而调重兵加紧围攻,倒至了李家钰的牺牲。著名的“西安事变”,虽无大的战斗,但仍有流血冲突,即张学良卫队与蒋介石卫队的战斗,在这场不大的战斗中,又主要是毛瑟手枪之间的较量。 还有,就是前面说的,只有中国人真正发挥了毛瑟手枪的连发功能,而外国人则一直认为毛瑟手枪连发只是个威摄,这也是一个原因。 抗战胜利后,大量的美制汤姆森冲锋枪、M3冲锋枪和英制斯登冲锋枪进入中国,装备国民党军队,并被人民解放军大量缴获和使用。冲锋枪在此时的中国战场才姗姗来迟地承担了本来早该由它承担的火力任务,加之此时的作战样式也已经由以小规模的游击战为主而变成以大兵团的运动战为主了,于是,毛瑟手枪开始逐渐的退出主战场,但在解放战争的敌后游击战场和一直持续到解放初期的剿匪战斗中,毛瑟手枪仍旧在大显身手。
  21. 北洋军史受冷落的原因 我喜爱北洋时期的军史,但网上多喜欢国府时期的军史。虽然都是民国,但这其实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中华民国的前一个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旧的国体向新的国体的一个划时代的大转折,或者说大过渡。这一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变革,其扭转曲度之急骤,其撕裂重组之创痛,远比后一个时期即国民政府时期更巨大,影响也更深远。而要是单独从军事的看,则这一时期的变革就更是国府时期所不能比。在清末民初所进行的一系列军事变革,不论是军制,还是兵器,还是战术,都暴发了一次强烈的革命。这场革命,其划时代的意义,一直到今天,也还没有被超越。但后者即国民党政权与军事,受重视的程度却比前者要大的多,这是不公平的。 一般的说,对于我们这些不为名不为利也不指望靠其吃饭而全在于爱好的历史发烧友来说,这段历史越是错综复杂,就越是能够吸引人去探究,就象看小说看电影一样,情节越是复杂越好看。比如对于研究人物传记来说,都是曾任我军的总参谋长的,大家肯定对于粟裕总参谋长的兴趣比对于郭伯雄总参谋长的兴趣浓厚的多。 北洋时期,不论是北洋军阀的直军、奉军、皖军,还是西南军阀的滇军、桂军、川军、粤军、湘军、黔军,以及一些小的军阀,其派系关系的错综复杂,人物好坏的多重多变,简直就是一个现代版的东周列国志,都较国民政府时期有更大的嚼头。假如对于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事史可以用一百万字写清楚的话,要想写的同样清楚,光是北洋时期的川军的历史,一百万字还未必能写的清楚,而要写清楚这一时期南北所有各派系军阀的争斗史,怕是一千万字也不行。 但我一直在想,既然北洋史远比国府史更加错综复杂,为什么今天的年青人喜欢北洋史的还不及喜欢国府史的十分之一呢? 个人猜测,可能与我们官方特别重视党史教育有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政治宣传的需要,官方对于党史特别重视,其学术文章便多便容易发表,文学影视作品也多也容易投拍。这些作品,既然要写中共军队的斗争史,就不能不写其斗争对象,而我军在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史上,其斗争对象并不是北洋时期的旧军阀,而是国军。这样一来,在宣传党史的同时,便涉及了许多国军的历史,于是,作为中共武装对立面的国民党军的历史,就籍着中共党史宣传的普及,而作为一种副产品倍受青年一代的关注。又由于党史宣传中的旧的一套被青年人的反感,由于更多的人并非最初就是学术层面上的研讨,在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的驱动下,国民政府时期(或者说国民党时期)的军事历史,就被网上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注意,而远比这更复杂更多彩的北洋时期的军事历史,反到被人们所忽视。爱好者多了,文章便会多,文艺作品也会多,就进一步地影响和促生了更多的爱好者,就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循环。 相反的,旧军阀不是我们共军的革命对象,党史作品中就少有涉及。比如吧,要不是吴佩孚杀了林祥谦,要不是张作霖杀了李大钊,我看我们的党工作者也不愿意花什么笔墨去写这两个人。不信你看,与吴张同一时代甚至比其更早发迹的陆荣廷、龙济光什么的,就很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因为他们不曾杀过共产党。他们不杀共产党,为了宣传党而拍摄的电影电视剧中就不会出现他们,就不会骂他们,你不骂他们,年青人就不知道他们,不知道他们,当然也就谈不上研究的兴趣了。就好比七十年代末我们要不是狠狠地骂邓丽君,说不定她的歌碟就不会象后来那样在大陆有那么好卖的市场呢。 我们不要小看影视作品的影响力,现在三十岁以下的青年人,多数是伴着电视长大的,一直灌输着的东西不能不对其长成后的爱好无关的。不管你是喜欢也好,讨厌也好,只要能让你喜欢或者让你不喜欢,实际上你对此便已感了兴趣。比如说吧,清末民初,有“士官三杰”之说,这“三杰”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张绍曾、吴禄贞、蓝天蔚,一个是蒋方震、蔡锷、张孝准。这六人中,除张孝准表现略逊色一些外,其他五人都曾风云一时,但在目前的论坛上或者一般爱好者中,对这五人知道更多的肯定要算蔡锷了。为什么呢?我敢保证,之所以会这样,绝对不是蔡之护国讨袁立过大功的原因,而是受前些年一部电影《知音》的影响。我还敢肯定,同样是受其影响,才又有了前几年刘大妈拍摄的一部以蔡为主人公的电视剧。尽管这部电视剧拍的极臭极垃圾,但对于蔡的炒作,却是达成了很大效果的。这样一来,知道蔡锷的怕就不仅仅是历史爱好者了,可能一些家庭妇女,也知道蔡锷是谁了。但你要是问与蔡齐名的蒋方震是谁,问李烈钧是谁,怕有许多人连这名字都没听说过。 老电影的细节为什么真实 文革前老电影中很少出现细节上的错误,究其原因,一个是那时的文艺工作者十分的敬业,而并不讲究经济效益。比如拍《渡江侦察记》时,全体演员是真的到了朝鲜前线的侦察兵分队中一起生活了小半年后才开拍的,所以尽管孙道临等并不是当兵的出身,但这几个月中,侦察兵们怎么吃饭怎么睡觉怎么穿衣怎么走路,枪怎么背伏击怎么打,什么地形什么敌情下用滚进什么情况下用高姿匍匐什么情况下用低姿匍匐,是全部熟悉了一遍的。比如拍《小兵张嘎》,主要演员是先到白洋淀生活了半年才开始说戏的。比如拍《地雷战》,全体演职员是先到胶东农村当农民半年后才说戏的。而今天呢,有哪个演员肯到农家土炕上睡上一晚吗?有哪个演员肯到连队士兵的房间睡上一晚吗?人家要讲效率,效率就是金钱,人家要赶档期,档期也是金钱,至于艺术呀史实呀社会责任呀,在今天的艺术圈来说,连狗屁都算不上。 记得有人在回忆老的反派演员安振江时,说他在《粮食》一片中饰演汉奸四秃子时,曾写过五万多字的角色解析,翻阅过数十万字的档案与回忆材料,把当年一个小汉奸的心理与行为从里到外琢磨个透,连什么时机该表现怎么样的眼神,翻白眼翻几秒钟、翻到什么样的角度都详细地写到对角色的认识中去。当然剧本的研究也是不厌其烦不厌其细,连什么时候什么人叫他“四爷”,什么时候什么人叫他“四和尚”,什么时候什么人叫他“四秃子”都反复地的研究,以达到与剧情的和谐。可今天呢,就象赵子岳生前感慨的那样:以前给我一个角色至少要研究半年,从里到外地体会角色的感觉,然后才开拍,可现在给我一个角色连半天的时间也不给,只是摧着我按照剧本上的台词说完就得,演了半天我都不知道这个角色与剧中其他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还记得拍《南岛风云》时,因为女主角上官云珠从小生活在大城市,从外型到气质都与海南山区的女游击队员相差太远,怎么办呢?先当农民后说戏。导演就真的让上官云珠深入海南农村先生活了半年,待到皮肤洒黑了洒粗了,手脚上长出老茧了,不嫌农民脏了也不嫌臭了,以至于和农民站在一起都不容易区别出来了,然后才开始体会角色。现在呢,正相反,不管角色是山野村妇还是农民逃难的饥民,谁敢让那些演员们到农村去一呆半年把手脚洒粗洒黑呢?谁愿意把好不容易娇养出来的小姐气质变回到农村妇女那样的行为举止呢?哪怕就是演一个媒黑子的老婆,也要涂脂抹粉描眉画凤不可,在她们看来,在导演们看来,这就叫美,至于影视基调的和谐美,他们是可以不管的,甚至他们大概就不懂。 敬业精神既然不同,其所塑造的角色之生命力,自然不同。 另一个原因,是那时的编导演们,许多就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有的曾经亲身参加过战斗,有的本身就是战争年代的军人,所以影片中的细节,比如如何的持枪如何的接敌如何的设伏,乃至于如何的吃如何的睡如何的查铺查岗如何的开班务会,这本身就是他们多年的生活,并不需要有什么造诣不造诣的。但对于远离了那个年代又不曾有过军旅生活的我们来说,要熟悉这些,就是个学问问题了。就象农村中红白喜事中的规矩,对于我们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来说,想要了解它,就是个学问问题,而对于任何一个生活在那个地区的农民来说,就不是个学问问题,而只是一个几乎天天都要接触的生活而已。打个比喻,那个把《集结号》演义的如此垃圾如此荒谬的冯小刚,他的《一地鸡毛》、《甲方乙方》等等,不管从人物的语言、服装、道具、伦理,不仅绝无穿帮,甚至可称绝唱,便是这个理。
×
×
  • 创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