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史


边锋战士

Recommended Posts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史

作者: quyc

前 言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源于黄埔军校的教导团(1928年整编后有一部分改编第九师),是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嫡系主力部队,有天下第一军之称。该军在北伐战争、十年内战以及抗战初期都有着很好的战绩,在1941年春被列为战略机动部队的四大攻击军之一。但由于抗战后期长期驻扎在潼关,担任黄河防守和战区的总预备队,缺少实战锻炼,使战斗力大幅下降,所以在解放战争中没有列入五大主力。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自1925年8月首次成立,至1949年12月最终覆亡,前后25年间共组建过三次。本文为了便于介绍,将其中的第三次的胡宗南部单独列为一节。

本文的重点在第一部分蒋介石所部和第四部分胡宗南所部,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有关的档案资料、将领回忆录、部队作战日记、战史书籍等资料,并得到了lemanhb先生的指点和博学(叶)先生的修改,特此致谢。

目 录

壹、蒋介石所部(1925年8月——1928年7月)(中央军嫡系)

一、部队沿革

二、隶属关系

三、序列沿革

四、下属部队简介

五、军部人事

六、主官简历

贰、刘峙所部(1929年3月——1929年5月)(中央军嫡系)

一、部队沿革

二、隶属关系

三、序列沿革

四、主官简历

叁、顾祝同所部(1929年10月——1936年4月)(中央军嫡系)

一、部队沿革

二、隶属关系:

三、序列沿革:

四、主官简历

五、简评

肆、胡宗南所部(1936年4月——1949年12月)(中央军嫡系)

一、部队沿革

二、隶属关系:

三、序列沿革:

四、下属部队简介:

五、军部人事

六、主官简历:

七.简评

壹、 蒋介石所部(1925年8月——1928年7月)(中央军嫡系)

一、部队沿革

1.黄埔建军

第一军源自黄埔军校教导团。在苏联与中国CCP的帮助与推动下,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是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建军之始。

1924年11月20日,黄埔军校以该校毕业生组成教导团,何应钦任团长,12月26日成立教导第二团,王柏龄为团长。1925年2月,两教导团参加东征,由蒋介石、周恩来指挥,因得东江农民配合,在淡水、棉湖两次战斗中获胜,3月底克复汕头、潮州。

1925年4月6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第73次会议通过建党军案,将黄埔校军改称为党军,教导第一、二团编为党军第一旅。1925年4月13日,廖仲恺提请中央将教导第一、第二团编成党军第一旅,何应钦为旅长。4月29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蒋介石为党军司令节制该旅. 4月底该旅扩编为第一师,师长何应钦。此后又以教导第四、第五团编成第二师,王懋功为师长。

6月15日,经国民党中央提议,于7月1日正式改组广州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 1925年7月6日建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国民政府最高军事统率机关。1925年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将所辖几种主要地方军名目取消,统一组建为“国民革命军”。初编为5个军,以黄埔军校学生军为基础组建而成的党军改为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党代表廖仲恺。9月19日任命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8月20日蒋介石将许祟智粤军解散,并收编其一部为该军第三师,以谭曙卿代师长,不久解除。9月29日,以蒋中正为东征总指挥,周恩来为东征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率第一军等部队参加第二次东征。10月14日攻克惠州。12月改编粤军张和旅、余鹰扬团为独立2师,师长冯铁裴,1926年改称第十四师,隶属第一军。

1926年1月4日,黄埔军校教导团扩编为教导师,王柏龄为师长,刘峙为副师长,隶属第一军。1926年1月20日蒋介石辞军长职,何应钦升任。第一师师长由钱大钧升任。2月26日,蒋介石免去王懋功第二师师长职,调教导师副师长刘峙升任。教导师改为第二十师,师长王柏龄。不久钱大钧与王柏龄职务对调。

是时,第一军辖5个师:第一师师长王柏龄,第二师师长刘峙,第三师师长谭曙卿,第十四师师长冯轶裴.第二十师师长钱大钧,军参谋长为蒋伯诚。1926年3月,蒋介石通过“中山舰事件”逼迫第一军内的CCP员退出,周恩来亦离开第一军。4月,邓演达任政治部主任。

2.参加北伐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师由副军长王柏龄、参谋长蒋伯诚率领参加北伐,第一师师长由王柏龄兼,第二师师长刘峙。第三、第十四、第二十师和张贞、刘秉粹补充团由军长何应钦率领留守广东,驻汕头、潮安、广州一带。8月15日,参加北伐的2个师隶属总预备队,总预备队指挥官为王柏龄,参谋长叶剑英。9月初,第二师隶属中央军合攻武汉,第一师为总预备队,在崇阳待命。

3.激战江西

9月上旬,国民革命军分三路进军江西。9月19日,第六军第十九师乘虚攻占南昌城。孙传芳急从南浔铁路(南昌-九江)沿线和樟树地区调兵反击。由奉新向南昌攻击前进的第一军第一师在牛行受挫,伤亡甚重。第十九师遭孙军优势兵力围攻,遂于23日突围,撤向奉新地区。9月中旬,第七军和第一军第二师奉调入赣增援作战。

10月初,位于奉新的第六军和第一军第一师强渡修水河,占领永修向南昌进攻。遭由德安增援的卢香亭部包围,由于总指挥王柏龄指挥失当,被迫突围转移至永修西北的白槎。第一师师长王柏龄逃跑离职,副师长王俊代理师长。10月11日蒋介石令第二军和第一军第二师强攻南昌。由于守军预有准备,凭借坚城深壕死守,并利用夜暗组织反击,攻城部队连攻三日不克,伤亡甚重,被迫于13日撤退。

于是从武昌增调第四军入赣作战。国民革命军入赣部队分三路于11月1日开始总攻。右翼军于10月20日攻占抚州,切断孙军入闽通路,从东南进逼南昌。左翼军截断南浔铁路,向永修推进。中央军向乐化攻击,遭孙军多次反击,伤亡甚重,总预备队第一军第一、第二师赶到,协力攻击,于4日占领乐化、永修。孙传芳见败局已定,乘船逃回南京。南昌守军弃城溃逃,被歼万余人。11月8日,国民革命军占领南昌。

1926年10月将总预备队由军阀投降部队整编的补充师改编为第一军第二十一、第二十二师,以严重、涂思宗分任师长。

4.攻占福建

1926年9月3日.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东路军总指挥,率领以谭曙卿为师长的第三师、以冯轶裴为师长的第十四师和张贞补充团,北伐攻闽;以钱大钧为师长的第二十师仍留守广东。9月中旬,张贞补充团扩编为独立第四师,张贞任师长。

9月下旬,孙传芳为策应江西战场作战,令福建督理周荫人部进袭粤东。周荫人将所部3万余人编为4个军,于十月上旬攻占广东蕉岭、松口、饶平(今三饶)等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何应钦乘湘、鄂、赣战场节节取胜之机,转守为攻。十月中旬,第一军第三、第十四师袭击周部后方,攻占永定,然后回师松口,俘周部第三军4000余人。此时,周部第二军曹万顺、杜起云两个旅在蕉岭通电起义,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曹万顺任军长),随即进至中都、松源地区,将退至该地区的周部第三军残部全部歼灭;尔后,向上杭挺进。在上杭地区的周部第四军和第二军残部退守长汀。10月下旬,第十七军由上杭沿汀江两岸向北推进,在由赣入闽的第十四军第二师配合下,击退守军,进占长汀。由第一军补充团扩编组成的独立第四师在第二十师第五十八团等部配合下,先后在饶平、诏安、漳浦击退周部第一军后,于11月相继占领漳州、同安、泉州、莆田、永泰,逼近福州。12月初,第二军第六师由赣入闽,进占建瓯,切断闽、浙孙军联系。此时,驻闽海军起义,周部李生春旅投降。12月9日,国民革命军进占福州。

5.会攻南京

孙传芳连遭失败,求援于奉军张作霖,联合组成安国军。计划以奉军一部入河南,促吴佩孚反攻湖北;孙传芳反攻江西;张宗昌率直鲁联军接防苏、皖北部,配合反攻鄂、赣。孙传芳收集残部8万余人,部署在沪宁铁路(上海-南京)和沪杭铁路(上海-杭州)沿线及皖南地区,抗击国民革命军的进攻。

为肃清长江下游之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于1927年1月上旬决定进军杭州、上海,会攻南京。第一军将各师分别编成第二、第三、第四纵队(第二纵队指挥官王俊,指挥第一军之第一、第二十二师(欠第六十六团);第三纵队,指挥官白祟禧(兼),指挥第一军之第二、第二十一师;第四纵队,指挥官冯轶裴,指挥第一军第三、第十四师和第二十师第五十八团),向长江下游进攻。是月第三师谭曙卿调升新编第一军长,由顾祝同任师长;薛岳任第一师师长。

1927年1月下旬,东路军第一军、第二十六军在第二军配合下,由浙江衢州向杭州方向发起进攻,在龙游附近击溃孙军一部,于2月上旬进占兰溪、金华后,乘胜向淳安、建德(今梅城)、浦江推进。2月11日,在桐庐、诸暨、富阳地区遭孙军孟昭月等部4个师抵抗,激战五日,俘敌8000余人,于2月18日占领杭州。

在此期间,东路军第14、第17军和第1军一部由闽入浙,相继攻占临海、宁海、宁波、绍兴等地,肃清浙江境内的孙军。

3月上旬,东路军开始进攻淞、沪,至20日,第14、第17、第2军和第1军一部经太湖以西攻克常州、丹阳等地,截断沪宁铁路;第1军主力和第26军克松隐、松江、吴江、苏州,迫近上海。二十一日,周恩来等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经过30多个小时激战占领上海。第1军一部乘机进入上海市区。

与此同时,江左军由鄂东向安庆、庐州(今合肥)挺进。江右军由江西沿长江南岸东进,相继攻克芜湖、当涂后,3月20日开始总攻南京,经两天激战,扫清江宁镇、秣陵关、龙都等外围据点。23日占领南京。

6.转战苏鲁

1927年4月,薛岳辞第一师师长职,胡宗南代理师长;卫立煌继冯轶裴任第十四师师长;第二十二师涂思宗他调,蒋光鼐继任师长;第二十一师师长严重辞职,陈诚任师长。

北伐军攻克上海、南京后,孙传芳不甘心失败,与张宗昌组成直鲁联军,反攻南京。南京方面亦组成三路军,北伐陇海路。5月1日,第一军隶属第一路军参加第二阶段北伐,先后攻占狼山、南通、如皋、东台、盐城、阜宁、至山东郯城。5月下旬克蚌埠,6月初占徐州,后与直鲁军相持于鲁南。

7月下旬,直鲁军反攻,占领徐州,蒋介石组织反攻未果,撤回苏南。嗣后,直鲁军进迫南京,8月龙潭之役,第一军与友军通力配合而大败孙传芳部。双方复相持于津浦路。

在此期间,增设新1师隶属1军。

1927年 11月,何应钦指挥第一路军反攻,第一军二次渡江北伐,首克安徽蚌埠,继于1928年1月配合友军攻占江苏徐州。

7.分为三军

第一军到1927年9月已辖有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十四师、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第二十二师、独立第四师、新编第一师共9个师。由于建制大,驻地分散,指挥不便,于1927年9月26日将该军所辖9个师分编为第一军、第九军、第三十二军。

该军将所辖第一师、第二师、第二十二师编成第一军,军长仍为刘峙。将第三师、第十四师、第二十一师合编成第九军,任命顾祝同为军长,卫立煌为副军长。第二十师、独立第四师、新编第一师,编成第三十二军,军长为钱大钧。

10月26日,第一师代师长胡宗南调任第二十二师师长,蒋鼎文任师长。11月25日,刘峙辞第二师师长兼职,徐庭瑶任师长。第二十二师,师长原为蒋光鼐,因蒋10月升任第十一军副军长.由胡宗南继任师长。1928年初,蒋鼎文升任第一军副军长,仍兼第一师师长。

1927年3月刘峙接任第1军军长。1928年1月蒋鼎文升任副军长(仍兼第1师师长)。2师,师长徐庭瑶。22师,师长胡宗南。

8. 二次北伐

蒋介石于1928年初复职后,组织二次北伐,北伐第三阶段自1928年4月开始,第一、二,三、四共四个集团军分沿津浦路、京汉路、正太路攻击奉鲁军。第一军于4月入鲁,占泰安。5月1日攻克济南,嗣因日军制造“济南惨案”,被迫改道北伐,于6月初攻克直隶沧州,前锋抵天津近郊。至是,奉军退出关外,直鲁军基本肃清,北伐遂告结束。

9. 编遣结束

1928年7月1日蒋介石举行各军编遣会议,成立整理委员会。国民革命军第1军于1929年7月缩编为第一师,25日任命刘峙任师长、张克瑶任副师长。徐庭瑶、胡宗南、张承治分任1、2、3旅旅长。其中1师和21师另编为国民革命军第9师。

二、隶属关系: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1925年8月——1927年1月)

北伐军东路军 (1927年1月——1927年5月1日)

第一路军 (1927年5月1日——1928年2月13日)

第一集团军第一纵队(1928年2月13日——1928年4月)

第一军团 (1928年4月——1928年7月)

三、序列沿革:

1、1925年4月成立党军第一旅时序列:

旅长何应钦

教导第一团,团长何应钦/孙常钧(继任),党代表缪斌

第一营,营长蒋鼎文,党代表胡公冕

第二营,营长陈继承,党代表刘峙

第三营,营长严风仪,党代表蔡光举

教导第二团,团长王柏龄/沈应时,党代表张静愚

第一营,营长顾祝同,党代表季方

第二营,营长林鼎祺

第三营,营长金佛庄,党代表宋文彬

2、1925年8月成军时序列:

军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参谋长蒋伯诚。

第一师师长何应钦,副师长空缺,参谋长刘秉粹

第一团,团长刘峙

第二团,团长沈应时

第三团,团长钱大钧

第二师师长王懋功,参谋长张治中

第四团,团长刘尧宸

第五团,团长蒋鼎文

第六团,团长陈继承

第三师,师长谭曙卿,副师长顾祝同,参谋长赵启騄(粤军第四师改编)

第七团团长涂思宗

第八团团长徐庭瑶

第九团团长卫立煌

3、1926年1月何应钦任军长时序列:

军长何应钦,党代表缪斌,副军长王柏龄,参谋长蒋伯诚

第一师,师长王柏龄(兼),副师长邹竞/王俊,参谋长王俊/张性白

第一团团长郭俊/王俊/孙元良

第二团团长金佛庄/邓振铨/倪弼

第三团团长王禄丰/薛岳

第二师,师长刘峙,参谋长胡树森

第四团团长陈继承

第五团团长蒋鼎文

第六团团长惠东升

第三师,师长谭曙卿,副师长顾祝同,参谋长赵启騄

第七团团长涂思宗

第八团团长徐庭瑶

第九团团长卫立煌

第十四师,师长冯轶裴,参谋长吴文献

第四十团团长薛岳/邓振铨

第四十一团团长蔡熙盛

第四十二团团长周祉

第二十师,师长钱大钧

第五十八团团长王文翰

第五十九团团长赵锦雯

第六十团团长李杲

补充第一团团长张贞

补充第二团团长刘秉粹

炮兵团团长蔡忠笏

警卫团团长朱毅

4、1927年3月刘峙任军长时的序列:

军长:刘峙,副军长:蒋光鼐/蒋鼎文(1928年1月任),参谋长唐俊德

第一师师长薛岳

第二师师长刘峙(兼)

第三师师长顾祝同

第十四师师长卫立煌

第二十师师长钱大钧

第二十一师师长陈诚

第二十二师师长蒋光鼐

独立第四师师长张贞

四、下属部队简介:

第一师(1925年8月26日——1928年7月25日整编为第九师第二十五旅)

第一任师长何应钦:1925年8月26日任

第二任师长钱大钧:1926年1月20日任

第三任师长王柏龄:1926年3月21日任

第四任师长王 俊: 1926年9月20日任(代理)

第五任师长薛 岳: 1927年1月任(代理)

第六任师长邓振铨:1927年4月12日任

第七任师长蒋鼎文:1927年10月26日任

第二师(1925年8月26日——1928年7月25日整编为第一师第一旅)

第一任师长王懋功:1925年8月26日任

第二任师长刘 峙: 1926年2月26日任

第三任师长徐庭瑶:1927年11月25日任

第三师(1925年9月20日——1927年9月26日调新成立的第九军)

第一任师长谭曙卿:1925年9月20日任

第二任师长顾祝同:1927年1月27日任

第十四师(1925年12月——1927年9月26日调新成立的第九军,先为独立第二师,1926年改称第十四师)

第一任师长冯轶裴:1925年9月20日任

第二任师长卫立煌:1927年1月27日任

第二十师(1926年1月4日——1927年9月26日调新成立的第三十二军,先为教导师,1926年2月26日改称第二十师)

第一任师长王柏龄:1926年1月4日任

第二任师长钱大钧:1926年3月21日任

第二十一师(1926年10月——1927年9月26日调新成立的第九军)

第一任师长严重:1926年10月任

第二任师长陈诚:1927年1月任

第三任师长孙常钧:1927年9月任

第二十二师(1926年10月——1928年7月25日整编为第一师第一旅)

第一任师长涂思宗:1926年10月任

第二任师长陈继承:1926年11月任

第三任师长蒋光鼐:1927年3月任

第四任师长胡宗南:1927年10月26日

独立第四师(1926年9月——1927年9月26日调新成立的第三十二军)

师长张贞:1926年9月任

新编第—师(1927年5月——1927年9月26日调新成立的第三十二军)

师长蔡熙盛:1927年5月任

五、军部人事

1.军长:

第一任军长:蒋介石(1925年8月——1926年1月)

第二任军长:何应钦 (1926年1月——1927年3月)

第三任军长:刘峙(1927年3月——1928年7月)

2.副军长

第一任副军长:王柏龄 (1926年7月——1926年9月)

第二任副军长:蒋光鼐 (1927年3月——1927年10月)

第三任副军长:蒋鼎文 (1928年1月——1928年7月)

3.党代表:

第一任党代表:廖仲恺

第二任党代表:缪 斌

4.参谋长:

第一任参谋长:蒋伯诚

第二任参谋长:王时

第三任参谋长:毛侃

第四任参谋长:唐俊德

5.政治部主任:

第一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第二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

第三任政治部主任:何玉书

六、主官简历:

蒋介石(1887—1975)浙江宁波人,原名周泰。后名中正,以字行。日本振武学校炮兵科毕业。历任攻浙先锋队指挥官、沪军5团团长、粤军司令部作战科主任、第二支队司令、大元帅侍从官、粤军2军参谋长、广 州大本营参谋长、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部参谋长、广州卫戍司令、国民革命军1军军长、组织部部长、军委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军委会委员长、鄂豫皖三省剿匪军总司令、兼任第4、5、1、3、8战区司令长官、国民党总裁、中国战区统帅、陆海空军大元帅、陆军大学校长、中华民国大总统等职。1975年4月5日病逝台北。(注:由于蒋介石担任及兼任职务较为繁杂,只择其主要职务摘录)

何应钦(1889—1987)贵州兴义人,字敬之。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一期步兵科毕业。历任驻沪军都督府一等科员、江苏陆军7师1旅连长、营长、黔军1师4团团长、贵州讲武学校校长、混成5旅旅长、黄埔军校总教官、军校教导1团团长、国民革命军1军1师师长、军长、1路军总指挥、北伐军总参谋长、讨逆军总参谋长、 广州行营主任、军政部部长、兼武汉行营主任、郑州行营主任、南昌行营主任兼围剿军总司令、赣闽粤边区剿匪总司令、代理军委会北平分会委员长、兼任广州行营主任、讨逆军(讨伐张杨)总司令、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主任、 军政部部长兼4战区司令长官、军委会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中国战区受降最高长官、重庆行营主任、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国防部部长、联合国军事代表团团长、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总统府”顾问委员会主任。19 87年10月21日病逝台北。

刘峙(1892~1971)中国国民党军将领。字经扶。江西吉安人。卒于1971年1月15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科毕业。历任黄埔军校教官、第2师师长、第1军军长。1928年整编后的第1师师长、第一军团总指挥、河南省主席等职。1933年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后改任豫皖绥靖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日军占领平津后沿平汉路南犯时,率部在正面抵抗,未经激烈战斗便自行退却,十余天内溃退千里,被称为“逃跑将军”。1938年改任鄂湘川黔边区主任兼第五预备军司令。1939年任重庆卫戍总司令。1945年2月,调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1946年1月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1948 年任徐州“剿匪”总司令,在淮海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击败。1949年移居九龙。1953年去台湾。翌年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后改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

贰、刘峙所部(1929年3月——1929年5月)(中央军嫡系)

一、部队沿革

1929年2月26日,蒋介石电令徐州刘峙、蚌埠顾祝同、兖州缪培南、庐州朱绍良、新蒲蒋鼎文、扬州方鼎英、芜湖曹万顺、寿州夏斗寅各师密作出师准备。

1929年3月2日为讨伐桂系,编成第一军。以刘峙为军长,辖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九师。编入第一集团军战斗序列。第一军集中潜山、太湖。

3月28日,蒋介石以中央军第一、二两军改为第二路军,沿江西攻武汉。3月30日,蒋介石在九 江下总攻击令,4月21日胡、陶通电表示离军出国,李宗仁所统率的第四集团军就这样冰消烟散了。

攻占武汉后,5月8日刘峙任湖北部队编遣特派员,该军结束。

二、隶属关系:

第一集团军 (1929年3月2日——1929年3月28日)

第二路军 (1929年3月28日——1929年5月8日)

三、序列沿革:

1929年3月时的第一军序列:

军长刘峙,副军长蒋鼎文,参谋长黄裳

第一师师长刘峙,参谋长刘德芳

第一旅,旅长徐庭瑶

第二旅,旅长胡宗南

第三旅,旅长唐俊德

第二师顾祝同,副师长李明扬,参谋长邹文华/赵启騄

第四旅,旅长楼景越

第五旅,旅长黄杰

第六旅,旅长李明扬(兼)

第九师师长蒋鼎文,副师长岳相如

第二十五旅,旅长甘丽初

第二十六旅,旅长李延年

第二十七旅,旅长岳相如(兼)

四、主官简历:

刘峙(1892~1971)中国国民党军将领。详见“壹、蒋介石所部”的主官简历。

叁、顾祝同所部(1929年10月——1936年4月)(中央军嫡系)

一、 部队沿革

1929年10月10日西北军起兵反蒋,为讨伐西北军,10月15日任命顾祝同为第—军军长,所辖为第一、第二师和独立第三旅。后又任命李明扬为副军长。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

1931年7月4日顾祝同调任警卫军军长。是月石友三在顺德起兵反蒋,为讨伐石友三,任命陈继承为第—军军长,辖第一师、第三师。1932年6月该军隶属豫鄂皖“剿匪”总司令部参加“剿共”。下辖第1师和第3师,胡宗南、陈继承(兼)分任师长。1932年5月李玉堂接任第3师师长。其中第1师下辖3个旅,第3师下辖2个旅。1932年以后,第一军基本上就从来没跟着军长陈继承打过仗,此时第一军只是一个空番号。1936年4月25日任命胡宗南为军长,部队重新组建,下面就分章另述了。

二、 隶属关系:

第二军团 (1929年10月——1930年10月)

第十六路军 (1930年10月——1931年7月)

剿共军南路集团军(1931年7月——1932年6月)

豫鄂皖“剿匪”总司令部(1932年6月——1935年2月)

军事委员会 (1935年2月——1936年4月)

三、序列沿革:

1930年中原大战时序列:

军长顾祝同,副军长兼参谋长李明扬

第一师 师长徐庭瑶/胡宗南(均为副师长代理,师长为刘峙)

第一旅 胡宗南/李铁军

第二旅 黄杰

第二师 师长顾祝同,副师长楼景越,参谋长邹文华

第四旅,旅长王敬久

第六旅,旅长柏天民

独立第三旅 旅长李云杰

1931年7月4日陈继承接任军长后序列:

军长陈继承,参谋长陈琢如

第一师师长胡宗南,副师长彭启彪/彭进之/范汉杰,参谋长胡受谦/于达

第一旅,旅长李铁军/李正先

第二旅,旅长黄杰/袁朴/李文

独立旅,旅长彭进之/丁德隆

第三师师长陈继承/李玉堂,副师长贺光谦/杨挺亚,参谋长史文桂/阮永祺

第八旅,旅长李玉堂/冯剑飞/许永相/赵锡田

第九旅,旅长李思愬/李仙洲/陈应龙/刘秉哲

四、主官简历:

顾祝同(1891—1987)江苏涟水人,字墨三。保定军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历任长江上游总部4旅连长、 湖南清乡司令部卫队营营副、粤军2军教导队区队长、东路讨贼军副官长、黄埔军校管理部代理主任、军校教导2 团1营营长、团长、党军3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9军军长、第1军2师师长、第1军军长、警卫军军长兼1师师长、 江苏主席、湘鄂赣粤闽几沤肥军北路总指挥、南昌绥靖公署主任、四川行营主任、贵州主席、讨逆军总司令兼1集 团军总司令、3战区副司令长官、代理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江苏主席和24集团军总司令、赣州行辕主任兼第3战区司令长官、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参谋总长、代理“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国防会议秘书长、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87年1月17日病逝台北。

陈继承(1893—1971)江苏靖江人,字武民。保定二期步科毕业,历任黄埔军校教授部教官、国民革命军9军21师师长、3 师副师长、师长、1军军长、洛阳卫戍司令、豫鄂皖剿匪军中路军2纵总指挥、赣粤闽湘鄂剿匪军西路军3纵司令 、第1绥靖区司令官、湘鄂赣剿匪军总指挥兼武汉警备司令部司令、豫鄂陕绥靖公署主任、中央军校教育长、兼任军训部次长、重庆卫戍司令、川鄂陕甘边区总司令、第6战区副司令长官、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北平前进指挥所主任 兼北平警备司令、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北平前进指挥所主任和北平警备司令、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副总司令、南京卫戍司令、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1950年5月逃台。1971年12月10日病逝台北。

五、简评

30年代,在围剿红军期间成立的大多数军部都具有临时指挥机构的性质在这些军的编制表上虽有固定下辖单位,然而在正式作战时,往往因为各种情况而临时指挥其它部队作战,自己所辖部队也有配属给其它指挥机构作战的情况发生。而军长大都是挂职。底下虽然有部队,但都是分割使用。

第一军在陈继承接任第一军长后,第一军就名存实亡了,但是这个第一军并没有空缺。只不过这个第一军只存在番号而已,连一个军直部队都没有,可以说是空番号,属于加官晋爵的性质。虽然在编制表上明确配属了第一师和第三师,但是这两个师陈继承从来就没指挥过。

肆、胡宗南所部(1936年4月——1949年12月)(中央军嫡系)

一、部队沿革

1.长沙建军

1936年3月陕北红军组织东进,第一师重新入陕,驻于潼关。并派遣第1旅挺进晋南运城、闻喜,配合晋军堵截红军。但因阎锡山不希望第一师继续北进而停止。

1936年4月25日胡宗南被任命为第一军军长,范汉杰为副军长。当时没有成立军部,军部以第1师师部兼。第一军序列:

第一军军长胡宗南,副军长范汉杰,参谋长于达

第一师师长胡宗南(兼),参谋长于达(兼)

第一旅,旅长李正先

第二旅,旅长李文

独立旅,旅长丁德隆

西北补充旅,旅长杨德亮

军直骑兵团(原第一师骑兵团)团长许良玉

1936年6月两广事变发生后,湖南何键不稳,蒋介石命令胡宗南率第一师开赴长沙、岳阳进行监视。

随着内战的绵延,第一师日益庞大,下辖最高时达十六七个团,比通常的军都大得多。胡宗南却自忖资望尚浅,惟恐树大招风,故不拟迅速改编成军。这样一来,局限于师的架框,胡部旅、团长们无法升迁,颇生怨尤。其中数人不安于位,策划离开胡部,另谋发展,或已实现,或告假滞归。加之南京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基于理顺编制的目的,也要求胡部晋级,胡拒从,何以停发经费施压。面对内外威逼,胡宗南反复考虑,终遂于1936年9月在长沙正式组建第一军。军辖第一师和第七十八师及西北补充旅。胡为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升丁德隆为第七十八师师长,表示“慰留”,并将李文升任第一师副师长。此时第一军序列:

第一军军长胡宗南,副军长范汉杰,参谋长于达

第一师师长胡宗南(兼),副师长李文,参谋长于达(兼)

第一旅,旅长李正先

第二旅,旅长詹忠言

第七十八师师长丁德隆,副师长罗历戎,参谋长吴允周

第二三二旅,旅长廖昂

第二三四旅,旅长李用章

西北补充旅,旅长杨德亮

军直骑兵团(原第一师骑兵团)团长马戴文

2.败战山城堡

1936年9月14日刚完成改编的第一军部队就奉命经粤汉路、平汉路、陇海路到达陕西咸阳。10月又经西秦公路入甘,想乘红军立足未稳,把红军歼灭或赶过黄河。第一军调至川甘陕追堵红军后,被编成“剿匪”军第三路军第二纵队。

胡宗南部第一军与毛炳文等部紧追红四方面军,逼近红军渡河口的靖远及打拉池一线。红军被迫全部离开黄河东岸撤至海原以北,西渡攻宁接取援助的宁夏战役计划自然也因此而告夭折。 

随着红军被切为两段,中央军步步北进,红军不仅根本无法实现接取援助的计划,而且因为被压缩在定边、盐池以北,豫旺以东,曲子镇以南这一狭小空间内作战,周旋的余地越来越小,不要说部队越冬被服无处解决,就连筹粮和休息的时间都得不到。

1936年11月17日,因为王以哲部一下子缓进三天,使第一军暴露在红军的面前,红军决定乘机集中全力放手作战,消灭丁德隆第七十八师。以红四军担任正面诱敌任务,然后集中四个军先打胡敌右路之丁德隆师,同时放正在南来途中的周祥初、孔令恂两师北进数十里,在我军消灭丁师后,争取再横扫周、孔二师之侧后,打一两个大胜仗。

彭德怀率红军西征主力逐次转移集结隐蔽于环县山城堡南北地区。胡宗南部兵分三路,企图两面合围红军于盐池以南地区:左路第一师第一旅由惠安堡东进;中路第一师第二旅向萌城、甜水堡东进;右路第七十八师由西田家原向山城堡前进,并于20日占领山城堡;第九十七师、四十三师作为第二梯队,进至豫旺堡及其附近地区。

经过几天准备和诱敌作战,彭德怀终于指挥红军在21日晨抓住了这一战机。丁德隆师当日孤军突向山城堡时,遭到红军将近两个军的全力打击。11月22日午时,红军集中兵力全部包围了在山城堡的第七十八师主力,突前的第232旅廖昂部首先中伏被歼,一个旅被歼灭大半。增援之第234旅亦被红军阻击部队击溃,全师溃散。丁德隆师迅速全线败退萌城一带。

在甜水堡的第一师第二旅也遭红28军打击,第1旅第2团团长杨定南殉职。红军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

此战开创了红军首次全歼胡宗南一个旅的战绩,大挫了胡宗南的锐气。胡宗南部因此迅速与红军脱离了接触,并告诫王以哲务必小心行事。

3.西安事变和准备抗战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第一军被编为“讨逆军”第二纵队,胡宗南任指挥官。再度入陕,驻于凤翔。

1937年4月24日胡宗南辞兼第一师师长职,第九十五师师长李铁军改任第一师师长。

1937年5月20日丁德隆调升他职,以第一师副师长李文继任第七十八师师长,李正先升任第一师副师长,詹忠言接任第一旅旅长。

1937年5月,第一师移驻徐州、海州、连云港等地,第七十八师移驻河南商丘、归德等地,守备战略要点,准备抗日战争。

4.淞沪抗战

胡宗南率第一军参加淞沪抗战,军部及第一师,于8月30日由徐州出发,第七十八师归德上车。前往无锡集中,值宝山杨步飞六十一师溃败,夏楚中军危急,第一师至无锡,尚未下车,即由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陈诚将军令改东开,就宝山增援,至则夏楚中阵地以失,第一师逐奋勇应战,9月2日以后,第七十八师各旅亦陆续投入战争,在毫无工事掩蔽之下,遭日军陆炮及空军轰炸,苦战五昼夜,虽官兵血肉横飞,而寸土必争,愈战狱勇;尤其在顾家镇之线,第二团团长杨杰、第四团团长李友梅先后阵亡,负伤者尤重,9月4日夜奉命移守杨行至罗店之线,旋又转进刘行,续苦战半月之久,方调至昆山整补。时淞沪阵地宝山为一线,杨行、罗店为一线,张家楼、大场又为一线,蕴藻滨、北新泾等地属之。

9月中旬第一军扩编为十七军团,胡宗南任军团长,罗列任军团部参谋长,仍就第一军军部为指挥机构。在刘行时,补充陕西兵二千一百人,10月上旬,奉命守大杨,并增援蕴藻滨,原命胡宗南守七天,以待后方部署完成,但坚守了四十二天。苏州河之役,虽左右翼友军退却,而第一军两师阵地,屹立未动;且分兵拦击,阻敌强渡,以待援军之至。日寇不得逞,乃自金山卫登陆。

第七十八师李文所部,在无锡苦战三昼夜,方将敌拒止。11月20日奉命在镇江渡江,至扬州整理一周,补充新兵三个团。12月2日胡奉召赴京,初命守南京,将畀以南京卫戍副司令,为唐生智之副,令未下,寇已沿江北岸进犯,又命仍回浦口督战。5日胡至浦口,日寇已攻南京,10日分兵掠浦口,胡率部击却之。12日首都陷落,16日奉命在滁州布防,守一周,在滁北白米山击退来犯之日军。迄12月下旬奉命西进,年底至寿州,以后经阜阳、固始、潢川至信阳。在信阳整理部队后入陕。

1938年1月第一军开回陕西西安、凤翔附近整补,接收新兵。经过近6个月的整补军力才逐渐恢复。

5.兰封战役

1938年5月12日李铁军升任第一军军长,副师长李正先升任第一师师长。

1938年5月中旬因日军第十四师团土肥原部南渡黄河,越归德趋豫东。胡宗南奉命率第17军团(第一军的第一师、第七十八师)增援郑州。第七十八师随第一军军部、第一师在第一军军部后乘火车沿陇海路东进。20日到达兰封以西的罗王车站时,正好日军装甲部队袭击罗王车站,使刚到车站的27军36师和胡宗南先头部队受损。击退日军后,第一军奉命为总预备队。

此时的第1军经过松沪会战,伤亡过半,调陕西休整,补充的新兵训练未完,就被紧急调来前线。

第一军率第七十八师全部和第一师(师直属部队及1个团,其余的1个旅和1个团在郑州、开封一带守备)由张司茅、顺河集、田寨向曲兴集攻击。激战到27日攻占高堂寨、陈留口,包围日军于曲兴集。此时徐州情况发生变化,28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向第2军下令,加快向开封进军。第2军立即下令将混成第13旅团配属16师团西援,攻占商丘、涡阳等地,乃退守杞水、巩县。

6.武汉会战——信阳、罗山战役

1938年7月28日第一军军长李铁军与第76军军长交换职务,陶峙岳担任第一军军长。

1938年8月下旬,日军第2军从合肥分南北两路进攻。北路日军第10师团于8月28日突破第51军防线攻占六安后,强渡淠河和史河,9月6日进占固始,继续西进。第27军团第59军在春河集(属固始)、潢川一带组织抗击,鏖战旬余,19日潢川失守。

为了守住信阳,蒋介石命令出动第1军,临时配属第17军团指挥的还有川军第45军。9月中旬,第45军军长陈鼎勋中将率第124师、第125师由襄樊赶赴信阳。立即在罗山以东竹竿铺南北地区布防,拒止敌军西进,以掩护第1军主力集结。

9月19日,日军第10师团占领潢川后,当即派第8旅团的冈田资少将率部队向罗山方向发展攻击。冈田部队进至罗山以东15 公里处的竹竿铺附近时,遭到凭借竹竿河设防的第45军部队的抵抗,双方激战一天,阵地没有大的变动。第二天凌晨,日军在高空观测的校正下,日军的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倾泻到中国守军的头上。守备罗山县城的第124 师师长曾苏元眼见第125师部队退向罗山以北,怕困守孤城遭日军包围,又见第1军部队已赶到罗山以西栏杆铺占领了阵地,遂不顾军长陈鼎勋派员督战,擅自下令弃城撤退,打算在栏杆铺地区协助第1军防御。

9月21日,日军冈田资少将的第8旅团终于突破第17军团第45军阵地进占罗山城,然后向信阳方向展开追击,从而形成了与师团主力脱节的冒进之势。

这时第1师(附炮兵第11团、战防炮营)已经进入小罗山张湾阵地,阻击日军的进一步进攻。

9月22日,胡宗南命令第1军(第1师、第78师)和第45军部队从西、北、南三面反攻罗山,打算包围吃掉冈田旅团。初期进展顺利,逐步从罗山以西地区将日军逐村驱逐,压进罗山城内,两翼部队也已前伸到冈田旅团的后侧,形成了包围,冈田旅团处境笈笈可危,仅步兵第39联队的2800人就已骤减至不足800人。于是日军第2军军司令官稔彦王中将严令筱冢义男的第10师团主力驰援罗山。

9月28日,日军主力到达,重新发起攻势,胡宗南第17军团各部只好撤围退回栏杆铺一线转入防御,双方在信阳以西顶了牛,战况出现僵持。

一方为了守注信阳,另一方为了尽快占领信阳,都在紧急调兵遣将。稔彦王中将只剩下一个第3师团了,现在,他决心把最后一支机动兵力投放战场。

9月底至10月初,藤田进中将的第3师团以及岩仲义治大佐的坦克第7联队的数万大军,沿着合肥一信阳公路浩浩疡荡西进。公路上坦克、装甲车和各类汽车昼夜不绝,厚厚的烟尘把路两边行军的步骑兵们遮盖得如同土猴。10月1日,藤田进的师团司令部到达潢川。

与此同时,从汉口至信阳的京汉铁路线上也在超负荷地紧急军运。为保住信阳,中国军事委员会从长江及江南方面紧急抽调部队,与信阳地区的第17军团合组为第5兵团,任命武汉卫戍总司令罗卓英上将为兵团总司令,中国统帅部也使出了最后的力量。

然而,第5兵团尚未集结部署就绪,信阳地区的胡宗南第17军团先自垮了下来。胡宗南光顾了防御罗山到信阳的公路正西,忽略了日军惯用的两翼迂回的战术。l0月初,日军第10、第3 两个师团放弃正面死打硬推的企图,主力分两路向信阳南面和北面迂回进攻。第10 师团主力冲破胡宗南薄弱的右翼,嵌入信阳以南地区,并于10月6日占领柳林镇车站,切断了京汉铁路。

第3师团在坦克第7联队配合下,攻击胡宗南的左翼,于10月11日切断信阳北面的京汉铁路。信阳无法再守了,1O月12日,胡宗南命部队放弃信阳。第1师负责全军的掩护任务,激战2天后,第1师阵地被突破,伤亡惨重,但完成了掩护任务。

信阳、罗山战役,胡宗南部队歼敌五千余,但自身伤亡惨重。

7. 驻扎陕西

武汉会战后,1938年10月第一军撤回陕西,进行整补。1939年1月第一六七师加入第一军序列,师长赵锡光。

1939年1月第一军担任第一战区的总预备队,第一军军部驻扎在合阳;第一师驻扎在韩城,第七十八师、第一六七师驻扎在合阳。

1939年3月根据南岳军事会议精神,第一军下属各师取消旅级编制,部队改编为三团制(另有野战补充团)。

1939年11月第一师移防潼关,第一六七师驻守阕底镇,依天险与日军隔黄河对峙。

1940年4月第七十八师进驻陕西华县、澄城整训,并负责该段黄河河防;1940年4月第一六七师进驻华阴、华县之间整训,并负责该段黄河河防。

1940年6月15日蒋介石指定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第一名毕业的丁德隆接任第一军军长。

1941年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全国成立四个攻击军作为战略机动部队,第一军作为西北战场的战略预备队也名列其中,军的直属部队有:炮兵团、工兵团、辎重兵团、搜索营、高射炮营、战车防御炮营、通讯兵营、特务营等,人数超过一个师。

1941年5月25日,丁德隆改任新组建的第57军军长,调原第80军第97师师长韩锡侯继任第1军军长。

1941年5月,日军向中条山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紧张时胡又再次命令第76军、第1军167师出潼关进入灵宝一线增援作战。撤回后,第一六七师进驻大荔、朝邑河防。

1942年4月,韩锡侯调任第37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91军军长,调前庐山军官训练团办公厅副主任张卓继任军长。

8.豫中会战

1944年春,日军发动豫中会战,第一战区溃败。1944年5月25日洛阳失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率部出击,以缓解第1战区压力。

胡宗南于是命令第8战区增援部队集结灵宝,整补第1战区溃败军队。日军华北方面军冈村宁次为了彻底击溃第1战区部队,打击第8战区部队,命令日军第12军一部与第1军进行灵宝会战。

胡宗南以第16军之109师、预1师守备韩城、合阳、朝邑、平民河防。命第1军之第78师、第167师开赴豫西增援。

1944年5月日军进攻河南,第78师东出潼关,进驻阌底镇;第167师直抵灵宝第一线。并以第57军第8师为前卫部队,第16军之预3师为第二梯队,出潼关迎战日寇。 胡宗南本人在华阳前进指挥所指挥督战。

胡宗南命令第一军军长张卓为前敌指挥官,指挥第1军第167师、第57军第8师、第16军之预3师在灵宝抵御日军进攻。灵宝会战历时约10天,虽付出第8师副师长王剑岳阵亡的代价,依然未能成功。第167师师长王隆玑因战败于1944年11月被撤职并降为上校军衔,由李昆岗任代理师长。

1945年1月9日,第1军军长张卓升任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同日调原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指挥部参谋长罗列为第1军军长。

1945年3月,第一师开赴贵州赤水整训。4月接受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将军之检阅,受到好评。抗战胜利后,第一师于1945年10月从贵州回驻陕西华县。

9.部队整编、第一旅被歼

1946年5月第一军整编为第一师,下属整编第1旅、整编第78旅、整编第167旅,整编旅各辖两团。为了保存实力,将原第1师第2团改为整编第1师独立团,原第167师第501团改为整编第1师补充团;只将第78师的第234团裁撤,官兵补充整编第1师的各部缺额。

1946年7月,全面内战爆发,胡宗南为了控制晋西黄河东岸河防,以确保关中地区的安全,便调其整编第一军的三个师和整编第三十师联合阎锡山部队进犯晋南解放区。集中于夏县、运城。进攻闻喜。

整编第1师的第1旅开赴山阳、紫荆关堵截由中原突围之新四军。1946年8月入山西南部,驻于临汾。第167旅驻扎晋南运城。第78旅于9月10日占领曲沃,9月20日前往临汾协助防守。

1946年9月整编第1旅沿同蒲路北进,进犯晋南。在浮山、临汾间的陈堰村附近被第四纵队陈赓部包围(临浮战役),24日凌晨整编第1师第1旅全部被歼,旅长黄正诚被俘。号称“天下第一”的胡宗南起家部队第一师第一旅的被歼,使胡宗南伤心万分。

1946年10月3日,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以整编第1师独立团(原第1师第2团)、整编第1师补充团(原第167师第234团)及原整编第1旅残部在山西运城重新成立整编第1旅。

10.抢占延安

1947年3月11日,胡宗南在洛川召集作战部队旅长以上的军官,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布置进攻延安,消灭陕甘宁边区的解放军,摧毁中共首脑机构的任务。

3月中旬,董钊第一军、刘戡第二十九军编成左右两个兵团,采取钳形攻势,包围歼灭陕北的解放军,占领延安乃至整个边区。攻击时间定在3月14日,限令17日务必到达延安。

整编第1师于1947年3月9日进攻延安,第1旅在整编第1师的右侧前进,第167旅在在整编第1师的左侧前进,第78旅跟随整编第1师师部走在中间。3月19日占领延安。

3月18日,战事已进行到了第5天,整编第1军董钊部的先头部队整编第九十师进抵延安近郊。

3月19日拂晓,胡军前线部队报告:大部队已围住延安城。凌晨一时许,第一旅插进整编第九十师的攻击正面,强占了整编第九十师的前进道路。抢先进入延安。第一旅抢先进入延安,用意在于表示它不但没有被歼灭,而且这支曾被吹嘘成“天下第一”的胡宗南的起家部队还到“天卞第一”。

11. 扫荡陕北

1947年3月24日董钊率整编第一军五个旅兵力于由延安出发向安塞“扫荡”,第78旅与整编第1师师部在右侧,第1旅在整编第1师的左侧前进。由于道路狭窄,军队骡马过多,董钊部队行动极缓。他们在西北黄土高原的山梁上爬上爬下,直到深夜才抵达安塞。

3月25日,董钊部按原计划向蟠龙方向前进时,突然接到胡宗南“即日赶回延安”的电报。待他拼命赶回延安时才听说:胡宗南命第31旅到青化砭掩护刘戡兵团搜剿,结果,当该旅进入青化砭时,突被解放军四面包围吞食,只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残喘,就被全部歼灭了。

3月27日,董钊、刘戡率领第1师等9个旅直奔延川、清涧而来。日夜兼程,走了6天,也未遇解放军主力,只是碰到一些小部队和地方民兵时而出兵牵制。结果,这一次“扫荡”计划又落空了。

4月13日,董、刘率领9个旅又在蟠龙以西地区铺开数十里的扇面,开始向北“大扫荡”。继续到第二天,胡军果然遭到了解放军在广大正面的逐次阻击。他们判断这次可能是解放军主力了。官兵无不欣喜若狂,认为这下子总算没白费力,兜住了解放军主力。于是,胡命第135旅由瓦窑堡向南出击,策应刘戡兵团南北夹击解放军主力。该旅奉命仓促上路,结果当行至羊马河附近时,忽然遭到解放军的突袭,经数小时的激战,该旅4000余人被全部歼灭,代旅长麦宗禹被俘。后来,胡才得报,原来引诱董、刘两个兵团9个旅北进的只是解放军一部分兵力,而在羊马河围歼第135旅的才是解放军主力。

12.第167旅蟠龙被歼

羊马河战役后,西北野战兵团主力撤至瓦窑堡至清涧大道以南,隐蔽待机。此时,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获悉中国CCP中央及西北解放军主力在绥德附近,并已开始陆续渡黄河。遂令第1战区胡宗南部由蟠龙地区北上,并令榆林国民党军南下,企图聚歼中共中央机关及西北野战兵团于葭县(今佳县)、吴堡地区。

1947年4月26日,胡军主力整编第1、第29军共九个旅从蟠龙、永坪分两路向绥德北进,邓宝珊部由榆林向米脂、佳林出动策应。企图将共军一举歼灭在佳县、吴堡地区,或逼我东渡黄河,只留整编第一六七旅旅部率第499团在蟠龙修筑工事,守备其前进补给基地(第167旅的500团随整编第1师师部前进)。

5月2日,正当胡部主力占领绥德,兴高采烈地庆祝“胜利”之际,蟠龙战斗突然打响了。激战到5月4日解放军野司严令即日结束战斗。解放军于黄昏终于突破第167旅残部的防线,双方展开巷战。胡宗南发报给刘戡:严令火速南下,救援蟠龙。等刘戡赶到蟠龙,已经是5月9日了。

5月5日凌晨,第167旅旅部失守,旅长李昆岗、副旅长涂建被俘,6700人全军覆没,蟠龙被解放军占领。

1947年6月以第167旅副旅长匡泉美为旅长,将延安的残部撤到潼关接收3个团的新兵整补。而第167旅500团改称第3团,编入整编第1旅。

蟠龙战役后,整编第1师第78旅接替第167旅防守蟠龙。

在蟠龙休整以后,整编第1师(缺167旅)等部队于1947年6月10日向永宁前进,配合马家军进攻西北野战军,7月2日到达安塞,但没有遭遇到西北野战军主力。

13.黄龙战役

1947年8月18日,整编第36师奉胡宗南之命,追击解放军骑六师到达米脂北沙家店附近,但立足未稳,于深夜1时左右即遭解放军围攻,至19日晨战斗形势急转直下,解放军由正面和右侧同时发起攻击,向该师全线阵地猛冲,混战将近黄昏,该师终于不能挽回失败的命运,遭致全师覆灭。此时董钊率领整编第1师(缺167旅)等5个旅来援,但因第36师失败太快而来不及增援。

沙家店战役后,胡宗南因为部队深陷陕西最北部,1947年8月27日胡宗南命令董钊、刘戡率所部主力自绥德地区交替掩护,南撤到延安地区一线,9月20日左右第一师到达延安附近休整。

胡宗南以8个团分散驻守黄龙山区白水、石堡(今黄龙)、宜川等地。西北野战军于9月下旬,以第2、第4纵队分别从延安以东甘谷驿和栒邑(今旬邑)东北马栏等地向黄龙山挺进。至10月4日,攻占劳山、石堡、白水等地,全歼黄龙保安警备队。两纵队在石堡会师后,继续向东发展进攻,11日攻克韩城,歼国民党军第53旅一部,俘1700余人。15日,以一部兵力向合阳(今合阳)以北佯动,两纵队主力北上,于20日夜向宜川城发起攻击,21日攻克该城,全歼守军2个团,俘3300余人,缴获山炮4门、野炮6门。同日,国民党军整编第1军以5个旅由延安南下增援,第一师(缺167旅)配合友军占领瓦窑堡。西北野战军第2、第4纵队被迫于23日撤出宜川,分别转移至黄河以东和延长县东南地区。

14. 转战晋陕

1947年8月底,陈、谢兵团渡过黄河后,分兵向东西两路发展,东面威胁洛阳,蒋遂命令胡宗南由陕北抽调兵力,开往豫西。接命后,胡在自顾不暇的情况下不得不命令整编第1军从陕北撤往西安、潼关一带,由新成立的裴昌会第五兵团统一指挥,在将陕北这个烂摊子完全交给了刘戡负责。整编第一师罗列部、整编三十师鲁崇义部和整编三十六师钟松的残部,也都急忙地集结豫西。

这时发生了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二打运城的战役。在阎锡山的要求下,11月9日胡宗南召回增援陇海路的整编36师师长钟松率领第1旅、第27旅、第28旅、第83旅等4个旅(12个团),增援运城。使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二打运城又告顿挫。

15.西府陇东战役

1948年3月罗列升任整编第1军(相当于兵团)军长,调第16军(未整编的军,相当于整编的师)副军长陈鞠旅任该整编第一师师长。

1948年3月5日,西野便匆匆结束修整,兵分三开始南下。10日完成了对洛川的包围。我军开始攻城后,洛川守军在整编61旅副旅长杨荫寰的指挥下依托完备的防御工事进行顽强的抵抗。接到杨荫寰的求援电后,胡宗南派出了裴昌会兵团从豫西调回进行增援。鉴于裴昌会的行军十分谨慎,打援计划很难实现。彭德怀把注意力转向了敌后的西府地区。

3月16日,西北野战军三路大军同时开拔,揭开了西府战役的序幕。西府战役打响后,西北野战军主力先后攻克麟游、扶风、岐山等9个县城,切断了西兰公路。兵锋直指宝鸡。胡宗南电令裴昌会部分三路驰援宝鸡。

25日深夜,西北野战军向宝鸡发起了猛烈进攻。至26日上午,一纵、二纵相继攻入城内。整76师长徐保被解放军炮弹击中,被俘后不久即阵亡。解放军攻陷重镇宝鸡,缴获了足够使用两年的弹药物资。

在蒋介石的严厉督促之下,裴昌会兵团主力整编第1师等10多个旅的兵力,向宝鸡杀来。负责陇东防务的国军整编第82师马继援部也奉命日夜兼程向长武等地急进,截击西北野战军。

彭德怀命令一、二纵将兵工厂、军火库以及来不及转运的军事物资统统炸毁,两纵队主力于28日拂晓前全部撤出宝鸡,迅速摆脱国军。

在西北野战军左右两路相继打援失利、攻克宝鸡又迅速撤离的情况下,整编第82师马继援部切断西北野战军和陕甘宁根据地的联系。

彭德怀准备寻找战机,5月6日在马头坡遭遇战中,马继援几乎毙命。但是裴昌会兵团实行几路并进长追不舍的战术,使解放军寻歼马继援部主力的计划再次落空。

在国军重兵“围剿”之下,彭德怀等人率领西北野战军主力,从5月5日开始历经屯子镇、荔镇、肖金镇、三不同、东平镇等数次苦战。于12日转移到老解放区马栏、转角、高王镇地区,终于摆脱了国军的追击。 

16.澄合战役

西府陇东战后,7月上旬,胡宗南将主力整编第1师、第17师、第36师、第38师共78000余人分左右两路进攻黄龙山区。整编第1师从同官北进宜君,随时准备东援。四个整编师齐头并进,日进夜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7月下旬整编36师到达冯原,因为整编第1师占领马栏后,被西北野战军骑兵第6师阻击,行动缓慢;而整编第17师、第38师继续北进,拉大了与整编第36师的距离。

西北野战军于8月8日起集中第1、2、3、4、6纵队兵力在壶梯山等地围歼整编第36师,至13日整编第36师大部被歼。其它国军部队因惧怕被歼,不敢增援。

1948年9月整编第一师恢复原军番号,第一军军长由陈鞠旅担任。

17.荔北战役

1948年10月5日,西北野战军第1、2、3、4、6纵队及警备第4旅对以大荔为中心的第5兵团(整17、36、38师)发动进攻,依次攻击整17、38、36师。战役发起后,于10月6日歼灭整48旅旅部及第140、141团,整12旅第34团大部;7日歼灭整177旅第529团及整55旅一部,整12旅第36团全部。

荔北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后,10月10日,胡宗南以整1、36、65、76、90师及整55、135旅等13个旅9万余人反攻。西北野战军决心乘敌立足未稳之际,以求歼整65师(2个旅)为目标,集中主力1、2、3、6纵队于12日拂晓发起总攻,整编65师依托野战阵地拼命顽抗,战斗中我虽大量杀伤敌军,但自己伤亡也相继增加。在此情况下,西北野战军立即改变决心,除以一部兵力与敌保持接触外,主力后撤。13日,敌又调来整76师等7个旅连同前一天之6个旅对我实施反击,因不易割裂敌人,乃决定将主力迅速北移。国军逐步推进,直至收复失地后于17日停止前进。

荔北战役中,第78师的232团受到打击,副师长兼232团团长景纯庵战死,这是解放战争以来第78师受到最重的损失。

18.西北冬季战役

1948年11月,荔北战役后,国民党军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以第1、第76、第90军共9个主力师,分作3个集团,驻蒲城、澄城、邰阳一线(其中第1军附第30军的第30师在蒲城),以阻止西北野战军南进,其它部队分别集结于富平、三原、大荔、临潼等地区整补。

11月上旬,西北野战军发起冬季战役。15日,第2纵队在合阳以东临皋、乳罗山歼灭胡宗南部第144师大部。胡宗南急调第1军、第65军等部由蒲城、富平东越洛河增援,19日进至澄城、永丰镇、露井镇地区。为分散与疲惫胡军,彭德怀以第l、第4纵队及警备第4旅、骑兵第2旅组成右翼兵团,出击铜川、耀县,调胡宗南主力西援;以第2、第3、第6纵队组成左翼兵团,隐蔽集结于蒲城永丰镇以北洛河东西地区,伺机歼灭西援之胡军。21日至23日,右翼兵团先后在康庄、草滩、军台岭等地歼灭守军第3军第17师、第254师各一部。

胡宗南误认为西北野战军主力在铜川、耀县地区,改令第1、第65军调头西进,并将驻守澄、邰以南地区的第76、第90军南撤西援。23日,第76军撤至永丰镇及洛河以西石羊地区,发现有解放军设伏,遂停止前进;就地固守,第90军进至永丰镇以南乌泥村、唐家堡地区后,亦就地防御。西北野战军乘此时胡宗南兵力分散,以一部兵力阻击第90军,以第2、第3纵队主力于25日向第76军发起攻击,至28日,全歼第76军。当胡宗南部主力又赶至永丰镇增援时,西北野战军早已撤出战斗。

19.撤出延安

1949年2月20日西北野战军发动春季战役,进攻陕中渭北及泾河、洛河地区,胡宗南指挥部队逐步后撤,伺机反攻,第1军撤退到泾河以西地区。3月5日马步芳派第82军4个骑兵团加入战斗,胡宗南集中第1、36、65、38、69、90军共11个师向北反攻,第1师在第1军的编成内参加战斗;至3月24日,收复失地。

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开始向全国进军,胡宗南集团慑于被歼,从陕西蒲城、铜川、耀县等地后撤,企图与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马步芳、马鸿逵所部相配合,防御陕中、陇东。

5月20日,第一野战军第6军占领西安。至5月底,宝鸡以东,渭河南北地区均获解放。胡宗南主力撤至宝鸡及秦岭西段布防。第一军撤往宝鸡。

此时,马步芳、马鸿逵集团见处境孤危,为了拖住胡宗南部,以确保甘、青、宁3省,遂以三个兵团联合胡宗南部5个军共30多个师20万人,于6月9日和10日分别由永寿、长武、宝鸡地区向第一野战军实施反击,第1军也向渭水河畔前进,掩护第5兵团的南侧。第一野战军以运动防御且战且退。16日,“胡马”主力进抵咸阳、兴乎、终南镇、王曲镇一线。此时,由晋入陕的解放军第18兵团、第19兵团先头部队已到西安、咸阳地区,加入阻击战斗,其主力也正向西安急进,“胡马”部队遂分头撤返原防。第一野战军就地休整。占领了以西安为中心的陕中地区。

战后,胡宗南带着陈鞠旅的第一军退踞汉中,只留其“绥署”副主任兼第五兵团司令裴昌会在宝鸡指挥,执行所谓持久抵抗的任务。在裴昌会指挥下的部队,有三十八军、五十七军的一个师、六十五军和九十军。

20. 最后结局

1949年7月下旬,第1军防守凤县以北秦岭地区。

1949年8月下旬,反攻宝鸡失败后,第1军退到双石镇。

1949年11月第1军退到广元,防守大巴山防线。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挺进西南,突破川东门户,直逼山城重庆。蒋介石急调第一军来重庆保驾。第一军原定20日出发,由于车辆征调困难,至22日始勉强征调到大小杂车六十辆,所辖第78师及第167师自广元分批运出,于25日运完。第一军第1师先期已乘汽车800辆运到重庆机场保卫蒋介石,掩护其撤离。第一军运重庆原已呈奉蒋中正核可,集结于九龙坡、大坪、石桥铺、歇台子地区统一使用,但是第167师先头于26日抵达綦江附近时,知綦江已遭共军攻陷,罗广文之第十五兵团,亦在南川失利,正向重庆转进中,即转而布防于重庆以东的海棠溪至南温泉一线。

三兵团先遣部队十二军103团于11月26日飞兵直插重庆南大门——山势险峻的南温泉,与国民党第167师和罗广文残部发生激烈战斗。经激战三天三夜后,第167师溃退,乘胜追击,沿海南公路通道长驱直入市中心。

第78师亦于26日起,逐次到达重庆以南的江津一带,但因“车辆破损,驾驶兵故意刁难”,至28日尚未到齐。然而当时罗广文部已全数退回长江北岸,江津当面已成真空。为防止共军向北进攻,该师以残缺之师布防于沿江津至海棠溪一线长江北岸,另以一团兵力守备白市驿机场。29日,共军二野第十二军进攻江津,以海军江防舰队所辖永安、郝穴两舰投共,其余民权、常德、英山、英德、永平亦不稳,未奉令往江津待命,致使江防尽失,共军渡江北进,第78师当面迎敌,陷于苦战。但是至二十九日晚,蒋介石以重庆大势已去,乃至白市驿机场,离渝赴蓉。行前,蒋氏决定将固守长江南岸的第167师撤回北岸,第78师则仍在渡江之共军对战中。30日,重庆沦陷。第一军奉重庆卫戍司令杨森电话指示,尽速向璧山撤退,待全军抵璧山时,又奉命共军已由永川向璧山进犯,全军应向铜梁急进。而共军二野第三兵团第十、十一、十二军及四野第十五兵团第四十七军,分沿成渝及绵璧公路,向西、北进犯。12月1日至5日,璧山、铜梁、永川、荣昌、隆昌等地,相继失陷。当第一军于五日由铜梁转进至潼南时,与尾追之共军第十二军展开激战,第167师师长赵仁伤重不治殉国,残部沿遂宁、安岳、简阳向成都转进。第1师第3团也在任务完成后,撤退回成都途中被包围,激战后第三团溃散,团长刘自强阵亡。第一军经此次消耗,实力大损, 对胡宗南而言,为一严重打击。

1949年12月25日第一军由成都向西康突围,至邛崃被解放军堵击,突围不成,第一军遭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创,第167师代理师长谭文纬举枪自杀,副师长高宗珊战死。12月27日第一军被迫投诚。参加投诚的主要将领为第1军军长陈鞠旅、第1军副军长陈坚等人。

21.尾声

胡宗南部退踞汉中后,胡宗南派李昆岗为“西安绥署”西昌办事处主任, 1949年10月15日,李昆岗先赴西昌;及后第一师第二团(团长朱光祖)也从汉中空运西昌。

1950年1月胡宗南决定以在西昌的第一师第二团朱光祖部为基础,扩编为第一师,由朱光祖任师长,作为胡宗南在西昌的军事基本力量。

1950年3月26日随罗列逃窜到西康越西县甘相营山中,于4月1日晚上,被彝人配合解放军将其全部消灭。朱光祖被俘杀。

二、隶属关系:

军事委员会(1936年4月——1936年10月)

剿匪军第三路军(1936年10月——1937年4月)

军事委员会(1937年4月——1937年8月)

第十五集团军(1937年8月——1937年9月)

第十七军团(1937年9月——1939年1月)

第三十四集团军(1939年1月——1945年9月)

第三十八集团军(1945年9月——1946年11月)

整编第一军(1946年11月——1948年6月)

第五兵团(1948年6月——1948年10月)

第十八兵团(1948年10月——1949年9月)

第五兵团(1949年9月——1949年12月)

三、序列沿革:

1.1936年9月成军时的序列:

军长胡宗南,副军长范汉杰,参谋长于达

第一师师长胡宗南(兼),副师长李文,参谋长于达(兼)

第一旅,旅长李正先

第二旅,旅长詹忠言

第七十八师师长丁德隆,副师长罗历戎,参谋长吴允周

第二三二旅旅长是廖昂

第二三四旅旅长是李用章

西北补充旅旅长杨德亮

军直骑兵团(原第一师骑兵团)团长马戴文

2.1937年7月抗战爆发时的第一军序列:

军长胡宗南,副军长范汉杰,参谋长于达,副参谋长罗列

第一师师长李铁军,副师长李正先,参谋长詹忠言

第一旅,旅长刘超寰

第二旅,旅长曹日晖

第七十八师师长李文,副师长罗历戎,参谋长吴允周

第二三二旅,旅长周士冕

第二三四旅,旅长李用章,副旅长许良玉

西北补充旅旅长杨德亮(留在西北,1937年9月归第17军团指挥)

3.1938年5月李铁军任军长时序列:

军长李铁军,副军长范汉杰,参谋长罗列

第一师师长李正先,副师长陈鞠旅,参谋长张仲雷

第一旅,旅长陈鞠旅(兼)

第二旅,旅长曹日晖

第七十八师师长李文,副师长李用章,参谋长沈策

第二三二旅,旅长康庄

第二三四旅,旅长许良玉

3.1938年7月陶峙岳任军长时序列:

军长陶峙岳,副军长范汉杰,参谋长曾震五

第一师,师长李正先,副师长陈鞠旅,参谋长张仲雷

第一旅,旅长陈鞠旅(兼)

第二旅,旅长曹日晖

第七十八师,师长刘安祺,副师长李用章,参谋长沈策

第二三二旅,旅长康庄

第二三四旅,旅长许良玉

4.1940年6月丁德隆任军长时序列:

军长丁德隆,副军长罗历戎,参谋长冯龙

第一师,师长李正先,副师长陈鞠旅,参谋长张仲雷

第七十八师,师长刘安祺,副师长许良玉,参谋长温祖铨

第一六七师,师长周士冕,副师长王隆玑

5. 1941年5月韩锡侯任军长时序列:

军长韩锡侯,副军长罗历戎,参谋长冯龙

第一师,师长李正先,副师长杲春涌,参谋长张仲雷

第七十八师,师长许良玉,副师长温祖铨,参谋长乐典

第一六七师,师长周士冕,副师长王隆玑

6.1942年4月张卓任军长时序列:

军长张卓,副军长罗历戎,参谋长李汝和

第一师,师长李正先,副师长杲春涌,参谋长张仲雷

第七十八师,师长许良玉,副师长严映皋,参谋长乐典

第一六七师,师长周士冕,副师长王隆玑

7.1945年1月罗列任军长时序列:

军长罗列,副军长刘超寰,参谋长沈策

第一师,师长杲春涌,副师长杨厚采,参谋长戴涛

第七十八师,师长薛敏泉,副师长陈坚,参谋长乐典

第一六七师,师长王隆玑

8.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第一师时序列:

师长罗列,副师长刘超寰,参谋长朱侠

整编第一旅,旅长黄正诚,副旅长杨厚采,参谋长戴涛

整编第七十八旅,旅长许良玉,副旅长陈坚,参谋长乐典

整编第一六七旅,旅长李昆岗,副旅长涂建、匡泉美,参谋长柳届春

9.1948年9月陈鞠旅任军长时序列:

军长陈鞠旅,副军长许良玉,参谋长张铭梓

第一师,师长周环,副师长王菱舟,参谋长王学勤

第七十八师,师长陈坚,副师长景纯庵,参谋长徐海涛

第一六七师,师长曾祥廷,副师长赵仁,参谋长高锐

四、下属部队简介:

第一师(整编第一旅)(1936年4月25日——1949年12月27日)

师长:

胡宗南 (1932年4月25日——1937年4月24日)

李铁军 (1932年4月25日——1938年5月12日)

李正先 (1938年5月12日——1943年6月30日)

杲春涌 (1943年6月30日——1945年9月15日)

黄正诚 (1945年9月15日——1946年9月23日)

许良玉 (1946年10月3日——1947年6月18日)

吴 俊 (1947年6月18日——1948年3月20日)

周 环 (1948年3月20日——1949年1月)

袁书田 (1949年1月——1949年12月27日)

第七十八师(整编第七十八旅)(1936年9月9日——1949年12月27日)

师长:

丁德隆 (1936年9月9日——1937年5月20日)

李文 (1937年5月20日——1938年7月7日)

刘安祺 (1938年7月7日——1940年9月)

韩锡侯 (1940年9月——1941年5月)

许良玉 (1941年5月——1946年9月)

沈策 (1946年9月——1948年4月)

陈坚 (1948年9月——1949年12月27日)

第一六七师(整编第一六七旅)(1939年初——1949年12月27日)

师长:

赵锡光 (1938年9月——1940年5月)

周士冕 (1940年5月——1942年6月)

王隆玑 (1942年6月——1944年11月)

李昆岗 (1944年11月——1946年6月)王隆玑撤职后代理

李昆岗 (1946年6月——1947年6月)

匡泉美 (1947年6月——1948年6月)

曾祥廷 (1949年6月——1949年11月)

赵仁 (1949年11月——1949年12月5日)

谭文纬 (1949年12月5日——1949年12月25日)赵仁战死后代理

西北补充旅(1936年4月25日——1937年9月调归第十七军团指挥,一直留在西北后改编为191师)

旅长:杨德亮

五、军部人事

1.军长:

胡宗南 (1936年4月——1938年5月)

李铁军 (1938年5月——1938年7月)

陶峙岳 (1938年7月——1940年6月)

丁德隆 (1940年6月——1941年5月)

韩锡侯 (1941年5月——1942年4月)

张卓 (1942年4月——1945年1月)

罗列 (1945年1月——1946年5月)

罗列 (1946年5月——1948年3月) 1946年5月改编为整编第一师

陈鞠旅 (1948年3月——1949年12月) 1948年9月恢复第一军番号

2.副军长

范汉杰 (1936年4月——1938年9月1日)

李英 (1938年7月18日——1939年)

张坤生 (1939年1月13日——1939年9月8日)

罗历戎 (1939年4月29日——1942年10月)

李正先 (1942年10月15日——1943年6月)

李用章 (1943年3月14日——1945年1月3日)

严明 (1944年4月15日——1945年1月)

杨彬 (1944年4月15日——1944年12月20日)

刘超寰 (1945年1月9日——1946年9月)

许良玉 (1946年9月——1947年12月)

段成涛 (1947年12月——1949年7月)

陈坚 (1949年7月——1949年12月)

3.参谋长:

于达 (1936年——1937年)

罗列 (1937年——1938年)

曾震五 (1938年——1940年)

冯龙 (1940年——1942年)

李汝和 (1942年——1944年)

沈策 (1944年——1946年)

朱侠 (1946年——1947年)

陈佐武 (1947年——1948年)

张铭梓 (1948年——1949年)

乔治(代)1949年

六、主官简历:

胡宗南,字寿山,别号琴斋。1896年4月4日,出生于浙江镇海县。后移居孝丰县。黄埔军校第一期生。是黄埔系第一个进衔陆军上将和战区司令长官的人。

  1925年春天,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毕为业,被分配到教导第一团第三营第八连任少尉见习,后调任机枪连排长。2月开始第一次东征,讨伐叛逆陈炯明,因为作战有功,晋升机枪连上尉副连长。6月又参加讨伐杨希闵、刘震寰的战争。接着第二次东征,胡宗南在战斗中冲在最前,杀敌勇敢,升任第一团二营营长。

  不久,黄埔学生和国民革命军歼灭了陈炯明的叛军,统一了广东、广西。7月1日广革命政府成立,革命声威大震,许多国民党要人都赶到了广州。戴笠也赶到广州投奔黄埔军校来了。胡宗南把戴笠带到蒋介石面前,专门给蒋介石作了介绍。蒋要他们两给他当耳目。这样,胡宗南和戴笠就成了蒋介石安插在学生总队中的耳目。“中山舰事变”前,胡宗南和戴笠把当时在国民政府第一军里的CCP员名单和国民党左派分子活动的情况,包括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情况都一一的报告了蒋介石。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之前,蒋介石以两个教导团为基础,扩编成第一军的教导师,胡宗南改任教导师第二团第二营营长。后晋升为第二团团长。1926年秋天,教导师在江西南昌一带与孙传芳部队作战,恶战十余天,惨遭溃败,师长王柏龄受撤职处分。胡宗南却在这次战斗中打的很出色。一个团打败孙传芳一个精锐师,俘虏了军长李彦春和他手下官兵八千余人,深得蒋介石的赞赏。  

1927年5月,蒋介石为表彰胡宗南的功绩,晋升他为第一师少将副师长。蒋介石由日本回国后,继续进行北伐。胡宗南在协助刘峙攻打蚌的作战中,指挥有方,升任第一军第二十二师师长。不久,进行整编,胡宗南的第二十二师改为第一师第二旅,他改任旅长。

  中原大战,第一师在河南开封附近与冯、阎部作战。胡宗南升任第一师师长,奉命沿着陇海线‘击孙良诚部队。胡宗南一心想让第一师“出名”,指挥三个旅拼命厮杀。孙部不愿意和胡宗南的第一师纠缠,听说胡宗南的第一师来了,就收兵撤退。卫立煌的第十师和其它师、团听说孙良诚见到胡的部队就撤,就冒充胡宗南的第一师,一面冲锋一边大喊:“孙良诚的部队听着,我们是胡宗南第一师|”真假第一师的故事传到蒋介石的耳朵里,蒋高兴地说:“还是我的第一师能打仗。”胡宗南以作战有功任第一师中将师长。

  1932年2月,蒋介石宣布第二次下野后复职,当了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并决定成立由胡宗南、贺衷寒、康泽等人发起的组织,定名“复兴社”,自兼社长。胡宗南是“复兴社”的“十三太保”之一。

  1932年6月,蒋介石亲自出马,纠集四十万大军进攻大别山的红四方面军。胡宗南率领第一师“追剿”红军。胡宗南一直尾追红四方面军到陕南,想跟随红军入川,但这到四川军阀刘湘、邓锡侯等拒绝,只得呆在陕南,而陕南又是杨虎城的地盘。这件事使他认识到:光有自已的军队不行,还要有自已的地盘。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进行万里长征。胡宗南部伙同王耀武等部妄图在松潘拦截、围歼红军。结果,胡部伤亡过半,回到天水后,他伤心地生了一场大病。红军到达陕北后,

  “七、七”事变后,日寇于1937年8月13日又突然向上海发动了大举进攻。胡宗南奉令率部到上海杨行、蕴藻浜、纪家桥一带阻击日寇对上海的进犯。结果战斗失利,一个师几乎打光,连师政治部主任沈上达也被日寇打死。

  1938年5月下旬,胡宗南已升任第十七军团军团长,开赴兰封地区对日作战。1940年初,蒋介石掀起了反共高潮,胡宗南部奉命在空军的配合下,向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封锁,抓获了大批投奔延安的有识之士、爱国学生和热血青年。

1942年初,胡宗南被提升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仍驻西安。1944年4月,蒋介石重划占区,任命陈诚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改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胡一向只服蒋介石一人指挥,对别人概不买账,他乘陈诚即将赴任之际,愤而上华山养病去了。

胡宗南在华山小病大养的时候,日寇第十二军集中了五六个主力师团,包括一个战车第三师团,总兵力约十二万人,突然向中原发动了进攻。先头部队到达陕西,潼关告急、西安震动,胡宗南害怕老巢被端掉了,慌忙下山,亲自到华阴指挥。几个师团分别在灵宝和时家山一带打了几次小规模的胜仗,日寇就主动撤退了。对此,胡宗南大肆宣传战绩,吹嘘他自已的部队,挽救了豫西和中原的危局,并对参战的营长以上指挥官记功进级,传令嘉奖、请勋。胡宗南本人也因此进升为第一战区代司令长官,授给胜利勋章一枚。不久胡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

1945年8月,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胡宗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王”,拥有第三十四、第三十七和第三十八三个集团军以及甘肃一个警备总司令部的兵力,合计四十余万。其势力遍及于西北诸省。为了巩固自已的统治,他建立了“帮会”组织——铁血团,平时考察军官思想言行,战时执行督战任务。

1947年3月,蒋介石严令胡宗南夺取延安。3月19日,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撤出了延安,留下一座空城,他的部队才侵入延安。胡宗南捏造战绩,上报国防部,谎称俘虏敌五万余,缴获武器弹药无数。蒋介石特发电嘉奖,并奖给胡宗南一枚二等大授云麾勋章,将胡进升为中将加上将衔。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在延安,始终侦察不出解放军主力的动向。西北野战军以运动战一口一口地吃掉胡部,先后在青化砭、蟠龙镇、沙家店、清涧等地歼灭胡的有生力量。1948年,在宜川歼灭敌二十九军军长刘戡自炸身亡。这个败讯传到南京,将介石震怒。胡宗南连电要求撤职查办,赴京请罪,结果获撤职留任;参谋长盛文被撤职查办,送京候讯处理。4月21日胡宗南全部撤出延安,延安解放。5月20日西安解放。

1949年下半年,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已突破宋希濂的防线,宋吓得朝泸州方向逃跑。11月28日蒋介石亲自给胡宗南打电话,要他快速调第一师来重庆机场。同时命令胡宗南本人也由汉中直飞成都,好亲自为其保驾。11月30日凌晨,蒋介石由重庆仓皇来到成都。 12月,胡宗南感到成都危急,决定将长官部撤离到西昌。他同参谋长罗列等人由凤凰山机场乘飞机去西昌,起飞后,因西昌气候不好,改飞海南岛三亚机场降落。胡宗南飞往海南岛后,所部群龙无首,更加混乱。当天晚上,裴昌会兵团在德阳宣布起义;第三天,李振兵团宣布起义,接着李文的第五兵团也投向人民。1950年3月26日,胡宗南乘飞机逃到了台湾。蒋介石的最后一张“王牌”——胡宗南的四十万大军被干干净净地歼灭了。

1951年夏天,胡宗南被任命为“江浙人民反共游击总指挥”兼“浙江省政府主席”。他化名秦东昌,前往大陈岛就任。 1953年8月,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上将顾问。1955年9月,蒋介石任命他为澎湖列岛防守司令长官。

1962年2月14日深夜,胡宗南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时年六十七岁。

李铁军(1901年3月23日——2002年6月9日)字虞午,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中将。李铁军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第二师排、连、营,第一师第一旅第三团团长。一九三零年任第一师第一旅旅长,第一师副师长。一九三六年二月任陆军第九十五师师长。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任第一师师长。

一九三七年八月参加淞沪抗战,在吴淞、宝山、月埔一带抗击日军。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二日胡宗南辞第一军军长职,李铁军升任第一军中将军长。一九三八年七月调任七十六军军长,一九四二年六月升任第三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七十六军军长。一九四四年三月以第四十二军和新编第二军编成第二十九集团军,李铁军升任第二十九集团军中将总司令兼新二军军长,驻防甘肃河西走廊。

一九四六年四月李铁军接任河西警备总部总司令。一九四七年胡宗南抽调整编第三师、整编第十五师、二O六师等部队会同洛阳守军共八个旅,组成第五兵团,以李铁军为司令官;这年九月,国民党和三青团合并成立新的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他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一九四七年十二月第五兵团部及整编第三师在豫西西平县西南的祝王寨、金刚寺一带被歼。李铁军率少数残部逃跑。

一九四九年李铁军前往台湾,任“中央”监察委员、“国防部”部员。后定居美国。1998年曾回广州过节。1901年3月23日生,2002年6月9日病逝

陶峙岳(1892-1988)湖南宁乡人,字敏毓。保定军校第二期步科毕业。历任湘军参谋、教导员、营长、团长 、30师副师长、代理南京卫戍司令、24旅旅长、8师师长、76军军长、1军军长、34集团军副总司令、第1战区政治部主任、37集团军总司令、甘肃酒泉警备总司令、新疆警备总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主任。194 9年于新疆起义。建国后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22兵团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政协副主席等。1988年12月病逝。

丁德隆,(1904—1996),字冠洲,湖南攸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参加了两次东征、平定场刘叛乱和北伐。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六团团长。1931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独立旅旅长。193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八师师长、此间参加过第二次北伐、蒋桂战争、蒋唐战争、中原大战及“围剿”红军。 1936年10月22日任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上海保卫战、兰封战役和武汉会战。 1940年在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以成绩第一名毕业后,蒋介石手令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次年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军军长。1944年4月20日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3月8日晋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并任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中央训练团将官班主任、副教育长。同年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专任中央训练团副教育长。1949年去台湾后,受训于革命实践研究院第二十—期,被递补为“国民大会”工人团体代表、并任“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在台湾主要从事写作和学术研究,着有《大同大道的理则》、《心物一元观》、《易经原理》、《知之原理与方法》等。1996年2月24日,病逝台北。

韩锡侯(1902—?)河北雄县人,字荫五。保定军校第八期步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二期毕业。历任军职:第43师参谋处处长、18军之团长、第97师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第1军军长、第37集团军副总司令、第91军军长、第9军军长、西安防守司令。1946年被撤职。后不详。

张卓(1891——1951),名永德,字叔达,1891年生,汉族,贵州台江施洞镇人。幼年父母双亡,靠胞兄伯修抚养成长,青少年时代先后在镇远官立高级小学、北京清河军官学校学习,后入日本士官学校十三期步科就读。民国十一年(1922年)学成回国。历任施洞区立高等小学教员,云南、湖南讲武学堂教官、北伐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咨谋官、陆军整理处教育处长、遵义、渭潼警备司令、庐山军官团办公厅副主任、将官班班长、第一军军长、第二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等职,主编中国近代第一部《步兵操典》。后接任中央步校教育长,在步校任职十年,培养师职以下军官近万余人,蒋介石赞赏其才,时嘉奖召见,并亲书“艰苦卓绝”四字相赠。军政部授予“干城勋章”和“云麾宝鼎勋章”各一枚。

1944年3月,张卓任三十四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其间,日寇企图打通纵贯中国大陆的交通线,向国民党战场大举进攻,张卓化名金钟,率第九十军、第七十六军、第五十七军、新三军,在潼关一带抗击日军。曾于灵宝大败日军。军政部授予“忠勤勋章”一枚。第一战区部队整编成第一军和第九十军,任命其为第一军副军长,他辞而不就。1946年任绥署中将高参,后复任胡宗南部副司令。1948年胡部被解放军击败后返回故里,1951年身故。

罗列(1907—1976)福建长汀人,原名先发,号冷梅。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陆大第十期毕业。历任军校入伍生1团 排长、连长、国民革命军1军2师连长、营长、总司令部大队长、陆军大学战术教官、兵学院教官、1军副参谋长、参谋长、第17军团参谋长、34集团军参谋长、48师师长、5战区干训团教育长、军校8分校主任、8战区副 司令长官部参谋长、1军军长、整编1师师长、整编1军军长、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参谋长、西南军政长官公署 参谋长、“国防部”参议、“陆军”副总参谋长、1军团司令官、“国防部”联合作战研究督察委员会主任、三军联 合大学校长、“国防部”副总参谋长执行官、陆军总司令、联合作战研究委员会主任呢、“国防研究院”副主任。1970年退 役,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国策顾问。1976年9月3日病逝台北。

陈鞠旅(1899—1952)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毕业。历任排长、连长、教官、59师参谋、团副、军校7分校教导大队大队长、86军教导旅副旅长、16军预3师师长、16军副军长、整编1师师长、 1军军长、18兵团副司令官。1949年12月于川西投诚。后任西南军区高参室高参。因牵涉特务问题被捕, 1952年3月2日被镇压。

七.简评:

第一军的基本部队是由第一师扩建为第一师、第七十八师组建的。而第一六七师是由赣军第五师和第九十六师各一部组成的,虽然在归属于第一军后早已被中央化,但是在第一军中仍处于杂牌地位,战时在前,如豫中会战作为先头部队(第一师和第七十八师为预备队),1945年底进攻晋南也是先行。在蟠龙战役后,其没有被消灭的第500团反而被抽调到第一师,使其全部是新兵,连个核心部队都没有(后来经过反复争取后才调回)。

由于第一军在淞沪战役和信阳战役中损失了绝大部分精锐,而后长期驻防潼关黄河河防,1938年10月后没有进行过较大规模的战斗,所以此后的战斗力不强。如全美械的第一师在临浮战役中不到两天战斗就被消灭。

第一军在干部任用方面也出过一些奇招,如将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张卓任为第一军军长,将炮兵军官黄正诚任命为第一师师长。但是在实战中张卓在灵宝战役中失败,黄正诚在临浮战役中被消灭俘虏,效果都不好。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Join the conversation

You can post now and register later. If you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now to post with your account.

访客
Reply to this topic...

×   Pasted as rich text.   Paste as plain text instead

  Only 75 emoji are allowed.

×   Your link has been automatically embedded.   Display as a link instead

×   Your previous content has been restored.   Clear editor

×   You cannot paste images directly. Upload or insert images from URL.

×
×
  • 创建新的...